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賢近照
他是一個安安靜靜作畫的人,不急不躁。他的畫如他的人、如他的脾性單純安靜。觀他的畫,你會情不自禁想到兩個成語——“心無旁騖、物我兩忘”,那寧靜、純粹的畫面如江南太湖水,閉上眼就可以泛舟蕩漾于其間。湖山微翠、野渡舟橫,暮雨淅瀝、波光瀲滟……霎時間,我竟覺得詞窮,用多少優美的語言都已無法形容,他的畫帶給內心的那種純粹的自然之美。君若為此乃何人?答曰:姑蘇徐賢。 記者:明代繪畫大家唐寅曾有言曰:“暇日輒意所記,圖為一冊,共得一十余幀。不知古人勝我,我勝前人?”即使是摹古,也把自己放在古人之上,決不肯走酷肖的形似舊路,其獨創精神可見一斑。相形之下現代的許多畫家很少有這樣執著于繪畫的精神。對此您如何看待?

徐賢作品“湖山幽翠”
徐賢:唐寅是“吳門四家”之一,是明朝杰出的文人畫家,自明朝至今的400余年里,唐寅個性鮮明的繪畫作品,豐富傳奇的人生經歷備受人們關注,街頭巷尾傳說不息。就你提出的問題而言,我認為鮮明的藝術風格是藝術作品的靈魂,這不僅是區別于他人的標志,更是一個藝術家藝術高度的標志。
當然,每個中國畫家習畫時都有臨摹的階段,從一點一畫的精準到心領神會的意臨,需要時間的積累。畫家繪畫語言獨特似自然而然又是畫家實踐加領悟的結果。藝術風格的完善,是
畫家逐步的、長期的探求,它是個漸變的過程。
就我個人的繪畫創作而言,繪畫作品的獨創性、對自我藝術風格的追求,當時時與我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相伴,既不能刻意求之,又不可當眼高手低,只能不斷研進,積極完善個人風格,尋求繪畫作品語言之強烈個性。

徐賢作品“太行秋歌”
記者:徐老師,近年來您的山水畫作,多以表現家鄉太湖風情為主,在半工半寫中將太湖景致呈獻給觀眾。您能談談以江南太湖為繪畫表現對象的實踐感觸嗎?
徐賢:我把太湖作為我近年來繪畫的表現對象,是因為它自身的地貌個性吸引了我,更是因為找到了一個與我心境相契合的客觀物象。太湖以湖光山色見長,深具吳越文化傳統和江南水鄉特色。太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童年的記憶,昔日的印象,都使我沉醉其間,流連忘返。每一次的感受,都會激發我的創作激情。而創作的過程又是個人內心世界的一種體驗,使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得以升華。
具體的繪畫實踐中,在靜觀自然的基礎上,努力以嫻熟的筆墨技法,相對獨特的繪畫語言,闡釋自己對生命、自然的感悟,這是由客觀觀照走向主觀體驗的一種必然結果,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審美升華。
我畫太湖風情,只是努力尋找一種完全屬于自我的
繪畫語言,以最直接有效地畫面語言表達自我心靈的感悟;我畫太湖風情,也只是努力尋找一片喧囂中的凈土,盡情享受畫中之寧靜,體悟與風景的對話。

徐賢作品“微雨”
記者:觀您的畫總能讓心靈歸于寂靜,可以拋卻城市生活的喧囂,找到自然和諧的韻律,如評論家徐恩存所言“分明是喧囂時代中令人神往的一塊凈土”。如此安靜的畫境要給人們帶給怎樣的精神守望?
徐賢:繪畫語言單純性的追求,內心心境的平靜,讓很多藝評家、收藏家、畫家感受到了我作品中對畫面“靜”的追求,對意境“靜”的向往。
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努力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如此良好的心態對畫家的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求藝之“精”,先得求心之“靜”。以平和的心態“澄懷味象”,漸入創作之妙境。我雖不具備“下筆泣鬼神”的大師風范,但具備優于常人的平靜如水的心理素質,它使我兢兢業業,鍥而不舍,也讓我能夠抓住自己最真誠的生命體驗,以獨特的視角和感受來耕耘那片屬于自我的藝術天地。
莊子云:“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無則無為而無不為。” 我想通過繪畫創作這個媒介表達自己對太湖的獨特品味與文化感受,尋求自己精神之家園。
記者:徐老師,你曾在《漆畫語言初探》的學術論文中,對漆畫的藝術語言做了全面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了“漆畫”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多樣化的技法以及廣闊的包容性。在您的看來漆畫對您的藝術創作產生了那些影響?
徐賢:
漆畫的語言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是豐富多彩的。漆畫語言的鮮明性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在過程中表視角度的獨特性,二是體現在效果上畫面語言的單純性。漆畫發展到現代,在吸收傳統漆藝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繪畫的一般規律,又有了新的面貌。漆畫這一畫種因其材料運用的特殊性,使漆畫作者更注重內容的提煉、概括,物象的取舍、變形。在單純中求豐富,于平淡中見雋永,也成了漆畫的特長。
現代藝術與漆畫的一個重要的共同語言是簡練(不是簡單)和單純(不是單調),這正是我中國畫創作一直在追求的。我的中國畫創作更注重繪畫語言的單純與精煉。畫面或純水墨或以一色調為主,注重色彩的單純,畫面構成注重對形式感自然融入。這些可以說是漆畫藝術對我產生的一些影響吧。(文/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
徐賢(少言),江蘇蘇州人。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蘇州東吳畫院副院長,吳門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香港大中華文化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華夏美術》雜志主編,蘇州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吳作人藝術館專業畫家。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