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鈾先生畫作《雖居焉支山 不道朔雪寒》
本網訊(記者 馮宜玉)近日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聯袂成功美術館、成功書畫家網,再次推出部分成功美術館館藏作品,并在成功書畫家網線上展出,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也將與廣大書畫愛好者、藏友一起共同鑒賞此次線上參展書畫佳作。今日本網與書畫藝術評論員共同推薦的館藏作品是由甘肅畫院原副院長、當代著名山水畫家陳天鈾先生創作的西部風情山水畫作《雖居焉支山》。
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在解讀此次展出作品時談到,“陳天鈾先生的山水繪畫畫面清奇而峰巒峻峭,草木、山岳等物象抽象為畫家個性的藝象形態。如其所繪《雖居焉支山》一作,藍色的天際背景下,淡墨擦染造型而遠山連綿崔嵬,鴻雁昂翔于天際,鹿群徜徉于叢林。畫家化用傳統的點、線筆墨樣貌,為或皴、或染、或烘托、或抽象的藝術形式,組合成與西部山水風貌蕭寒、遼闊的山水之象相契合的奇異畫面構思的大美魅力。干筆墨色層層疊加營造出凌厲奇崛,沉雄蒼拙的西部自然風光。呈現出草木蒼郁繁茂,石質塊面堅毅,泉瀑汩汩徜徉之象。墨象的沉厚、濃郁,色彩的含蓄、雋永,與留白的空曠、逸趣及暈染的華滋、潤澤的畫面樣式,構織布陳為‘焉支朔雪’詩意情景。深沉、悍烈與幽深、妙杳的畫面強烈對比,更增西部山河整體的人文情懷。”
記者還了解到,陳天鈾先生幼年得其母引導教誨,既已傾心畫事。及長,又師從陳鶴青先生學習中國山水畫及畫論。后又深受石魯先生“中國畫的創作必須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理論影響。其多年來致力于“祁連山水”、戈壁大漠、昆侖雪山等隴上乃至整個西部山水題材的探索和研究,以其所處的地域自然山水出發,并賦予自己的畫作以宏大氣魄的時代特色。其畫面清曠、墨法精微,隱隱約約飄忽著歷史時空的浩然清氣,流露著冷靜達觀的空明和悠遠深邃的氣質,呈現出祁連山脈的樸茂之美,以及祁連雪線的冷峻之美,并構成了他的繪畫藝術的兩個重要審美方面。
畫家簡介: 陳天鈾,男,漢族,1945年8月出生于陜西勉縣,籍貫江西贛州,號“臨河軒主人”。 師從趙鶴青(胡佩衡先生入室弟子)學習山水畫及中國畫理論。現為中國美協會員、甘肅省政府文史館館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1990年調入甘肅畫院,開始中國山水畫研究創作,歷任甘肅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