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畫的創作實踐中,她突破了傳統構圖上的“斜角”構圖法,讓荷花綻放在畫面的視覺中心。用筆上她工筆寫意兼備,在大片碧綠或墨綠的渲染中運用細膩的工筆去描繪荷花的姿態萬千。在色潑墨、墨潑色中濃淡有致的展現出整個荷塘的層次和肌理,虛實相間的展現出荷花的朦朧美。今日成功書畫家網記者帶您走近徐曉麗,走進她心里、她畫里的那方荷塘。

徐曉麗近照
記者:徐主席,在您的花鳥畫創作中,似乎特別偏愛荷花,您從什么時候開始把荷花帶入繪畫創作中的,您喜歡荷花并癡迷于畫荷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徐曉麗:我畫荷花最初緣于一個偶然赴四川的機會,在成都的荷花池,看到那一池荷花在碧綠的荷葉間隨微風搖曳,荷香撲鼻,那種情景以及那種無以言表的美感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靈。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嘗試著用手中的畫筆去勾勒荷花的姿態,把荷花最動人的一面展現給觀者。
這么多年來我對荷花情有獨鐘。不僅僅因為荷花是和諧、健康、向上、美好、純潔的象征,更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和婷婷玉立展嬌容的氣質讓我癡迷,吸引著我的情感、我的畫筆不停的馳騁在畫荷的道路上。
徐曉麗作品
記者:您的荷畫,糅合了工筆與寫意的優勢,融入了多種墨法的運用,在構圖上、形式上也有新的嘗試。這種嘗試區別于古人,與當代眾多畫荷的畫家也有所不同。您做這樣的嘗試,其意義是什么?
徐曉麗:在繪畫創作實踐中,我們要向古人學習傳統的荷畫繪畫技巧,借鑒古人相對比較成熟的筆墨技法,汲取傳統筆墨中的精華。然后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融入具有自己個性特色的一些東西,進而創造屬于自己的繪畫藝術語言。
在我的荷畫創作中,我從未停止過對古人畫荷時所運用的表現技法、筆墨技巧的專研,同時我又在畫面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創意,糅合了多種的表現技法。在構圖上,我結合了現代構成的一些美的因素,加入了中國畫的構圖模式。用筆上,在整個畫面大片綠色色調的渲染下,采用細膩的工筆,在虛實之間將荷花的那種朦朧逐漸推出、淡化,最后以整體畫面的協調沉淀出視覺的美感。
我看了很多齊白石老師的作品,研究了他的粗筆大寫意花鳥作品和細如毫發的工筆蟲草作品,吸收了他細膩的工筆和寫意中的大筆墨。用瀟灑的寫意和精致的工筆描繪出荷花的千姿百態,在畫面上點綴以靈動透明的蜻蜓,給人以唯美的、動態的、真實的,舒適的感覺。
記者:我國自古以來畫荷者不盡其數,在中國當代繪畫界畫荷要突破題材的傳統束縛,困難非常大。您認為在荷畫題材上想要突破傳統,畫出新意,其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徐曉麗:我國自古以來畫荷者確實很多,當代也有很多畫家在從事著這樣的題材意象的創作,不管是工筆荷畫、還是寫意荷畫,其傳統的筆墨技法已走向成熟。想要突破傳統的瓶頸,畫出異于古人,又不同于當代畫荷者的荷畫,首先要對傳統的多方面的筆墨技法進行深入的研究,走進傳統。同時還要走出傳統,研究多種筆墨技法的結合,畫出新意、畫出意境,使得筆下的荷花滿溢著生命的氣息和靈性的光芒,用淋漓盡致的筆墨給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想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徐曉麗作品
記者:此次前來甘肅蘭州參加“九味國香.書畫巨擘絲綢之路深度采風”大型書畫展覽采風活動,您想對甘肅您的眾多“書畫迷”說些什么?
徐曉麗:首先感謝甘肅的“書畫迷”們對我的支持與厚愛,你們的支持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甘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其獨特的民俗風情、地域特色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藝術家們前來采風。以前我做黑龍江美術出版社的副總編時,曾多次來過甘肅,甘肅人的純樸善良、熱情好客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后我會更努力的創作出更多的、更精彩的作品,也希望大家更喜歡我、更喜歡我的作品。
此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一起參加“九味國香.書畫巨擘絲綢之路深度采風”大型書畫展覽采風活動,我覺得很有意義,是一次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另外我想要通過此次采風,重走絲綢之路,進一步深入的了解甘肅的地域文化特色,感受敦煌濃厚的佛教文化氛圍。
徐曉麗,哈爾濱人,1982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系,曾任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書籍裝幀藝委會委員,黑龍江省書籍裝幀藝委會委員,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客座教授。(校對 汪麗麗)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張琴琴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