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坤,1932年生于北國冰城哈爾濱。自幼迷戀舞蹈,音樂和繪畫。但最終選擇了繪畫作為終身職業。她1949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術學院前身) ,是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董希文的直接學生。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入中央美術學院培養的笫一代成績優秀,卓有成就的知名女畫家。
五十年代初,正是徐悲鴻先生為之奮斗一生的現實主義教學體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與解放區的文藝思想相結合,更趨完善。當時美術學院,聚集著一大批入具有創作實力和教學經驗的老師和畫家。可算群英薈萃,燦爛生輝。學生來源充足,同一年級錄取一百余名新生,這可是前所末有的。學習環境可謂熱氣騰騰,蒸蒸日上。徐悲鴻倡導,創始的現實主義藝術思想和教學體系,既重視素描基本功訓練,也注重人和藝術素質的培養。專業培訓統稱繪畫系,分科后兼學別樣。邵晶坤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薰陶,培育成長起來的。由于她個人的天份,穎悟和自身的刻苦鉆研,在油畫上她鐘情印象派光與色的交融。1962年她與董希文,吳冠中去西藏深入生活,進行寫生創作。她畫了一大批反映藏族入民生活的油畫作品,顯露出她在油畫藝術上的不一般的才華。
隨著時光的流逝與人事蒼桑,她在藝術上的刻苦修煉,使之更趨成熟,個性與風格更加鮮明。她的畫多半是寫生完成的,但從不刻板的對景寫物,她喜歡面對動人的客體形態,光影和色彩,煥發創作激情,啟動靈感與睿智,走進美妙的創作世界。
她的畫風潑辣,流暢,氣勢恢宏,如行云流水,似山泉奔涌。在她的畫前,不輪是肖像,人體,風景與花卉。感受到生命的跳躍和律動,感受到美的呼喚。他沒有刻意追求肖像的酷似,而能把握人的性格與神韻。她沒有刻意雕鑿花瓣的質感,卻能體現花的芬芳與艷麗。她的人體畫擺脫學院派的刻板,與冷漠。她使人體畫充滿生機與迷人的活力。
她的油畫重視整體結構,光與色的輝映,情與景的交融。渾然一體。她偏愛印象派諸大師的杰作,盡管她從莫奈的瑰麗奇變,勞特累克的怪涎神奇,博納爾縹緲虛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畢竟她能用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和她中庸的人生哲學,融化一切營養形成了屬于自我的獨特風格。
她作畫時,對待她所要描繪的對象,充滿愛心與感情,其作畫的心態,猶如潮水。一浪高過一浪。猶如泉涌。堅實的素描基本功,和敏銳的色彩觀察力,是她油畫作品成功的基石。她的色彩是在強烈補色關系中找尋協調。在微差協調色中找尋對比,使色與光的應用交織生輝。產生一種朦朧,迷離,幽幻虛和的感覺。當你品味她的每一幅油畫時,其色彩隨著瀟灑,豪放的筆觸飄場。蕕如聆聽一曲交響樂章: 你不只是觀賞到色彩的斑斕,熠熠生輝的顏色,也不僅是看到人所共見的客體世界,而感受到生命的顫動,情感的洋溢,那是盡善盡美的境界,是女性內心世界美的呼喚。
藝海無崖苦作舟,美是永恒的。美的探索也無止境。為了造大奇,創至美,還有許多艱難困苦的道路要走。祝愿她在新的征程和攀登中取得成就。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