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宗飛先生畫作《山歌伴牧歸》
本網訊(記者 馮宜玉)辛丑牛年新春來臨之際,為增添節日祥和喜慶、高雅濃郁的文化氛圍,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聯袂成功美術館,推出的“丹青神韻•金牛納福成功美術館名家書畫賀新春鑒賞展”正在火熱進行中。此次展覽先期活動主辦方,臻選一批館藏名家書畫精品佳作在春節期間,通過線下線上與廣大書畫愛好者藏友共同賞鑒。此次“賀新春鑒賞館藏展”部分的策劃組織,多以蘊含豐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賞的名家作品為主,在力求突出時代主旋律,弘揚傳統文化精粹的同時,也進一步彰顯了成功美術館注重情懷、品味、特色、文化、學術的收藏價值和愿景。今日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為大家推薦的展出作品,是由著名人物畫家、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河北美協原副主席錢宗飛先生畫作《山歌伴牧歸》,該作品取材畫家鐘情的“內蒙古大草原”牧民生活日常,寫意墨線、昂揚色彩在激越縱橫的畫面組合中,帶給觀者直追生命深處的視覺藝術震撼。
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在介紹此次展出館藏作品,甄選過程時對錢宗飛先生的畫作給予昂揚熱烈的贊揚,“錢宗飛先生的這幅《山歌伴牧歸》帶給我極大的震動,這種強烈的沖擊既是其鮮明的筆墨視覺效果帶來的震撼,更是透過墨象表征之下扣動心弦的怦然沖擊。筆墨上,畫家以大寫意縱橫捭闔的線寫、團塊造型,極大的發揮了‘破’的豐富技法,或以線破墨、以濃破淡,或以干破濕、以墨破彩,使得畫面中歸牧的牛,山歌悠揚的母女的形象更加飽滿。這種‘破’的畫面語言形成的跳躍的節奏感,更增作品骨氣形似、氣韻生動之感。而這種跳動的筆墨音符,也超越了畫面表象的束縛,超越筆墨的‘器象’承載,帶著與生命合而為一的美感轟然撞入我們的心田。哪悠悠牧歌,也似乎透過紙面縈繞在我們耳際。”
“作品《山歌伴牧歸》和《甜歌伴牧歸》中,全圖墨色豐腴流轉,任其自然,自成風神綽約、蒼古雄健之風,凸顯意筆縱橫放逸之功。線條時而剛硬如荊棘,時而柔軟似紗;時而短促遒勁,時而綿延纖細;時而古拙,時而靈動;時而縝密,時而率意,在腕與心的連貫中靈活掌握,自由變化。疏與密,粗與細,剛與柔這些特質在表現為線條的書寫性時,線條自身的韻味形成藝術化的語言,充滿了律動感與節奏性。”《西部成功書畫家》編輯部主任蔣女士,在為錢宗飛先生畫作撰寫的編者按中予以深入解讀。

藝術家簡介:錢宗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人大文博館館員,河北省政協文史館館員,張家口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3 出生于河北省陽原縣;1989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盧沉、賈又福、田黎明、胡明哲、趙寧安、李鐵生、李乃宙、崔曉東先生指導下,學習中國畫藝術;1996 加盟北京老甲藝術館創作室,進行中國畫大寫意繪畫藝術的探索;1998 應邀加入北京軍區《民兵史畫長卷》創作組,聶榮臻元帥為作品題名,作品創作歷時近兩年,與于長江、陳嶸、吳濤毅合作完成;1999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由北京軍區政治部、總政治部、群工部等單位主辦的《民兵史畫長卷》(110m×2.48m)展覽;同年12月《民兵史畫長卷》(局部)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金獎,中國美術館收藏;2001《民兵史畫長卷》(另一局部)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百年中國畫》展覽(1901-2000年間,含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550位中國畫家作品展);2002 考入北京畫院首屆中國畫高級創作班研究中國畫;2003 中國畫作品《祖祖輩輩》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2004 中國畫作品《潮—2004》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2008 中國畫作品《七月流火》入選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2009 中國畫作品《天際一橫》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提名獎;2014 作品《風和日麗》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2017 當選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