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的花鳥畫作品絕對不是照本宣科式的臨摹和畫寫,不能停留在對物象的“形似”描寫上,而是要托物言志,以物寄情,抒發畫家內心的真實情感。蘇東坡主張書畫之事“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好的花鳥畫就是一首無聲的樂章,充滿有趣的節奏,帶給人無限的遐想,而讀荊桂秋先生的花鳥畫就給人一種雅致、生動的意趣。

荊桂秋花鳥畫《蘭竹清品》
荊桂秋先生的畫在黑龍江畫壇也是獨樹一幟的,他的畫構思巧妙,主旨明確,畫面生活氣息濃郁,筆墨飽含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先生曾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攻習寫意花鳥畫,其作品創作理論深受林風眠、潘天壽二位大師的影響。觀先生的作品,墨色渾化交融,筆勢靈活灑脫,富有書寫性的線條呈現出高雅而極具張力的花鳥作品。一花一鳥,一草一木在水墨的暈染下演繹著情趣和思想的韻律,筆觸似斷還連,渾化自然,體現了畫家嫻熟的造型能力,與巧妙的構圖本領,頗得渾然、穆然、逸然、悠然、天然之氣象。

荊桂秋花鳥畫《西風搖落滿地金》
在《蘭竹清品》一畫中。荊桂秋先生將花鳥的渾然、天然之氣用水墨之色展現的淋漓盡致。畫面中一叢蘭花自上而下低垂,蘭葉交會,花蕊淡雅,墨色飽滿藏趣,筆法靈動自然,情意姿態頗為生動,猶如輕風拂過,蘭葉輕搖;竹、蘭遙相呼應,四五株竹子相對而立,竹葉疏密有度,墨色濃淡適宜,枝葉交疊,挺拔灑脫之勢溢于紙面。畫面內容豐富而不雜亂,“蘭”之清新秀麗,“竹”之堅韌挺拔相融相合,俊逸生動,極賦筆墨情趣。

荊桂秋花鳥畫《田園風物》
中國傳統繪畫,講求天地人和、自然本真的意象。隨著時代的發展繪畫要求筆墨、線條體現出時代的氣質和生命的本真,筆墨要反映一個時代的崢嶸之氣,體現出人們對自然,對生命的理解和崇尚。荊桂秋先生的筆墨就有這樣的追求。他的繪畫始終追求中國傳統繪畫多講求的超越物象的寫意心境。如《西風搖落滿地金》一畫,畫自然之現象,寫生命之常態。畫中三兩枝低垂的枝椏,黃葉燦爛,西風吹過,滿地的落葉金黃,鳥雀開始在落葉間覓食歡躍,場面生動自然,筆墨注入情感,帶給欣賞者一場秋日美景的同時更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自然和灑脫。《田園風物》和《翩翩芳姿任悠揚》,皆取景最真實的農家生活環境,畫面恬靜、自然,以率意粗獷的筆墨入畫,給人一種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氣氛。

荊桂秋花鳥畫《翩翩芳姿任悠揚》
了解荊桂秋先生的人會知道,先生在花鳥畫中,“蓮”的題材也比較多,切極富個人風格。他筆下的蓮花作品給人的是另外一種境界,雅逸、靜謐而極具人文趣味。如《出水清蓮含露香》,背景干凈、素白,畫面中蓮花、蓮葉簇擁一體,節節拔高,清爽高潔;一叢蘆葦在蓮花后筆直挺立,構圖巧妙和諧,清蓮的幽靜,蘆葦的野逸,躍然紙上。作品《華光艷紅綺》一畫中,火紅的菊花,悠然覓食的鳥兒,枝頭掛滿的果實,一筆一墨都昭示著豐收和喜悅之氣。荊桂秋先生以扎實的傳統繪畫功力和獨特的意境描繪,以濃淡干濕的筆墨形態帶給欣賞者無限的遐想和豐富的自然特質,令人耳目一新。

荊桂秋花鳥畫《出水清蓮含露香》
讀荊桂秋先生的作品,給人以詩意般恬靜的自然,如流水般變化的人生真意,亦能感受到其水墨的靈性和筆下的審美情趣,以及滲透在畫面中強烈而恣意的生命意識。欣賞者透過他的作品似乎可以感到他妙趣橫生的筆意,窺見畫家寧靜而愉快的心境。他將自己對生活的體悟,對花鳥的情思,對生命的感悟用最樸實、簡潔的筆墨呈現在欣賞者眼前,讓人們對生活充滿美好向往!(文/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藝術家簡介:
荊桂秋,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享受黑龍江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為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黑龍江省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黑龍江省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黑龍江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