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馮宜玉
人近中年,毅然赴藝術的殿堂--中國美術學院深造,像青年學生一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他將民生繪畫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向,他就是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振廷先生。在成功美術館舉辦的“喜迎十八大書畫精品展•首場互動展”的采訪中,記者和在場的書畫觀眾被這位美術教授在藝術理論和實踐中的精益求精和對于平凡百姓的關注所折服,他的畫著眼于社會的底層,繪畫為表現民生而作,藝術為探討中國寫意水墨人物的新思路而走。在訪談中記者帶你走近這位“民生”畫家楊振廷。

接受本網記者采訪
記者:您的水墨人物畫作的題材給眾多的書畫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來,您的畫作的主題也更多的著眼于“民生”。您這樣的題材和主題的繪畫風是如何形成的?
楊振廷:我的畫是寫意人物水墨畫,中國的寫意人物畫是中國人物畫一種比較新的表達方式。在中國的人物畫的發展歷程中,漢唐重工筆,到了宋代以文人畫為代表的“水墨寫意人物畫”才逐漸形成。
解放以后,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人物畫也逐漸形成代表新社會面貌和題材的畫派——“新浙派”,到了改革開放以后現代生活不斷豐富,寫意人物畫的發展和革新的難度也不斷加深,形成新的研究課題,給創作實踐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我認為越難越新的繪畫課題,才是當代的畫家更應關注和探索的。
人物畫比花鳥、山水更能深刻的記錄歷史。我的寫意水墨人物畫在繼承解放以后的“新浙派”畫風的同時,又吸收了新的一些方法和思想(比如西畫中的表現方法),在加上我祖籍在北方,對北方的人物風情又有很深的感情和認識。所以我的繪畫的題材以及主題,是沿襲了“新浙派”傳統,再引進的新的繪畫方法理念,加上我個人對北方的厚重、大氣的文化的理解,將這三方面融入一爐,在不斷地實踐中逐漸形成大家稱之謂“新現實主義”的畫風。

做客成功美術館
記者:看過您的《黃河古道民生圖》感觸很深,這幅作品可以說是您“民生”系列畫作的代表作品。您將創作的方向轉向于此并創作了大量的代表性的作品,您的初衷是什么?
楊振廷:我一直在徐州工作,徐州地處南北之間中原地帶,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又有很深的歷史文化積淀。在長期的觀察以及寫生當中,我發現這個地方的老百姓的形象有很強的表現力,我就以這特定地區、特定人群作為我的畫作創作直面關注的對象,真實地將當前中國人的生存狀態表現出來,將繪畫創作的思想探入到了社會的“基本層面”,通過生動的藝術語言反映我所眼見得社會現狀。
后來,中央提出了關注“民生”的一系列指導精神,使我創作這個題材的作品有了更大的信心和精神鼓舞。在創作實踐和思考中我也意識到,真正的藝術,特別是表現性的藝術,都應有廣義的社會批判功能,通過揭露現實的不完善,促使人們思考,呼喚公平正義,以盡可能地減少罪惡與不義發生的可能性。我認為這是作為藝術家的擔當和社會責任也是我創作的初衷。
記者:為了專業上的精益求精,您在藝術的殿堂--中國美術學院深造,像青年學生一樣,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之中,這種求知精神令我們后輩實感動。您覺得作為畫家在專業的訓練上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
楊振廷:“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作為藝術家我們也不能“偷懶”,不斷地追求藝術的高峰是每一位藝術家畢生所追求的愿望,另外作為老師我只有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更好的傳道、授業。
我認為作為畫家在專業上要有一下幾個方面的能力。第一、寫生的能力,畫家只有不斷地深入生活,有了大量的寫生稿才能為創作打好基礎,這是一個畫家的藝術人生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要鍛煉的能力;第二、創作的能力,在寫生的基礎上,畫家融匯傳統和自己的認識理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具有個性,才是屬于自己的;第三是畫小品的能力,這樣才會把自己不斷閃現的靈感,將繪畫藝術的火花記錄下來,同時有利于特定筆墨技法的鍛煉。一個畫家只有具備了這三種能力,繪畫創作的路子才不會越走越窄,作繭自縛,也不會因缺少筆墨鍛煉和扎實的功底,缺乏表現力成了只有思想,沒有造型、筆墨的空架子。只有兼具這三種能力再加上藝術家高尚的道德修養,就達到了“人與藝”的完美結合。
記者:近年來,美術事業發展不斷產業化、市場化,許多畫家為順應新形勢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書畫市場的打拼上,“耍噱頭”和“玩時尚”的現象憑出。您對這樣的一些“耍噱頭”和“玩時尚”的現象如何看待?
楊振廷:在當前的水墨人物畫創作領域,也存在著為市場而“耍噱頭”和“玩時尚”的現象,并且愈演愈烈。剖析其畫,在創作心態、審美眼光、繪畫功底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問題。
目前畫國畫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對傳統的熱情也是數十年來最高的。但在大潮之下沉渣泛起,高雅的東西被庸俗化,而庸俗的東西最易被推廣、被傳播,從而導致國畫創作的質量在下降。扭轉時弊,首先需要畫家們端正心態,其次需要批評家進一步重視學術良知,而更重要的是,美術館、博物館等收藏機構需要建立規范的、有學術意義的收藏機制。如果不重視這三個重要環節的建設而只靠少數幾個學者、畫家奔走呼吁,那么,健康的中國畫發展機制很難建立起來。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