
館藏張東林山水畫《萬壑樹響》
任何藝術的創作都離不開生活和自然,中國傳統水墨山水更是如此,發展至今日,無數畫家代代相承,互相學習借鑒,不斷創新和發展。而現代山水更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從生活和自然中發現和創造藝術的審美,以及情感的抒發。張東林先生的水墨畫植根于對自然山水的開掘,創作中先生的造景不囿于傳統山水圖式的影響,大膽吸收了焦點透視的處理辦法和光影的畫面效果,在點景的人物與沉郁的畫面語調和密實的草木對比中,更加突出畫面情感的抒發以及生命精神的弘揚。

館藏張東林山水畫《莫放春秋佳日過》
張東林先生所繪山水畫屬“密體山水”,畫面中密林繁樹,墨色虛實相襯,畫筆之所繪,墨彩之渲染,畫圖之布陳,在點、線、面的皴擦點染中,黑、白、灰交叉分割出都可見其縝密的構思和充盈的墨象。本期《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的作品中如《別夢依依到客家》一作,畫家以大面積水墨漫漶而成的黑白斑斕之象,干虬而枝桿繁多的樹木與混沌蒼茫的天際相接,營造出一種宏闊的視野和浩瀚的天地氣象。畫面中盛大的樹木以雄健筆意、濃墨枯筆、白描筆態,細致、周密勾畫,縱橫斜溢穿插的樹梢,藤蔓虬結盤繞,鱗皮皴裂點綴而融合凝結,整體呈現出密不透風的藝術效果。再看先生將繁密中僅有的空白讓給了兩位純真的小兒,紅色的衣著彰顯著先生對生命的敬畏。作品由近及遠,由內到外,用稚嫩的生命和蒼老的樹木,以及變幻的氣象層層對比,互相依存,展現著生命的始發,繁榮,興衰,最后歸于宇宙洪荒的生命精神。

館藏張東林山水畫《別夢依依到客家》
再如《莫放春秋佳日過》一畫,畫家以水色濃郁的大寫意架構起自然山川的無窮盡,西部高原的遠山綿延、雄峰巍峨躍然紙上;又以飽滿的墨色,側鋒揮灑、繁復層疊,細密點染,寫出繁密的茂林意象,那些高原常見的枝枝丫丫的灌木叢林,與線墨交錯造型的藏家蒙古包相映成趣。也可見人影綽綽,身著白色亦或紅色藏袍的人們正騎著牦牛從青草茂盛的草地上走過,整幅作品瞬間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和濃濃的人文意味。張東林先生渾厚密實、滋潤的國畫筆墨傳承,以及傳統密體山水意蘊內涵和藝術境界,使得整幅畫作密而顯韻、刻畫繁復,充滿生機。
張東林先生的畫作中除了對宇宙、生命氣象的承載和表達之外,更有著對客觀景致的觀感態度及其個人的主觀審美思想的抒發。在作品《萬壑樹響》一畫中,畫家以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自然風光入畫,淡墨和留白渲染出大面積的白,仿若是蜀地山水雨后之景,給人煙雨迷蒙的意境;近景處樹木高低錯落,繁茂而富有生命的張力,身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小男孩背著背簍站在繁茂的林間,似在張望樹間的野果,又似在聆聽這林間密語。整幅作品繁密之間又給人開闊的視野,結合作品“題款: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樹杪百重泉。……”畫面鮮活而富于立體感,淡墨的氤氳和大面積的留白又帶人進入一種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山水秘境。在這樣的作品中,先生馳騁的想象與自然物象,以充滿詩意的激情和感動,將對現代生活的美好憧憬澆注進山水林木形象之中。(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畫家簡介:
張東林,河南鄲城人,定居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張東林工作室導師、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東林工作室導師,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