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
□王文靜
昨夜燈下,續讀一本文化惠民版的齊白石圖文畫傳,一直讀到書末年譜部分:“1957年,丁酉95歲,春夏之際開始患病。 5、6月間,最后一次游覽了陶然亭,創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 9月15日臥病,16日病情加劇,當日6時40分在醫院去世。 9月17日在北京醫院入殮。按照生前囑托,把刻有其姓名籍貫的石印兩方和使用了近三十年的紅漆拐杖一并入殮。 ”讀完年譜,此書告罄,隨后酣眠。
翌日清早,醒后滿腦子飄來飛去的那件神物,是白石老人手中的那根紅漆拐杖。文字和繪畫一樣,都有通感。老人家那根神靈拐杖,肯定與繪畫藝術有關,與真性 情有關,與近三十多年的某種深厚情思有關,與老人家最后的那幅富貴牡丹有關,生前相陪,死后相伴,紅漆拐杖不過是個托物,寄情念舊才是最真最深的知己相 思。
因為戰亂離開湖南老家,來到京城的57歲的齊白石,在賣畫無人問津,生活受到困阻,處境相當艱難的時候,齊白石有幸遇到了陳師曾。 陳對他的晚年衰年變法決定作用,一生中最重要的鼎力相助的 “貴人知己“。在陳師曾勸說建議下,他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進行了“衰年變法”,終于沖破了前人的羈勒,破繭而出,開創出極具個人風格的“紅花墨葉”派。
不幸的是,1923年陳師曾因患痢疾英年早逝。齊白石悲痛欲絕,他視陳師曾為自己藝術理想和個人風格的知己。他對很多人說過:如果沒有陳師曾的提攜,就 不會齊白石的畫名。陳師曾的去世對齊白石是一場沉重的打擊。三年之后,齊白石大病一場,再后來父母先后病逝,從此手不離杖。
晚年的齊白 石,各種照片和畫像,著對襟長袍子,戴自制的小帽,一副小圓眼鏡,長髯皆白,這所有的外貌裝扮,吸引我眼球的是他手中那根紅漆拐杖,還有拐杖上經常懸掛著 一只小葫蘆。葫蘆自古就是“福祿吉祥”、“健康長壽”的象征,在民間故事里,葫蘆都是與神仙和英雄相伴。中外畫壇盛名之下的大畫家齊白石,最后一幅富貴牡 丹,可稱得上是這位“惜福仙翁”的自畫像。
生命絕響的牡丹的紅,生死相陪的紅漆拐杖的紅,都寄寓負載了大畫家齊白石太多內在情思 。在生命的最后,那兩方刻有其姓名籍貫的石印,代表的是渴望落葉歸根的湘潭鄉愁;那根使用了近三十年的紅漆拐杖,我想正是懷念在日本東京畫展上讓他一舉成 名,名聲大震,畫價暴增的,生命中難得的摯友知音陳師曾。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