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7
編者按 中國各種以猴為原型的器 物、工藝品,以猴為主角的神話傳說、文學作品舉不勝舉,所賦予猴的神性及人性也都有生動而豐富的刻畫。今年是丙申猴年,中國郵政發行第四輪生肖郵票開篇之作《丙申年》猴票。這套票由1980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一套猴票的繪制者、藝術大家黃永玉再度執筆,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技術中心雕刻師馬榮和趙川雕刻創作。關于猴票的藝術、文化和敍。中國農歷丙申年將至,辭舊迎新之際,人們欣欣然盼來了中國郵政發行的第四輪生肖郵票的開篇之作《丙申年》猴票。這套票由1980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一套猴票的繪制者、藝術大家黃永玉再度執筆。轉眼間36年過去。韶光留影,圍繞黃永玉與猴票的故事,總是引起集藏者的莫大興趣。
康宏志
猴票出世追溯
伴隨著初涌的改革開放大潮,新中國第一套生肖郵票《庚申年》猴票,問世于1980年2月15日﹙農歷已未年臘月三十﹚,可謂應運而生。
說起猴票的問世不能不提及邵伯林這個人。作為著名郵票設計師的他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對于師長黃永玉一向十分尊重,即便是處于“文革”中的扭曲歲 月,元旦、春節也必去看望。1979年1月1日,邵伯林又去看望從風雨中走出來的黃永玉,并提出請黃先生畫一組動物郵票,黃永玉一口應允,并提出建議:為 何不發行一組生肖郵票呢?邵伯林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遂將此建議向郵票發行局領導匯報。雙方約定,過一周再來取稿。1979年1月9日,黃永玉將畫稿交到了 邵伯林手上。邵伯林看著這只充滿靈性、活潑可愛的“猴子”,欣喜不已,隨即匯報給領導。而后發行局正式將“關于擬發行猴年特種郵票的請示”上報郵電部,文 中寫道:為滿足人民群眾的希望和出口需要,我們考慮在每年春節發行一枚“年票”,圖案是12生肖,即猴年發行一枚“猴”為主題的郵票‥…明年是“庚申 年”,按照“五行”的說法,即金猴年,故我們特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名畫家黃永玉同志設計了《猴年》特種郵票一枚,畫面就是一只金猴,擬在明年春節前發行。 這份1979年呈送的報告6天后經部長辦公會議審查,同意發行《庚申年》特種郵票。
發行量究竟是多少
正是由于《庚申年》特種郵票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故而誕生30多年來,媒介、坊間圍繞“金猴”的懸疑問題總是時隱時現。比如,其發行量究竟是多少?就莫衷一是,讓人覺得要么有失考證,不足為憑,要么不過是“巷議臆度,不足取信”。
當初,郵電部批文中明確印量為500萬枚,可權威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1985年首次刊登郵票發行量時,竟將《庚申 年》郵票發行量標為800萬,而時隔6年后1991版的發行量卻一下子變成了500萬,這一說法一直沿襲下來。當然,也有人撰文稱由于成品率不足,實際只 有400多萬發行量。直到國家郵政局原郵資票品司司長劉建輝經不懈取證,方探究到塵封的具體事實。他既查公開出版的不同年代的郵票目錄,又翻找原始檔案, 再深入到北京郵票廠求證于彼時負責生產調度的當事人和猴票檢驗合格后的第一手記錄,最后確認“由于印制過程中出現的郵票‘掛臟’﹙注:郵票背膠沾黑了﹚, 致使成品率大大降低,最后只有檢驗合格的4431600枚入庫”。這一《庚申年》郵票背后的懸疑,總算有了一個結果。
金猴何以如此神奇
