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金樹勇山水畫《云罩松山圖》
寫意山水畫自古以來備受書畫創作者的推崇,“意從心出,心意與心象”是一幅山水畫寫意的精神和靈魂所在。黃賓虹先生曾說:“山水畫寫自然之勝,亦寫吾人之心。”將傳統寫意山水畫的精神內涵闡述很明白。當代山水畫家金樹勇先生的寫意山水畫以水墨形,以水墨鑄魂,用黑白灰的色彩架構起一個個墨韻生動的山水情境,將中國傳統繪畫中“寫其形,必傳其神,傳其神,必寫其心”的創作精髓展現的淋漓盡致。

成功美術館館藏金樹勇山水畫《云山圖》
在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水墨山水畫無論是筆墨技法,亦或是畫面效果,無不體現著國人特有的崇尚自然的情懷。可以說,一幅畫就是一座山水精神的濃縮,寫意水墨山水表現出的空靈飄逸,虛實相生,在似與不似之間精妙的韻味,讓無數文人雅士仰懷。金樹勇先生的山水畫以淋漓的水墨寫就,畫面氣象雄渾,云煙氤氳,山氣環繞,咫尺之間留白、墨、水三者完美融合,黑白虛實相生,水墨相融相合,簡單的水墨組合,卻蘊含著無限韻味。如其《云罩松山圖》《云山圖》《松云圖》三幅作品,濃墨繪出的幽山,淡墨凝聚的云煙,留白寫出的空間,筆墨點染、皴擦的飛鳥、草木,天地之間萬物皆以水、墨、留白三者展現,以小見大,層次分明,遠山近景虛實相襯,水墨流動之間,帶給人禪意悠遠的山水幽境。

成功美術館館藏金樹勇山水畫《松云圖》
“世間無處不留白”尤其是《云罩松山圖》一畫,更有傳統繪畫中講究的“留白”之妙。畫面中高山聳峙,以筆墨皴擦出的一大塊山石凸出,山腰掩映在煙云霧氣之中,飛鳥徘徊,松樹挺拔參天。整幅作品筆墨浩蕩,實處墨色渲染,虛出淡墨飛白過渡,巧妙的空間留白,呈現出陰陽相生之理,使人在磅礴雄渾的水墨之中感到一股空靈之氣。

成功美術館館藏金樹勇山水畫《松蔭論道圖》
再說金樹勇先生山水畫中隱藏的“禪味”,從其山水畫《松蔭論道圖》《山水清音》《云壑幽居》等作品中,觀者便可以體味先生對傳統人文精神的繼承和對“禪意”精神的理解。與前面三幅作品不同的是這三幅作品中有了“人”的存在,不管是逍遙論道,坐觀山水,亦或是山野幽居,先生的筆墨中都賦予了人文的理念的人文精神,讓人在高山闊水之間感受到一種寧靜淡雅的氣息。就《松蔭論道圖》一畫,運用水與墨的流動性,在一片黑白彌漫的畫面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個頗具禪意藝術的山水世界。遠山潑墨暈染,似山非山,氣非氣之間墨氣淋漓,近處是挺拔的高山占據了整幅畫面,在雄渾的山水之間以線條勾勒出的人物坐于山水之間,寄情于景,談古論道。人物小到不仔細看會誤以為山石,細品則覺山水深邃,蒼茫,筆墨生韻。整幅作品構圖大氣嚴謹,層次分明,虛實相生,充滿著人生的禪意,讓欣賞者在偌大的自然之中體悟人生的真諦。

成功美術館館藏金樹勇山水畫《山水清音》
古語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金樹勇先生亦深諳此道,在冗雜事物之外遍游名山大川,林間幽徑、溪谷河流處處留下了他的足跡,長年的游歷寫生不但開拓了他的視野,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也造就了先生山水畫中典雅的人文意境和悠悠禪意精神的表達。(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成功美術館館藏金樹勇山水畫《云壑幽居》
畫家簡介:
金樹勇,回族,著名山水畫家,字濾金、又字演極,號澄懷老人、又號云翠齋主,山東濟南人士。先后受教于金棻、黑伯龍、劉德府、張寶珠等書畫名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東方國畫院院長,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多年來在師古人、師造化中吸取中國傳統山水畫藝術養分,擅長大寫意潑墨山水兼“南北二宗”之長,并借鑒沈周、石濤、八大山人、張大千等名家精髓,融入現代書畫技藝,本著寄樂于畫的藝術創作宗旨,沿著偶感頓悟的畫學道路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