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孫奇成畫作《石井玉樹帶暮煙》
誠如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孫奇成先生在呈現遼東秋冬季草木風物的繪畫中,運用自己個性的藝術理念加以文化解讀而創(chuàng)造出的“亂筆皴”,準確而又概括地表達出了遼東特有的景致,突破了幾千年來中國畫畫草和山水的皴法技法表現,為中國山水畫畫草技法開辟了新的天地。同時,也在特殊地域、特殊季節(jié)的山水繪畫表現中,營造出酣暢淋漓、渾厚華滋的中國山水畫新意境,為開創(chuàng)當代中國山水畫新的意境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因而筆者認為在品讀其繪畫的藝術價值中,仔細梳理、分析并解讀孫先生筆墨、題材、意境上所呈現的地域特色和季節(jié)特征很有必要。

成功美術館館藏孫奇成畫作《江塘秋影》
熟悉東北的人都知道,四季中占一年中比例最大的是冬季,而比例最小的是秋天,幾乎沒有好好感受一下就匆匆過去了。說到東北,大多數人腦海里總會想到冰天雪地、林海雪原,美麗的霧凇冰掛以及深山密林中大雪覆蓋的屯子。至于東北秋天是什么樣的則沒有多少影響。因而,在表現東北山水的國畫中,冬季是首選題材也是最有特色的題材,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作為東北山水杰出畫家代表之一的孫奇成先生也不例外,但是孫先生帶給讀者的東北山水題材的繪畫,除了積雪皚皚的冬季主題,最多的要數秋季主題的山水畫作了。究其緣由,這要從畫家長期生活工作的遼東寬甸說起,要從其繪畫藝術的人生之路說起。

成功美術館館藏孫奇成畫作《第一場雪》
對于不十分熟識孫先生的人來說,表現冬季的繪畫是意料之中的,冰霰漫天玉屑舞,雪蓋厚土瓊芳香,是其《雪后山鄉(xiāng)分外嬌》《山鄉(xiāng)晴雪圖》《遠外飛雪》之中必不可少的。皚皚白雪、莽莽黑土,黑白之間最顯畫家的審美追求和藝術理念。但是滿山紅葉、燦爛絢麗,百草豐茂、芳菲落盡的秋季出現在孫先生的山水之中,并成為主要的畫面方式之一,是極為值得我們思考并發(fā)現、剖析的,也是極為有價值和意義的。

成功美術館館藏孫奇成畫作《蘆花掩漁舟》
其實孫奇成先生畫中的秋季遼東自然風貌,與其生活中的切身體驗,與他對家鄉(xiāng)山水的深厚感情是分不開的。雖然秋季對于東北的大多數地方來說極為短暫,但遼東寬甸地區(qū)位于長白山余脈千山山系,地貌復雜、地形多變,靠近海岸又有鴨綠江水系的影響,境內有天華山等國家級自然風景區(qū)。霜葉紅似火,勝于二月花的天華山之秋;如火如荼、五花七彩長白山巒,以及赤紅的楓葉、金黃的白樺、天柏、胡柞和掛滿枝頭的野果子和瀑布谷壑的野菊,編織出的姿態(tài)萬千畫面。這里奇峰、怪石、森林、古木林立,洞峽、幽澗、瀑布、溪水豐富,各種自然風光相映生輝,被專家們譽為“曠世佳境,萬景奇山”。孫先生準確把握這些奇妙、清幽、雄險和潤秀,以及密集型、高品位的自然景觀資源,先后策劃和開發(fā)創(chuàng)建了“青山溝”,“天華山”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帶動了家鄉(xiāng)人民致富,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和地區(qū)經濟的得到發(fā)展。

成功美術館館藏孫奇成畫作《山鄉(xiāng)晴雪圖》
在造福家鄉(xiāng)的同時,黑土地上五彩斑斕的原野,婀娜多姿的群山,靜謐安詳的鴨綠江,對孫先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孫先生“在長時間的寫生中對這些景物有了切身的感受。秋天到了丹東天華山、寬甸青山溝,引入眼簾的是那層層疊疊的紅楓林,令人陶醉”。正如孫先生在采訪中曾經告訴我的那樣,“在我們東北鴨綠江畔,丹東寬甸天華山,秋季芳菲落盡,楓林漫野,萬山紅遍,絢麗多彩,百草豐茂,氣象萬千……秋冬是遼東乃至整個東北最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最易入畫的時節(jié)。我生于斯,長于斯,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在長期的采風寫生實踐中又有了切身的體悟和積淀,所以在我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就將這些景象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了”。

成功美術館館藏孫奇成畫作《遠外飛雪》
有了這樣絢爛的題材,當然還需要恰當準確的筆墨語言來呈現在畫面當中了。顯然,孫先生是一位富有扎實國畫筆墨功力和敏銳洞察力并極富開拓精神,集德、藝、業(yè)于一身的藝術家。
他早年跟隨劉吉厚先生學習版畫,上世紀90年代以后,孫奇成又師從著名國畫家宋雨桂先生學習中國畫。他將版畫強調造型,利用線、面和光影來構成畫面,色彩上只運用黑、白、灰三色等等這些元素,與中國畫技法相互印證,并運用到表現鴨綠江沿岸風光的畫面中來,使孫奇成畫出來的鴨綠江風情,自然地滲透了他在文學、哲學、版畫方面的獨特心得。數十年年的版畫和國畫的藝術實踐,為孫奇成先生開創(chuàng)新的國畫筆墨語言和樣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孫奇成先生于自然中,擷取秋季的長白山脈,紅葉燦爛、山巒起伏,層次豐富、遠近相應,尤其是鴨綠江畔和寬甸天華山:芳菲落盡,蘆花芃芃,百草豐茂的萬千氣象,所開創(chuàng)的“亂筆皴”突破了幾千年來中國畫在表現野草和山水時的皴法,準確而又概括地表達出了鴨綠江流域特有的景致,營造出了酣暢淋漓、厚重華滋的中國山水畫新意境,作品別開生面。這種新的筆墨語言是為了表達畫面的需要而獨創(chuàng)的,且若合符節(jié)的將鴨綠江流域秋冬季節(jié),草木枯黃而又茂盛的特別美感,在畫家的文化解讀和筆墨融匯中,呈現出一種與眾不同且風格鮮明的面貌。
在孫先生多年的筆墨實驗中,亂筆皴不只是在畫草的運用中體現出了特殊的表現力,在山、石、樹木的繪畫實踐中的表現效果也非常好,在南北山水的繪畫實踐中也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亂筆皴”手法,皴出的山石、流水、房舍、禽畜,有筆觸狂放自由,形亂神聚,氣脈成章的特點,使畫面上的山更加跌宕起伏、雄奇嶙峋,樹木更加蔥蘢潤澤、濃郁蒼翠,野草更加亂而有序、風貌多姿,也成了畫家自己的繪畫藝術的最為顯著的符號和畫面構成的標示。
畫家簡歷: 孫奇成,滿族,號箐山草堂主,字山懷,白頭山人,1946年生于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青山溝鄉(xiāng),祖籍山東蓬萊。中國版畫家學會會員,遼寧省美協第五、六屆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遼寧省丹東市美協顧問、鴨綠江畫院院長。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