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碩參展山水畫《綠水青山春意濃》
祖國大好山河綿延千萬里,如果說北國風光如美酒醇厚凜冽,那么江南山水就如茶般余韻悠長。而生于江南、長于江南的王成碩先生,正是受到家鄉這種可居可游、可觀可賞客觀自然山水的熏染,以及與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審美天然相親的南方山水本身特質的影響,使其在山水繪畫題材抓取、藝術形貌呈現上,自然而然的立足于斯,以精彩紛呈的國畫筆墨造型抒情,以絢爛多姿的色彩傳神寫照,帶給觀者更富詩意的江南情韻。

王成碩先生畫作《溪山幽居圖》
賞讀成功美術館館藏王成碩先生筆下的江南山色《綠水青山春意濃》,仿佛水鄉女子的溫婉囈語,更有小橋流水的潺涓靜怡,以及水光山色的清逸脫俗,和南國山河的旖旎濃情。畫家用勁挺筆力勾畫以線墨交疊之形質,用多變色彩層疊暈染出山色絢爛之神彩。遠山陌陌、近水無波,春山施粉黛,行舟煙云間,墨彩寫江南,彩山喜笑顏。如此“江南畫圖”,如唐人顧況“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清新可愛,如白居易詩句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般精彩絕艷,更如柳永筆下“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情意綿綿。還如《溪山幽居圖》,山居鱗次、古塔聳峙,山含翠微、霞光映搖,畫家以輕重有序、左虛右實,對比鮮明的畫面布陳,賦予了這心靈宜居宜游畫作逍遙天地自然之中,心弦與自然氣韻共振共情的強烈生命律動。
王成碩先生畫作《秋韻圖》
再有《春居圖》《秋韻圖》《冬日寒山》等作品,畫家于工質的山水線寫造型之中,又有水墨蒼潤對比所蘊藏的磅礴之勢,立于江南四時迥異山色客觀之景,輔以線、墨、彩的參差相交和畫面秩序的排布,帶給觀者一曲節奏明快、畫語躍動的彩墨江南山水交響圖景。尤其是畫家在對江南四時之景的畫面表現中,物象主次鮮明、疏密得當,顧盼之間皆顯審美法度,體四時輪替、草木榮枯之時象,察天地風云雨雪、晦明陰陽之變化,進而達到了“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語出北宋郭熙的畫論《林泉高致》)般的畫家主觀抒情的藝術境界和中國水墨繪畫的藝術審美特征。
王成碩先生畫作《冬日寒山》
王成碩先生對國畫筆墨本身藝術價值的認識與實踐,還體現在他的花鳥創作中。如《清風徐來》《春風圖》《高潔圖》等“竹作”,以書法之筆入畫,充分發揮了筆與墨不同形態下,豐富的造型功用和畫家寄于其上的情緒、精神、審美的主觀感受揮灑。如竹之枝干,中鋒用筆頓挫行于之上,竹節筆底而生;提按間墨色枯潤,自然構成竹枝圓潤的立體厚度,再有側鋒揮灑,疏密、大小、前后、奇正等等形態各異的竹葉簇然依附于枝干之上,清風徐來觀者仿佛能透過畫面聽到竹葉沙沙作響的天籟之音。
王成碩先生畫作《春居圖》
當然王成碩先生的花鳥畫作引人入勝之處,不只是其筆墨上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還有他通過恣肆水墨揮灑所傳遞的崇尚自然、寄托志向的美好寓意。如《清風圖》畫家以竹林中呼嘯來去的麻雀作為畫面點景,一動一靜之間賦予畫面靈動活潑、生氣勃勃的自然之風,也有畫家鳥雀呼晴心懷暢達的情感表達。
王成碩先生畫作《清風徐來》
概而言之,王成碩先生的畫作無論溫婉多姿的江南山水,還是自然純凈的竹林佳作,都可見其于林林總總的畫面語言技巧中,所呈現的畫面語言的多樣性和迥異鮮明的個性;也更見其繪畫在中西方美術激烈對撞、高度交融時代背景下的審美取舍。悠悠天地、皇皇大觀,透過其畫面所映照的中國繪畫藝術情韻,筆者感受到的時候與天地共往來,由魚蟲知大道,身心逍遙無羈的審美意識和情趣。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王成碩先生畫作《春風圖》
畫家簡介:
王成碩,1960年1月生于江蘇省海安市,1986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大展并獲獎,并被中國美協及海內外美術館及收藏家收藏?,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政協委員,海安書畫院副院長專職畫家,海安縣政協書畫聯誼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師,王成碩藝術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書畫院中國畫高研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