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美術館館藏巫衛東畫作《春風淡淡青山遠》
《論語》中,曾皙回答老師孔子的提問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無憂無慮的,對充分的詩一般身心自由向往和志趣,以及藹然的愛美愛自然的生活態度,往往也是歷代書畫家們藝術創作的審美追求體現。當然這種超然于物外的精神與情懷,在當代中國畫家的筆墨畫圖中也是一脈相承,風韻悠然的。如成功美術館館藏的蘭州畫院院長巫衛東先生的古典人物題材的繪畫創作,《春風搖翠》《清音晚唱圖》《春風淡淡青山遠》《晴竹淡淡秋月如煙》等作品中,以山野泉林之樂為主題,充分展現了畫家向往自然、寄情山水,身心自由、游藝天地的玄遠與超邁。

成功美術館館藏巫衛東畫作《晴竹淡淡秋月如煙》
國人旨在彰顯對自然的崇敬與人格魅力贊美的林泉雅集式人物繪畫創作,恰如宗白華先生所言的“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式的藝術審美,在以沉靜的內心觀照自然萬物造化中,更見其內心世界的澄明和“不滯于物”的精神自由。以巫衛東先生的《春風淡淡青山遠》一作觀之,畫家在筆墨上充分發揮了短線速寫這一更為現代的筆墨語言的優長,明快的塑造了性別不同、年齡迥異、神情各異的人物形象。或竹杖綸巾老者、或華裳宮扇婦人、或黃口垂躬童子、斗笠施行仆從,畫家皆以扎實的造型功力和環境營造,呈現其人物角色,形神性格鮮明的特征。濃淡墨色皴染的山石,疾徐線寫勾畫的竹枝、菖蒲,構成了東風習習、草色鵝黃時節,踏春游春的場景,構建的畫面環境也將讀者的神思帶來到了春光明媚的自然世界里。無論的稚子臉上洋溢著的歡脫,還是老者神情里的暢懷,都可見畫家賦予人物身上的超脫的“生命情調”。

成功美術館館藏巫衛東畫作《清音晚唱圖》
再如《晴竹淡淡秋月如煙》一作,畫作的主體對象顯然是如陶潛一般的山林隱士的日常生活,終日逍遙山野手不釋卷,呼作:“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畫家筆意揮灑欹錯山石、三五竹黃、如煙遠山紛紛幻化在主人公身旁,其帶給我們的是用天地做廬,以皓月為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般的畫圖世界和精神享受。以竹、月為友的日常,也恰恰可見精致到生活細微的人生境界和與天地自然溝通,暢通無阻的生命愉悅。

成功美術館館藏巫衛東畫作《春風搖翠》
中國的繪畫藝術,要求畫家不可止于“應物象形”的模仿自然、表現自然中,要更進一步通過畫家主觀思維的“遷想妙得”的藝術想象,表達出物象內部生命的“氣韻生動”,進而彰顯如宗炳所要求的“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般的音樂節律。再看巫衛東先生的《清音晚唱圖》,春花爛漫時節,坐臥于一處山水佳境處,面對斜陽山嵐、青冥薄暮,手揮五弦天地與之共歌舞,云霞與之同晚唱。畫家將人的活動與自然四季朝暮之變化,以音樂聯系到了一起,山巒為其琴臺,草木飛鳥與之伴奏,落英繽紛為之伴舞,人類生命皆以音樂所傳達的情愫,也在畫家的妙筆“遷想”中與自然同呼吸了。

成功美術館館藏巫衛東畫作《鳴秋圖》
再有《春風搖翠》一作,從畫圖人物來看,大體是參照歷代所繪靖節先生陶淵明形象所做,策杖迤邐而行完全是一幅“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精神狀態。畫家以“春風搖翠”為題跋,以草木搖曳為襯托,也更可見在人物自然的境界溝通中,對創作主體的形神駕馭,由自然的春風徐徐楊柳輕拂的自然現象,產生出畫家對主題人物歸于林下、山水自娛的精神“妙得”。
《春溪圖》《鳴秋圖》兩幅,一幅“春花”、一幅“秋實”,所反映皆為普通人的勞動生活,也更是人人所向往的純任自然的生活狀態;雖然畫家所做多位少年孩提形象,但也喻示著人類社會的蒙童時期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類從山野田園走來,自然給予我們耕種的土地,陽光照耀、雨露滋養生出五谷、蔬果,這種最為原始的自然的恩賜也展現了人類第一次在開掘自然中的收獲,所彰顯也更是人與自然世界最為本真的和諧共生的精神。
綜合來看,巫衛東先生的古典人物題材畫作,所傳承的魏晉以來心慕天地的自然主義和超然絕俗的個性主義,其身心皆赴自然的畫面情趣、意旨,在摹寫自然和開掘繪畫對象主觀精神的“遷想妙得”中,使其達到了“游目騁懷”而自然玄遠的境地。也進而使其所追求的藝術境界到了身入化境而境與神會的妙諦。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巫衛東,1967年生于河南,1990年畢業于西北師大美術學院。現為蘭州畫院院長,蘭州市政協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蘭州市政協委員,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甘肅省四個一批人才,蘭州市領軍人才。師從馮遠、杜滋齡、陳鈺銘,現入中國國家畫院楊曉陽高研班學習。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并獲獎,出版多部個人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