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藏王煥波山水畫《近聽水無聲》
山水畫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喜愛和追捧,高山闊水的水墨中飽含著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一代又一代畫家、文人將自己對大自然的理解和認識都融于筆尖墨端,他們在畫面中將“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在精神修養和人文意識展現的富有視覺感和意境感。在傳統的水墨山水畫中,我們可以身臨其境的體味中所講求的格調、氣韻以及天人合一的意識。王煥波先生的山水畫繼承北派山水大氣磅礴,風骨雄健的筆墨精神,以及自己強烈的筆墨個性和藝術風貌。

館藏王煥波山水畫《春岫歸云圖》
在數十年的筆墨經營中,先生以自然山水為創作源泉,堅持不懈的游走在祖國的河山之間,以不間斷的水墨寫生,踐行著李可染先生“廢畫三千”的苦學精神。所以,在他的山水畫中體現的是大自然的純凈和質樸之風,也彰顯出喜愛他對自然山水的崇敬之情。尤其是先生的“晨光系列”作品,畫面中他將自己內心的激蕩、眷戀、熱情以及對故園家山的守望,都融入筆墨之中,呈現給欣賞者一幅幅意境雄渾,充滿生命向往的國畫佳作,而留白寫出的流水、樹間光影又給人一絲空靈、清新之感。

館藏王煥波山水畫《晨光》
對王煥波先生來說,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畫筆觸及之地,是其精神所寄托之處。從《近聽水無聲》一畫中便可窺見一二,畫面意境深幽,雨后的山水自遠處山澗磅礴而下,至近處流水淙淙,四野而下,氣象恢弘。樹木掩映的石橋上有一人,正撐傘站在橋上聽雨觀水,賞這雨中山川美景,聽這自然萬籟之音。畫面與雄渾的筆墨氣韻中,不經意間流露出散淡的閑逸情懷。
再如《春岫歸云圖》一作,畫面中遠山高聳挺拔,近處山岳連綿,雜樹蔥蘢,溪水流淌,流水之畔是幾間樸實的屋舍坐落。整幅作品筆墨精妙,構圖宏闊而深遠,以傳統的黑白為主基調,筆墨縱橫之間勾勒出山川雄渾,云煙疊嶂,草木豐茂,流水環繞的清幽意境。在敷以淡淡的青翠之色渲染,是的畫中山川、草木皆呈現出潤澤之態,契合畫面主體“春”天邊一抹慘淡的紅,映襯出作品“歸云”之動態,是的整幅作品動靜對比之間充滿著浩瀚的生命精神。
從王煥波先生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畫家對于自然山川精神所寄托的深厚情懷,在山石外形之外求得精神美,是他數十年來對大自然和人生理解的深厚感悟,是對崇高精神的向往。他的筆墨給人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又不斷提升自己駕馭高難度藝術語言的能力。透過先生的山水畫,我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浩蕩之氣,這是山水之于時代的風骨!(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畫家簡介:
王煥波,1962年生于山東文登天福山。作品多次參加各級展覽并獲獎。現為北京大學傳統藝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賈又福山水畫研究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訪問學者,巴黎國際藝術中心培訓部主任、中國導師。2015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齊魯文化之星”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