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20日下午,寶圖星期講座之“學術論壇”開講,主題是“當代藝術是有意義的生活”。藝術批評家吳味從原始藝術談到當代藝術,認為當代藝術的目的就是指向生活的終極意義。
吳味說,原始的藝術其實就是反映“原始生活”,中國的甲骨文是一種記事方式,有其審美性,但更多的體現了實用性,反映原始的生活狀態。傳統藝術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物,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傳統藝術作品寄托著作者的情感,畫面意境很清楚,是現實的描述,蘊含著很高的審美藝術?,F代藝術是無限的心理學想象,作品充滿抒情,表現的手法卻是形式主義。作品往往是抽象畫,畫面不易被人理解,體現作者潛意識里的事物形態。歷史前衛時代和后前衛時代皆屬于藝術前衛時代,前者的作品是社會心理學的陌生語境化,在這里,藝術和生活是兩極分離的,作品大多表達了一種神秘感。后前衛藝術雖然在前者的發展基礎上逐漸擺脫了心理學的影響,但它卻是泛泛而談的社會語境化,藝術與生活是若即若離、似是而非的關系,關注的是社會生活的籠統觀念,是平庸的生活體現。
在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吳味看重當代藝術發展,認為當代藝術是“有意義的生活”。當代藝術是特定問題的語境化,作品都有特定的主題或問題,藝術與生活之間達到了互動和衍生,而特定問題一般都指向人的終極問題,如自由、生存意義等。吳味說,特定問題的針對性可以是“生活性”的,也可以是“藝術性”的,甚至還可以是藝術與生活的結合。當代藝術與其說是藝術,不如說是新的社會科學研究。
在吳味的研究中,當代藝術大多是具體化的,無論是反思歷史題材的作品還是指向現實的作品,都能引起人們的反思。藝術不再是審美的,而是觀念的;藝術不再是單純的情感抒發,而是問題的反思;藝術不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或稱為“理性中的感性”;藝術不再是愉悅的,而是有意義的。當代沒有藝術,只有生活,沒有藝術家,只有人。只要有發現特定問題、追求終極目標的人,就會有藝術行為的產生,繼而影響更多的人反思、發現和探索。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