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擅長畫葡萄,受我國著名花鳥畫家蘇葆楨教授的影響,其葡萄具有明顯的“蘇氏技法”的痕跡,但其并沒有固守師輩技法,本著“學七拋三”的治藝箴言,在創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藝術思想和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他扎實的西畫功底和敏銳的色彩感受力創造性的強化了葡萄的質感、體感和色彩關系,使得筆下的葡萄色調更加豐富和諧,形象更加生動鮮活。同時在畫作中輔之以小鳥、松樹、小雞、蝴蝶等小動物使得畫面靈動怡人,充滿生活的情趣。

尹潔近照(左一)
記者:尹老師,在您的花鳥畫創作中,您似乎特別鐘情于畫葡萄,您把葡萄帶入藝術創作,并一直堅持下來的動力是什么?
尹潔:1965年,我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美術系,我的導師就是蘇葆楨教授。我受蘇教授的影響比較大,近些年來我也經常回去拜訪他,看他作畫,并請教在創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在花鳥畫上,蘇教授樹立了一個典范的地位,探索了中國畫重彩與水墨的極致柔和,獨創了“蘇氏葡萄”畫法,把中國水墨表現葡萄的光層、陰影、枝干等視覺效果發揮到了極致,把水墨在畫葡萄上的表現力推向了高潮,這具有開拓性的意義。作為蘇教授的親傳弟子,我們必須要把蘇教授留下的國畫創作技巧傳承下來,并發揚光大,展示給后來者。
記者:尹老師,您的葡萄畫在傳承了“蘇氏技法”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您能談一下您對“蘇氏技法”的傳承與創新嗎?
尹潔:蘇教授嚴謹,功夫深厚,在題材上,他一般畫葡萄畫純粹畫葡萄。審美具有時代性,時代精神不同,審美需求也就不同,現代人追求夸張、粗獷、潑辣的藝術風格。所以我在“蘇氏技法”的基礎上,揉入了自己的創造,加上雀鳥、小雞、樹木、蝴蝶等,動靜結合,增添畫面的生活情趣,使之充滿源于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同時理清創作的整個脈絡思路、把握畫面節奏感,讓觀者感受到葡萄畫中滿溢的生命力,看出畫家創作時的激情。

尹潔作品
記者:我在網上了解到,您國畫、油畫、水彩畫兼得,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您能給青年畫家們談談您幾十年的創作心得嗎?
尹潔:在學校學習的是綜合藝術,進行的也是綜合性的訓練。主要培養自己的造型能力,寫生能力,練就扎實的素描功底,為以后的發展道路打好基礎,后面就要進行專業的選擇。水墨畫與水彩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都是極具表現力的畫種。在水彩畫上下的功夫培養了我對色彩敏銳的感知力,使得我的畫面在色彩上更加豐富和諧、悅耳柔和、完美統一,更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在這里我特別想跟青年畫家們說句話,造型能力和扎實的素描功底是成才的基礎。
記者:在我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背景下,甘肅致力于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加快甘肅文化大省跨越轉型發展,近期又舉起了打造“敦煌畫派”的旗幟。您對甘肅打造“敦煌畫派”有什么看法和建議嗎?
尹潔:甘肅有著八千多年的歷史,絲綢之路、伏羲文化、黃河文化、藏傳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隴東黃土地文化等燦爛奪目,敦煌莫高窟知名中外,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甘肅作為一個文化大省,一定要把這厚重的歷史文化給傳承下來。
“敦煌畫派”在甘肅領導的重視、藝術家們的極力支持下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對“敦煌畫派”的打造我提兩點建議: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賦予敦煌新的生命。在研究的基礎上,開拓視野,提高思想境界,賦予敦煌藝術新的思想和生命力。可以在結合寫意、用線、沒骨畫法等方面做一些探索。二是加快“敦煌畫派”隊伍的建設,組織一支有實力的團隊,把“敦煌畫派”的打造落到實處。同時也希望“敦煌畫派”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讓敦煌大美藝術在世界的舞臺上更加絢麗多彩,熠熠奪目。

尹潔作品
尹潔,1943年生,重慶市人,1965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美術系。師承蘇葆楨、李際科、郭克等教授,擅長花鳥畫、人物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渝中書畫院副院長,徐悲鴻故居重慶磐溪畫院副院長,重慶市渝中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職工書畫家協會秘書長。(記者 張琴琴 校對 汪利利)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