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2
一抔才情繪丹青
曹瑞華喜歡繪畫,從小就喜歡。對此,他打趣道:“這大概是從娘胎里帶來的吧?!钡拇_,說他的血液里流淌著藝術的基因,一點兒也不假。對于這位成就頗豐的畫家來說,藝術浸潤了他的年輪,筆墨就是他的生命。
曹瑞華的父母都喜歡藝術,父親雖然是個礦工,卻愛胡琴與繪畫,這自然深深浸染了他的童年生活。學生時代,曹瑞華對于枯燥的數理化公式極無興趣,只對繪畫情有獨鐘。沒有系統學習的機會,他就以書本為師,甚至從圖書館偷來畫冊,如醉如癡地臨摹。中原的冬日滴水成冰,別人將手縮在棉襖袖子里還嫌冷,他卻伏在案頭著魔般地臨摹大師的牡丹,手凍裂了,墨結冰了,也不以為苦。也正是從有限的幾本畫冊中,他認識了吳昌碩、齊白石、于非闇等大家,從此迸發出對藝術的無限鐘愛。
曹瑞華當然不否認勤奮自學帶給他的收益,但他更強調的是那一份與生俱來的才情。他說,無論學習什么,都需要舉一反三的靈感,從別人的成就中受到啟發,由理性演變為感性,繼而吸收成為自己靈魂深處的東西。憑著對藝術的才情,曹瑞華自學了國畫、水粉、木刻,后來又在電影公司、機關工會做宣傳干事,畫了十年的電影廣告,逐漸在業內有了名氣。
曹瑞華不滿足于廣告的世界,他渴望著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功力。他先后來到西安美術學院、北京畫院學習,又入中國美協高研班二度進修,在學習中,他吸取了濃厚的營養,完善了自己的藝術思想,一改過去中國畫少用色彩的特點,提出多用、善用色彩,在日后的丹青之路上,他的濃墨重彩之論極大地豐富了筆下的世界。
離離秋實弄輕霜
萬物皆可入畫,而在眾多花鳥蟲魚之中,曹瑞華獨愛石榴。每每談起石榴,他都有說不盡的話。“何年安石國,萬里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睋窌涊d,石榴原產于伊朗,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將它帶到中國,從此這種西亞果實開始在華夏大地上開花結果。進入中國之初,石榴只栽在漢武帝的花園里,供皇族觀賞,后來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掐指算來,它已在中國“安家落戶”兩千多年了。因它的原產地名安石國,故唐朝時名安石榴,武則天即位后稱石榴。石榴成熟于秋霜初上之時,是“春華秋實”最好的寫照,它不僅美麗漂亮,更有多種藥用功效,因其內部多籽,中國人民又賦予它團圓、多子多福之意,親切地將它稱為吉祥果、子滿果、開口笑、婆羅果。小小的石榴,在宗教、醫藥、藝術等領域里,處處留下它的身影。
“自古以來,畫過石榴的人何止千萬,但從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對石榴有著深厚的感情?!辈苋鹑A說。他還記得,小時候院子里有棵石榴樹,那是他的爺爺親手栽下的。從小,曹瑞華就在樹下學習、繪畫,是石榴樹給了他豐富的靈感;過去家庭貧窮,中秋節時買不起昂貴的水果,母親摘下石榴,分給孩子們一人一個,是石榴樹寄托了濃郁的親情;直到現在,他仍然不時想起父親下工回家后陪他在石榴樹下吃晚飯、講故事、拉胡琴的景象,是石榴樹留住了往日的時光。尤其讓曹瑞華難忘的是,那一株火紅的石榴,見證了曹家幾代人的悲歡離合。
曹瑞華家本在陜州古城,父親年輕時南下當兵,一去三十年。在外漂泊的那些年,他時常想念家中的父母,想念院子里那株象征團圓的石榴樹,但在動蕩的年代里,他實在無力顧及遙遠的家鄉。1951年,父親終于輾轉回到故土,而久違的親情早已在多年的流離失散中被罩上了陰影:生活窘困的奶奶怨恨唯一的兒子久不顧家,甚至為此對簿公堂。在以后的日子里,這個結怨一直橫艮在母子之間,本該是血肉相連的親人,在那株飽經風霜的石榴樹下,再也找不回舊日的歡笑。多年后,一家人終于冰釋前嫌,那株石榴樹依然矗立在原地,庇護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每每談及此事,曹瑞華依舊百感交集,童年的經歷使他對石榴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也萌發了心靈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傾訴著:“院子里的石榴樹伴隨著我的童年,也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和幾代人的悲歡離合。夏天,她為我遮擋著太陽;冬天,她為我抵御著寒風;就是這株石榴樹,讓我對畫畫有了非凡的興趣,決心長大后當個畫家,一定要把院子里的石榴樹畫好?!泵慨斈闷甬嫻P,曹瑞華就生出無限激情,每當他點下一顆顆火紅的石榴籽,就想起遠方家中那株經年的石榴樹。他的生命仿佛同石榴交融在一起,自己也化身為一株石榴。
藝術當“見異思遷”
曹瑞華認為,僅僅保守地臨摹大師畫作是不行的,要萌發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打破套路和形式,厘清中國畫的筆墨傳承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他說,愛情可貴在專一用情,而藝術卻要“見異思遷”,看到眼前的一點,就要想到更多的方面,研習了大師的畫作,就要融入自己的思想,使之升華為個人獨特的筆墨情調。古代經典作品可模仿,可鑒賞,可分析,但絕對不可一味重復。繪畫可貴在心靈的本真,單純的技法是容易的,藝術的靈魂則需要長期積淀、磨練,將豐富的生活經歷化為筆墨色彩,這乃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藝術家不能糾結于自己的苦難,無論自己承受了多大的挫折,必須將其變為對生活的熱愛,把美好傳遞給人們。今天是充滿美好的時代,作為當代藝術家,眼光要高,路子要正,技巧要得當,這三點任缺其一,都不能稱為真正的藝術家。
如今,曹瑞華依然沉浸于石榴的世界。在盛產石榴的山東嶧城,累累果實掛滿枝頭的季節,他必然親臨觀摩。家中那棵歷經百年風雨的石榴樹,依然每年見證著他的回鄉之路,每每立于樹下仰望,曹瑞華便生出無限感慨。這生生不息的石榴樹,從他的筆下流淌而出,陶醉了畫者,也陶醉了每一個賞畫者的心靈。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