提及《庚申年》猴票,許多集郵者、投資者總是不勝感慨,連連稱奇。這枚票怎么就一舉創下新中國郵票史上難以復制的升值奇跡,以至坊 間有“什么時候買進都是正確的,什么時候賣出都需三思”之說呢?黃永玉當年可能無論如何也不會料到,這枚猴票的誕生,開啟了怎樣的升值神話,會在今后的中 國郵市經歷怎樣的風生水起。
猴票之神奇在于它創造了不同凡響的升值奇跡,這枚小小的、面值僅為8分錢的郵票,在過去36年間市場價格一路飆升,在民間甚至一度流傳著“一版猴票一 套房”的說法,有人質疑這是否有些夸張,但我所供職的報社的確有位老兄當年賣了80枚一整版猴票裝修的一套房子。而今一版猴票的價格已達120萬元至 140萬元,一枚也得1萬3千元。
長盛不衰的原因何在?一是“龍頭效應”。集郵者的求全心理,往往使系列郵票的首套身價不凡,增值可觀。隨著上世紀80年代后期全國各地諸多郵市相繼建 立,集郵所蘊含的經濟價值愈發顯露出來,猴票也就隨之緊俏起來,到1992年第二輪生肖猴票面世時,很多集郵者恍然大悟,怎么手上少了第一枚猴票呢?于是 由于供求關系極度失衡,庚申猴的價格不斷攀升。二是其撲朔迷離的發行量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500萬也好,400多萬也罷,物以稀為貴,比之發行量動輒 數千萬乃至上億的第一輪其他生肖票,它的升值奇跡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了。三是損耗量是影響猴票價格的重要因素。猴票局部涂有金粉很容易氧化,實際存世票能 稱為上品的為數就更有限了,在通訊技術欠發達的80年代初,郵票多用于郵資憑證貼寄信件,因而猴票的消耗很大。四是猴票的繪制者是大名鼎鼎的黃永玉,雕刻 者是身手不凡的姜偉杰,前者筆下栩栩如生、毫纖畢現的“金猴”,經后者的藝術再創作,生動傳神地表現了出來,有很強的質感和藝術感染力。
不難預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金猴”的神奇當會繼續演繹下去。或許,這是一曲絕唱?
36年后再繪猴票
1979年繪制第一枚猴票時,黃永玉55歲,而去年已年屆91歲。屬鼠的黃永玉超愛動物,養過猴、狗、貓、貓頭鷹、鸚鵡、刺猬。正 因為喜歡動物,他才仔細觀察動物,了解動物習性,以動物入畫。當年畫的第一枚猴票,就是以他曾養的小猴伊沃為原型的,那時他正為曾經相伴的猴子病故而難 過,“我想讓全世界知道我死了的猴子有多可愛”。
這次設計的兩張猴票,一圖為《靈猴獻瑞》,一只公猴一只手抓住樹枝,另一只手托著壽桃,蕩在空中,面帶微笑;一圖為《福壽雙至》,一只母猴抱著兩只橘 色小猴,寓意闔家團圓。設計之初,中國郵政方面曾考慮用一只大猴子抱著一只小猴子,黃永玉則表示,政府已放開二胎生育,何不畫兩個呢?最終成稿為一母二 子,其樂融融。詼諧幽默的黃永玉給《丙申年》猴票設計平添了不少樂趣。
這次猴票是36年來初次邀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雕刻師和郵票印制局郵票雕刻師共同參與。在進行雕刻布線時決策權交給了黃永玉,最后黃先生看中的是自然 表現性的按照猴毛的走勢布線,由此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技術中心雕刻師馬榮、趙川在十幾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黃永玉提出的意見是毛發排線應盡量寫實,要依據 動物生長規律來。
在《丙申年》特種郵票首發式上,黃永玉不無感慨地說,早在1958年他第一次為中國郵政設計了《林業建設》特種郵票,改革開放后又設計了《庚申年》 《白鶴》《第十屆世界旅游大會》等郵票,與中國郵政有著不解之緣。黃永玉飽蘸丹青,盡抒胸中之美之樂,不僅為中國郵票添彩,亦為時代留下值得玩味的故事。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