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書畫烙心意,中秋起相思——歷代中秋書畫名帖、名作賞析

   2019-09-12 08:34:27   瀏覽數(shù):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傳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jié)齊名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依然是經(jīng)久不息;自2008年起,中秋節(jié)更是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

     歷史上,以中秋節(jié)主題書畫作品,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精品跌出。如東晉王獻之的《中秋貼》,素有“帝王書帖”之稱的《閏中秋月貼》(宋徽宗趙佶),明代四大才子唐寅的《嫦娥執(zhí)桂圖》、沈周的《有竹莊中秋賞月圖》。近現(xiàn)代,有齊白石的《丹桂雙兔》,張大千的《嫦娥奔月》《嫦娥》,豐子愷的《中秋》等。

   在佳節(jié)團圓、賞月觀花的同時,賞讀古往今來“中秋節(jié)”題材的名家書畫精品,吟詠揮毫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潑墨創(chuàng)作一幅《丹桂圖》,不僅能為節(jié)日增加濃濃的文化氛圍,更可以在誦讀、臨寫、繪畫中,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汲取華夏思想精華。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或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此時此刻,無論是與家人團聚的你,還是他鄉(xiāng)旅居的你;無論是品茗賞月的你,還是值守崗位的你。在欣賞書畫佳作中,我們陪您一起度過這個美好的佳節(jié),同時,祝廣大書畫家及讀者,中秋節(jié)快樂!



名作賞析:

 

《中秋帖》傳為王獻之所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寶,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中秋帖》為行書作品,共3行、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署款。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書斷》中說:“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中秋帖》書法縱逸豪放,應是王獻之創(chuàng)造的新體。《中秋帖》是《寶晉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原帖在“中秋”之前還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
 


《閏中秋月帖》北宋徽宗皇帝趙佶所作,原作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他自創(chuàng)一種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的“瘦金體”。擅長花鳥畫,受吳元瑜影響。趙佶倡導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了一百多年。《閏中秋月帖》是一首七言律詩,用筆勁健挺拔又不失嫵媚,加之緊密而婀娜的結體,不但襯托出詩句本身的意境,也讓人體會到濃艷而優(yōu)雅的氣氛。筆畫帶過之處,如游絲行空,纏綿飄逸,是“瘦金書”中偏于柔美的風格,在宋徽宗的書法作品中,堪稱代表。
 


《嫦娥執(zhí)桂圖》為明代唐寅所作,紙本設色,縱135.3厘米,橫58.4厘米,現(xiàn)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畫中嫦娥裙帶飄拂,神形溫柔,手持掛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意氣風發(fā),尤其頭部線條圓和流暢,勾染得當,美人的飄逸清麗之態(tài)畢現(xiàn)。面容的設色,敷白色暈染,如月色清凝,皎潔典雅。右上自題:廣寒宮闕舊游時,鸞鶴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




 
“吳門四家”之一的沈周,曾經(jīng)多次邀請友人在其隱居之寓所“有竹莊”賞月度中秋,并留下不少相關畫作。這幅長卷《有竹莊中秋賞月圖》即其一。畫面中竹樹橋亭,明月高懸,描繪的是沈周在“有竹莊”內(nèi)的平安亭與友人中秋飲酒賞月的情景。書法部分,沈周以黃庭堅筆法寫成,抒發(fā)了賞月時的復雜心情。


 

《桂花雙兔圖》為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作品當中的精品。為紙本設色立軸,縱102厘米,橫34厘米。右側偏上款識一行十八字:“三百石印富翁齊白石,八十三歲癸未春三月。此作構圖講究,錯落有致,畫面下方留白,上方由右向左、從上至下墨寫桂枝及葉筋,青綠含黃暈染桂葉,濃淡相宜,墨氣氤氳,枝葉間點綴淡黃桂花,似有微風拂面、暗香襲來。桂下雙兔,長耳短尾,一黑一白,濃淡適宜,相映成趣。


 
 
 
《嫦娥圖》立軸, 張大千1935年作 水墨紙本,尺寸:143×80cm.題簽中上款人曉東即戚曉東,民國時原北京印社副社長。此圖是張大千畫于1935年的作品,畫月桂樹下嫦娥懷抱玉兔,神態(tài)和安,簽題當時是于非闇先生題寫的:“嫦娥圖,大千社兄畫贈曉東社長,乙亥秋九月,非闇題簽。”從題簽可知,此圖是送給北京印社副社長戚曉東(社長為柯昌泗)的。此年正是張大千欲在北平謀求發(fā)展之際,并舉辦展覽之時。1935年,三十七歲的張大千在英國伯靈頓美術館展出作品之后,第三次游黃山。不久辭去中大教授。在北平、漢口開書畫展。秋,再游華山、黃河龍門。上海出版《張善捎大千兄弟合作山君真相》上下集。


(成功書畫家網(wǎng) 馮宜玉 整理編輯)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wǎng)”文章均來自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wǎng)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