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
孫光先生以其獨有的書畫藝術風格和當代大家的人格魅力,引領中國仕女畫新風,成為意彩仕女畫派當代第一人。他的線條的拙樸筋道,畫面構圖有趣,看似隨意,實則老到,簡略的寫意中卻不失渾厚和意趣。“感悟人、意造型、講筆墨、重色彩”是孫光創立的中國意彩仕女畫派的藝術宗旨。他追求雅、靜、清、情、潤、灑、彩的藝術特色,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外延和創新注入了新的藝術魅力和藝術生命力。他始終保持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超越,用創新的發展的與時俱進的觀點完善著我們的民族藝術。他是一名自由的執著的創作者,是我國美術界的一朵奇葩。

孫光作品 四尺整張 價格協商
記者:孫老師,繪畫藝術是求異不求同的,您的每幅畫不論從題材、構圖、筆墨的構成都是各有各的特點。在這些各有特色的作品中,您想表達怎樣的精神訴求?
孫光:在我們平日的生活里,多數人常常是以“求同存異”的方式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構成了我們這個和諧、文明的社會基石。而在藝術創作方面,創作者們又在尋求:“求異不求同”,“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求異存同”等等方面的說法,做法。這正是人類社會的自然屬性。
我以為,藝術創作應該是追求作者心靈本真的勞動,所以我更加贊同和選擇“求異不求同的”的說法。這在藝術作品追求的排他性中,也并非是件說說就可以的事情,他必須用作品來說話,來證明。
大家知道,中國畫有幾千年來的發展演變歷史傳統須要傳承,而在傳承方面,又多以學院體制,一代又一代,一屆又一屆,僵化的,刻板的,主觀的教學方式,在近親繁殖著。因此造就了許多缺少自主意識和創新頭腦的“人才”。所以,要想在藝術創作中自由的抒發個人情感,心緒,求異不求同談何容易?你需要熔鑄古今求脫潁。
就我個人而言,不喜歡畫重復畫,做重復的勞動,力圖做到不重復古人,不重復今人,不重復別人,在一張張不一樣的畫面里,尋求著創作的快樂,發展完善著我們的民族藝術。
記者:您的畫都是以純粹的線條,色塊構成很抽象的形象。您強調畫畫“咸了,加點鹽”。在這樣的“固執、極端、死心眼”中您要向觀眾傳遞什么樣的信息?
孫光:也不完全都是純粹的線條,也有“沒骨”的,多手段的表現方式。當然,就三十多年的藝術實踐告訴我,線條才是藝術的本質,所謂“墨”是放大了的線。
至于色塊,色彩的運用,更多的是為了強調視覺沖擊力。“咸了,加點鹽”就是一本宣言書,自白書,做藝術的自己,固執,極端,死心眼的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堅守藝術底線,堅定藝術方向,堅持藝術規律,然后放任自己,最后達到與讀者心靈的溝通。
記者:有畫家說:“中國畫,只要不脫離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你管我畫什么。”您怎么看待這句話以及當代畫家在中國畫的創新和發展方面的情況?
孫光: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當代畫家中必然要遇到“繼承”,“創新”,“與時俱進”,“發展” 的方向問題,就如何看待當代畫家的創新發展情況,我無法指點江山。我的創新是尋找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在自我中自由表現。
如果說與觀眾契合什么?那就是在社會資源中的文化、觀念、知識層,包括傳播能力各方面,如果能遇到更多的知音,我就很知足了。
記者:清代畫家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的畫理,在您的作品中,您覺得最有時代色彩的是什么?
孫光:我的畫能不能代表時代,體現時代特色,我不敢說,也從沒這么想,但是我的作品一定逃離不了時代特性,我只是在大時代中游泳。
孫光,當代中國著名中青年畫家,書法家 ,中國意彩仕女畫派創始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培訓中心特聘教人物畫高研班導師,陜西唐人書畫院院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西安市美協理事,西安市青年美協副主席。西安東方亞太學院美術分院院長,陜西教育學院美術系副主任、美術教研室主任,西安外院留學生中國書畫教授,2002年西安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其國畫作品代表作《金陵十二釵》,《中國十二花神》,《同樂圖》等。獲首屆中國中青年名家書畫邀請展學術獎,第四屆亞洲新意美術交流展優秀獎。獲得1998年全國百杰書畫家中國美協獎。(校對:張琴琴)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