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上海中國畫院 程十發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1年4月9日—2021年8月29日(周一館休,逢節假日正常開放)
展覽地點:程十發美術館第四展廳(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1398號)
展覽前言
中國畫的創作與鑒藏密不可分,相輔相長。
程十發先生在有限的條件下,收藏了數量可觀的歷代繪畫,其中尤以明代陳洪綬的書畫作品最有特色。陳洪綬是晚明時期最有創造性與個人風格的藝術家,他的繪畫汲取唐宋傳統、吸收民間趣味,造型與筆墨別開生面,意匠與趣味卓然不群,是后世許多畫家師法的典范和靈感的源泉,影響甚至遠達蒙古、西藏地區以及朝鮮、日本等國家。
程十發先生喜愛陳洪綬的書畫,它們不僅是藏品,更是學習資料,相隔三百年的兩位畫家有神似的機巧與志趣,腕底胸中靈犀相通,程十發從中擷取養分,融匯生發,借鑒到自己的創作中,陳佳釀與新時代的相逢,孕育出宜古宜今,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這不惟是程十發先生在藝術探索中眼光獨到,亦可見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展覽簡介
在程十發的收藏中,陳洪綬的作品是最多的,并且具有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1996年6月,程十發將包括陳洪綬在內的122件古代書畫珍藏無償捐獻給國家,他這種愛黨愛國的無私奉獻精神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作為紀念程十發誕辰100周年系列展的一部分,“高懷寄古——程十發藏陳洪綬書畫展”將于4月9日在程十發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33件作品,除了集中展示程十發所捐獻的17件陳洪綬書畫精品外,還展出了丁云鵬、羅聘、任伯年、任熊、任淇、程十發的書畫作品。
任伯年、任熊、任淇的畫風祖述陳洪綬(陳老蓮),人物、花鳥的形象多高古、奇倔、夸張,得老蓮神韻而又能別出心裁。程十發在內容形式與藝術主張上也無不以老蓮為宗,從陳洪綬到任伯年、任熊、任淇,再到程十發,他們的藝術意趣是一脈相承的。且這種傳統繪畫內在的生命力對今天的創作依然有著深刻的影響。
17件陳洪綬書畫作品可視為陳洪綬藝術演變的一個縮影。展品既有陳洪綬三十二歲時所作《墨竹圖》,又有最晚年的《羅漢禮佛圖卷》;有人物肖像如鐘馗、陶淵明,亦有歷史故事如《蘇李泣別》《老嫗解詩》。從《張筍翁像》中可以看出陳洪綬高超的寫實能力及受波臣派的影響,從《索句圖》足見其后期爐火純青的高古人物畫風。
陳洪綬人物畫所特持的古拙之趣以及線條的裝飾美感運用到版畫中,出現了《九歌》《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一大批經典的作品。而這些經典圖式流傳到日本,對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陳洪綬的“水滸人物”在一百多年后的江戶中期,仍然被不斷臨摹、刻板、翻印,浮世繪的重要畫師葛飾北齋、安藤廣重等都對陳洪綬的版畫圖式有所借鑒與吸收。而且還間接影響了后期印象派畫家莫奈、梵高、馬奈、雷諾阿以及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
從居住在松江時起,程十發就開始收藏,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其收藏已相當可觀。然而他收藏不是為了謀利而是為了借鑒學習。程十發常常說:“陳洪綬、羅兩峰都擅畫人物畫,畫人物不能不借鑒,我借鑒的是他們把文人畫走向通俗的藝術精神。”“陳老蓮當時非常注重世俗文化,畫了許多像《水滸》那樣的文學作品插圖,所以在中國畫如何通俗化方面。我把陳老蓮看做一個典范去向他學習。”
展覽通過并置與比較的方式,呈現了程十發對于陳洪綬畫風的借鑒學習。陳洪綬的《和平呈瑞》與程十發的《瓶中荷女圖》同屬清供題材,它們從作品內容與形式上看都非常之相似。雖然《瓶中荷女圖》表現的不是斑駁絢爛的青銅花瓶,但花瓶上面卻借鑒了陳洪綬風格的仕女人物圖。而程十發在《端午鐘馗圖》的題識中明確說明了“用老遲之法寫之”,且書體亦為擬仿陳洪綬書體。細審此畫的鐘馗形象就是借鑒了陳洪綬《蒲觴鐘馗》。其側面而立的姿態、寬袍闊帶的著裝以及衣紋的穿插刻畫都參考了《蒲觴鐘馗》。
程十發不僅在畫風上借鑒陳老蓮,而且對陳洪綬的藝術創新精神也有所繼承。陳洪綬的書法遒逸瘦媚,自成一家;程十發的書法則是常常以隸法書篆,隸書結體時而采用篆體,又以真行草相互滲透、相互交織在一起,故而介乎真草篆隸之間,別開生面。陳洪綬的繪畫在形式上以夸張變形的造型追求高古的境界,在內容上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追求通俗化;而程十發在形式上則以中西相參的點線面極大地發揮酣暢淋漓的筆墨境界,在內容上則以少數民族寫生為基礎去探索新的藝術樣式。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29日,希冀在反映程十發精藝報國思想的同時,一同探討陳洪綬對程十發乃至后世繪畫的啟發。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1621號
2021 甘肅新思維廣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