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赤忱熱烈 正氣浩然——淺議陳伯希書畫佳作的時代語境

   2019-11-01 18:31:02   瀏覽數(shù):
 

陳伯希先生畫作《和為貴》

 
    中國的花鳥畫區(qū)別于西方靜物花鳥,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注重審美情趣而自成體系,如北宋的《宣和畫譜·花鳥敘論》所言:“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于此”。同時也揭示了“與詩人相表里”的藝術特征,往往于“寓興”中緣物言志、托物寄情,似“黃荃野逸,徐熙富貴”等志趣精神的表達。甘肅著名畫家陳伯希先生筆下的花鳥筆墨渾厚、畫圖飽滿、賦色熱烈,正是立足于文人語境,同時注重與百姓生活的結合及時代精神的反映,如其所作《鐵骨蒼蒼》《春色滿園》《風正水清蓮潔魚樂》等作,都表現(xiàn)出富于熱忱昂揚的時代氣息,峻拔脫俗的個人風貌。



陳伯希先生書法對聯(lián)

   《莊子·天道》中說:“得之于心而應于心”。品讀陳伯希先生的書畫作品,也當于其精湛、飽滿而生動的筆墨語言,雅俗共賞、含義雋永的作品特征中,體會其樸素、深厚、真切的立意初心,贊美生活、發(fā)人深省的哲思蘊含,進而走進藝術家高尚的內心世界,與其高尚的人格碰撞出藝術共鳴的火花。以成功美術館館藏的這幅荷花作品《和為貴》而言,畫家整體上以“之”字形構圖,畫面開合有度、收放自如;筆墨上充分發(fā)揮水墨滃染與線形立骨的國畫語言優(yōu)長,蓮葉與花朵錯落成趣、相映成輝,營造了一種荷塘郁郁蔥蔥、荷花燦爛盛放的畫面效果。作品整體上以“荷”與“和”諧音立意用心,發(fā)乎情而付諸于筆墨畫圖之象,可以說從人民生活細微處出發(fā),表達一種對家庭、鄰里和睦的殷殷期許;同時也是對世界和平、自然和諧的美好祝愿。而成功美術館收藏的這幅陳先生篆書對聯(lián)“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取籀文雄渾氣象,同時又融合隸書“一波三折”的行筆之法,筆墨飽滿、氣象正大、蘊含豐富。這不僅是藝術家個人高尚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的反映,也更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的精神文人氣節(jié),可謂境界高遠、寓意深刻。


陳伯希先生作品《籬下霜前偶得存》

    清代詩人、畫家鄭板橋在《墨竹圖題詩》中說:“一枝一葉總關情”。陳伯希先生也曾在自述中講,“花鳥始終寄托著人類對和諧、美好、善良、溫情、良知的感知和感受,是表情達意、抒發(fā)美感、追逐幸福、期望和平、寧靜致遠的優(yōu)雅載體”。他筆下的花鳥畫傳承著傳統(tǒng)國畫花鳥緣情寓興本質,同時又與古人折枝花鳥中蕭索、頹廢的頹廢、消極情懷不同,而是立足于傳統(tǒng)繪畫審美意趣的基礎上緊跟時代腳步,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大情懷、大寄寓、大境界。



陳伯希先生作品《百合同春》

    以成功美術館館藏的這幅斗方荷作《風正水清蓮潔魚樂》來看,水墨淋漓、色彩清雅,恣意揮灑中一幅荷塘風正氣清、蓮花高潔的“魚樂”圖畫美景呈現(xiàn)在觀者眼前。畫中游魚嬉戲暢快的生活,是因為整個池塘環(huán)境的凈潔,亦因為荷花的潔身自好,畫面對的時代美好風氣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自是不言而喻了。再有《籬下霜前偶得存》一作,點畫坡石、熱烈秋菊、幾竿瘦竹、三五蘭草,所繪皆是高風亮節(jié)、不畏嚴寒自然草木的君子形象,又以唐人李山甫詩作《菊》題畫,一句“忍教遲晚避蘭蓀”也可見畫家畫里畫外對菊花清寒傲雪品格的贊譽。同時以其勁秀絕倫的筆墨、情寄生民的藝術寓興而言,這幅作品也似受其家鄉(xiāng)名人鄭板橋“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藝術觀念的影響。當然還如其所作《梅馨月明》《梅竹雙清》等作亦是如此,把主觀與客觀、現(xiàn)象與想象、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陳伯希先生畫作《春色滿園》

    花鳥畫在進入文人審美和情趣挖掘的發(fā)展中,其精神指向也就愈顯突出,尤其是畫作者個人的情懷寄托,在假借花鳥形貌特征的想象中,也完成了花鳥形象的人格化飛升。走進陳伯希先生的書畫世界,恰如晉人云:“濯濯如春月柳”或“蕭蕭如松下風”,自然之美,人格之美以及時代的美,同時被藝術家繪寫于作品當中了?!洞荷珴M園》,在看似寥寥、隨意揮灑的意興筆墨中,卻有無盡的春色,寄托了滿滿的希望。“百合花”題材畫作是陳先生在老百姓中間流傳更廣的作品,成功美術館所藏的這幅《百合同春》,花色濃麗熱烈,畫面生機勃勃,在寫草木在春天的生機煥發(fā)中,也更多的體現(xiàn)了畫家情寄人民群眾的藝術創(chuàng)作意旨。



陳伯希先生畫作《風正水清蓮潔魚樂》

 

    以我手頭所見陳伯希先生的書畫作品,林林總總談了一些個人的淺見陋識,還有諸多言猶未盡或不當之處,渴盼社會方家指教。“繪畫不能孤芳自賞,不能自娛自樂,究竟為誰畫畫?怎樣畫畫?畫家不想這個,就是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與群眾脫節(jié)、與生活脫節(jié)。”最后筆者以陳伯希先生晚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的這句話結尾,其繪畫所呈現(xiàn)的精神寄寓和時代語境,也可一管窺之了。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評論員 馮宜玉)




陳伯希先生畫作《梅馨月明》



畫家簡介:陳伯希(1922年11月-2016年5月30日),1922年出生于山東濰坊的書香世家,1936年參加革命,畢業(yè)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在甘肅工作,先后擔任過甘肅省文聯(lián)副主席、顧問,甘肅省美協(xié)主席、名譽主席等職務。現(xiàn)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的版畫、國畫、書法、篆刻作品造詣深厚,是國內外書畫界享有盛譽的書畫藝術大家。他以極其樸素、深厚、真切的思想情感和精湛、飽滿、生動的筆墨語言,表現(xiàn)和表達著對革命、對人民、對生活的赤膽忠誠,創(chuàng)作出了多幅傳世經典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出版社出版?zhèn)€人書畫集15余種,先后榮獲多項榮譽,同時還獲得了甘肅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甘肅省文藝終身成就獎”。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陳伯希還在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美術人才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成為甘肅當代美術事業(yè)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陳伯希先生畫作《梅竹雙清》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