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藏張萬琪花鳥畫《暖風霜蓼紅滿山》
花鳥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表現形式,除了本身具有很強的藝術美感,花鳥物象也被人們賦予了諸多美好的愿景。畫家通過對水墨的情、理、趣的相互融合,以及對自然地感悟和對生命的理解,表達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花鳥意境。張萬琪先生的花鳥畫,一花一鳥都傾注著自己獨特的思想情感,畫面亂中有序,拙中見奇,每一朵花都在展現著一種情調,每一只蟲鳥都表露著一種情思,在野逸而空靈的畫境中帶給欣賞者無限的生命意蘊。

館藏張萬琪花鳥畫《仙果一世春》
《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先生的《暖風霜蓼紅滿山》,描繪秋日山野中的紅蓼花開得正盛的場景,畫面中墨竹的穿插和紅蓼花的艷麗交融在一起,色墨相映成趣。似火焰一般的紅蓼花沿著河水兩畔恣意生長、綻放,留白寫出的背景與色彩渲染出的花海相互映襯,使得花草更富有立體感,成群的鳥雀自紅云般的紅蓼花上空飛過,極具筆墨情趣。題識:暖風霜蓼紅滿天,似帶著淡淡憂愁,又似被這秋日霜降后熱烈而動人的鄉野氣質所折服,令觀者心情頓時豁然開朗。整幅作品用筆嚴謹,墨彩層次分明,在傳統的寫意過程中,又傳遞出極富現代繪畫色彩地審美理念。

館藏張萬琪花鳥畫《家在翠云間》
張萬琪先生的花鳥畫作往往于司空見慣的動植物,山野無名之花、池塘常見魚苗,但透過畫面中的繁盛、茂密或者靈動、活潑,又可發現畫家要告訴觀者的內心世界和藝術方向。如其筆下的《家在翠云間》《覓春》《春江山水暖》等作品,墨彩傳承深厚、筆力扎實,畫面中既有中國傳統水墨“隨類賦彩”的藝術底蘊,又有對自然生命的人文觀照,再加上畫家個人對現代花鳥審美樣式的獨到理解和筆墨呈現,在花與鳥巧妙的動靜對比之間延伸了作品意境。《家在翠云間》一畫中,以清潤的翠綠色為主,渲染出整幅作品的靈動野逸的畫面情境,在錯落有致的線條間突出色彩的層次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他在略顯寧靜的色彩中,增添了幾只鳥兒,瞬間活躍了整個畫面的氛圍,使得畫面透露出生命的氣息,同時也給我們一種生活的溫暖之意。又如《仙果一世春》一畫,以強烈、濃郁的墨彩對比描繪出紅彤彤的仙桃掛滿枝頭的景象,桃子在繁密的枝葉間錯落的呈現,一顆顆紅色、飽滿的果實與墨色的葉子形成色彩的明暗對比,凸顯出質樸而生動的生命靈性。

館藏張萬琪花鳥畫《覓春》
在張萬琪清新淡雅的繪畫風格中,不乏雄渾、粗獷的成分,他的畫中常有不中不西,不洋不土的一些藝術元素;筆墨更是來古不今,沒有規矩,不按常理,將傳統和“野性”糅合在一起。畫面中以自然山野中常見的平凡花草、鳥蟲為內容,筆墨上注重墨彩的交融暈染,重在彰顯以水墨為傳統的文人花鳥畫精神,著意體現色彩、色調等藝術元素在當代花鳥畫中的藝術效果呈現,從而彰顯和樂安詳、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館藏張萬琪花鳥畫《春江水暖》
畫家簡介:
張萬琪,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名家畫院副院長;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文藝家書畫院上海分院院長;上海創作中心主任;中國佛教書畫院高級院士;教授。近年致力于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現代藝術的融匯貫通,作品呈現自己心的面貌。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曾憲梓教育基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