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珠畫作
山水畫,在很多人心中是中國畫的代表,其技法完備的筆墨魅力和藝術表達的多重性,讓人為之傾倒,是國人文化情思中最為厚重的積淀,一幅優秀的山水畫作品更是能帶給人藝術和心靈的雙重享受。千百年來,山水畫的創作技法一直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求新圖變,正是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的不斷創新,才使得山水畫的藝術魅力得以長盛不衰。張哲珠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充滿了創新求變的精神,不論是筆墨運用還是色彩表現上都給人似曾相識又耳目一新的感覺。
張哲珠畫作《山居秋暝》
在山水畫歷史悠久的發展過程中,歷代畫家不遺余力、鍥而不舍地耕耘,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創造了眾多繪畫精品佳構,也積累了浩如煙海的表現技法,精妙而獨特的個人經驗。兼工帶寫法一般在半生半熟宣紙上完成,描寫物象造型比較嚴謹,較具體地描繪物象的形態狀貌,但筆法自然靈動,筆致較工而灑脫有致,點染秀雅沉穩,敷色澹遠清逸,具有生意浮動的藝術情味。張哲珠先生的《山居秋暝》,畫面構圖疏密得宜,設色清新明麗,淡綠的葉片映襯著灰黃色山崖,畫中小屋白墻烏瓦,崖下場院正有兩個邊走邊話桑麻的農人,充滿著生活里來的朝氣與活力,給人以健康向上的藝術感染。無論是用筆、施墨、敷彩、題款,元人意氣盎然。在妍潤的意象中、神秘的寂靜里,畫家尋到了不被物擾的精神自由。作品場景交待氣足韻滿渾然一體,墨法追本溯源博采眾長,勾皴氣勢豪邁元氣淋漓;樹木房屋勢險筆穩、綠白映帶、天衣無縫。長鋒皴染和夾葉雙勾法,把植被繁茂,煙云蒼茫的崇山峻嶺、幽山江河等高遠華茲的瑰麗景象,表現得氤氳飄逸,淋漓盡致。是廢紙三千,臨摹古人大作佳構;十日一筆,寫生自然山水草木深厚功力的具體表現。畫家沉浸在“與天為徒、與古為徒”的博觀約取中。如此佳作,也源自真誠、清凈、澄澈的心靈。將“墨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表現出來,難能可貴。
張哲珠畫作
濃墨重彩是張哲珠先生繪畫的另一個鮮明特色。成功美術館收藏的張哲珠近作山水斗方三張,兩張綠色和一張水墨的表現力有一種久違的清新之感,對山水的描繪與我們日常看到的山水場景又迥然相異;粗枝大葉的皴搽和暈染,與董欣賓先生“長鋒滴泉”入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十年里,大江南北以董氏繪畫美學序列作為審美基點而抒發思想情感的山水畫家不乏其人,也數不勝數;張哲珠先生繼承了大師的風范,在色彩、筆墨上又有自己的想法;體現出其內心深處對回歸自然的向往,更體現了一種世界因人而美的精神寄托,是畫家在精神層面的托物言志。一橫一豎的紅色四尺整張,在半生半熟宣上,用色近乎名聞遐邇的天山紅,卻自出新意。作品給人一種連綿不斷、大氣磅礴、意境高遠的空曠渺遠。畫面構圖精巧微妙,遠中近景處理井然有序,雖然在筆墨使用和色彩展現上僅配以黑藍白,但干凈利落、自然流暢、意象迭出,有一種咫尺天涯的視覺效果,在畫面形與勢布局上可謂是煞費苦心,有“山水遙相望”獨樹一幟的美妙體悟;讓我們欣賞到了另外一種風格的山水場景。“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
張哲珠畫作
張哲珠先生的水墨人物《休閑圖》,讓我們再次體悟到“形神兼備,著手成春,文質相兼,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畫家把古代文人雅士們聚集的美妙瞬間予以定格。筆法不拘物形,靈活多變,飄逸瀟灑,老到貫氣;皴擦時筆筆貫氣,剛中涵柔;人物造型結構精準,形態灑脫,些許水墨點綴,外衣肩上的濃墨渲染,讓畫面神態安恬、清靜自然,水墨濃而不烈,淡而不疏,搭配和諧統一。運線遒勁,有北碑風采;致力于寫,多化古為新;線條的長短、節奏、韻律、力度剛柔相濟,簡約而不簡單,配景寥寥幾筆純素而簡遠,平淡而天真,折射出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傳統哲學思想的熠熠光彩;一個從古代姍姍而來的故事躍然紙上……
張哲珠參展作品《休閑圖》
由以上的作品分析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張哲珠先生的人格,包括他寬宏大度的豁達襟懷,和對大自然的深切感悟。“畫如其人”心胸豁達,站在高處才能有如此山水圖本所表現的浩然襟懷;正是由于他常年縱目白山黑水之間,所以才能寫出這樣真情實感逼人的作品。這使我們想起了范寬的千古名句:“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師造化不如師心源。”這也是我國繪畫理論的中心體系,值得千言萬語來詳細發揮,但“吾道一以貫之”,張哲珠先生畫作正是最恰當、最具體、最完整的精粹詮釋。(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金石開)
畫家簡介:張哲珠 字墨緣, 朝鮮族。吉林市人,現居北京。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先后進修于中國國家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畫學會會員,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中國書畫市場報藝術顧問,深圳寶安畫院、北京中藝財富畫院簽約畫家,吉林省美協、中國畫學會理事,吉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阿里郎書畫院院長。韓國美術人協會客座教授,當代少數民族實力派藝術家。
《春夏秋冬》《涼山姐妹》入選十九次新人新作展,《節奏》入選城市山水畫展,《流金歲月》入選全國小幅工筆重彩作品展,《寒秋》入選2009年中國畫展,《封存記憶》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棚戶區》入選第二屆線描展,《清末新政》入選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中國畫展,《秋收》入選第七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展;《秋谷人家》獲第三屆“黎昌杯”青年中國畫展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