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0
□ 本報記者 李 霞
采訪手記:中國漢代畫像石刻,是兩漢時期裝飾于祠堂、墓闕、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為底、以刀代筆,或勾以墨線、鑿以剔底平面陰刻、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等各種藝術形式。是漢代社會最為盛行的一種文化形式,也是當時社會精神的反映,更是我國藝術中的瑰寶。而新漢畫藝術開創者王闊海則是深入探究這塊藝術瑰寶,汲取了漢磚、漢瓦、漢畫像石刻藝術的精華,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畫、唐三彩、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的精髓,將古漢畫的石刻形態轉換成新漢畫的筆墨形態,以筆代刀,整合成為現代的水墨圖式。
王闊海 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東招遠市,1970年入伍,1989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創作室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全軍高級職稱評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二炮分院副院長,中國漢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記者:您筆下的新漢畫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藝術領域,請您談一下您為何把新漢畫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向?您的藝術思考的基點是什么?
王闊海:要了解新漢畫,就必須先了解古漢畫。古漢畫是漢朝時期以石頭作為畫像石刻的基本載體、以鋼釬、斧錘為工具,或先勾以墨線打稿,再進行雕刻,可以說是以刀代筆雕畫兼濟。最后或涂以色彩進行裝飾。而且這種藝術形式相當普及,家族相承,世代相傳,歷時三百年以其震古爍今的藝術形式彪炳于世界藝術史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宣紙和絹帛逐漸被應用于繪畫,石刻藝術于是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隨著建筑事業的迅速發展,漢畫像石刻逐漸被人挖掘出來,使當代人更有條件的了解和深入研究古漢畫藝術。作為漢代社會的典型性文物遺存,漢畫像石(磚)對于研究漢代文化及中華民族古典文化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文物價值。林風眠先生曾說:“漢畫是中國繪畫之大宗”。魯迅先生也說過:“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在外國人的眼中,在博物館里,要是沒有漢畫像石刻拓片,那么,這個博物館就不能稱其為博物館。漢畫藝術,這確是一個有著無窮奧妙的領域。于是,我幾十年來對漢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收集了大量的漢畫石刻拓片,走過了諸多漢畫石刻遺址,汲取漢畫營養,我追求藝術的信念是:以古求新、推陳出新。在繪畫上,我主張全面地繼承傳統文化藝術,包括書法、詩詞歌賦和東方審美哲學的研究。在對漢畫的研究中,我非常崇尚漢代博大、雄渾的文化精神,我汲取了漢磚、漢瓦、漢畫像石刻藝術的精華,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畫、唐三彩、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的精髓,將古漢畫的石刻形態轉換成新漢畫的筆墨形態,以筆代刀,整合成為現代的水墨圖式,并且,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而這個探索的過程,也是十分艱難的,因為,將石刻藝術融入到水墨畫當中,是有一定難度的。劉曦林曾說我的新漢畫是走了一條有文思、有追求、有風格的畫家之路。我想,創新,應該是人的本能。我的恩師劉大為先生是大師級的畫家,而我的作畫風格一定要爭取有別于老師,我有一句話叫作:“青出于藍而不是藍”,這句話得到了業內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贊同,意思就是要推崇藝術個性。
記者:那您的藝術追求是什么?
王闊海:我的藝術標準是既好又新,光新不好等于胡亂涂鴉,光好不新是重復他人,等于浪費自己的生命。藝術規律就是這樣的殘酷無情!我當前和今后的藝術追求就是把自己所創的新漢畫藝術推向一個經典和極致的狀態,做到近乎完美,即好又新。我會牢牢抓住新漢畫這個藝術發展方向,一直走下去。這好比挖井,有的人在這挖一下,感到此地無水就走了;有的人眼看就要挖到水了,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又走了;有的人剛挖到一點水也走了,這種人是以見到水為目的;而我卻不同,我是見到水再挖,挖出一片水的領域。
記者:王老師,您已經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您認為當代中國畫創新的途徑是什么?您給年輕一代書畫家給點建議。
王闊海:現在的時代,是一個藝術綜合的時代,遠古的、古典的、現代的還有后現代的、東方的、西方的、民間的、正統的各種流派一起涌來,形成了一個落差低,流速慢,水域寬闊的渦流狀態,這反而使毫無藝術定力的畫家四顧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北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反過來說:“它反而給那些富有創造力的、勇敢探索的、真正的藝術家卻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藝術選擇的自由。我雖然講創新,但是,在對待傳統文化上,我是絲毫不能馬虎的,要認真地繼承,以真正繼承到古人的藝術品格、品質為目的。堅守古文人畫的文化精神命脈,堅守東方的審美哲學精神。以書法提高繪畫的品格,以詩文提高繪畫的意境,以哲學提高繪畫的境界。當代人還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拜金主義浮躁心理的影響,還要提倡古文人孤燈清影,耐得住寂寞的致學態度。香象過河,深沉才能博大,厚積才能薄發。大器終是晚成。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中西方藝術結合的這種現象的?
王闊海:我想,在對待西方文化藝術的態度中,我們的雙腳不應該完全踏入別人的家園。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對于西方的文化藝術的精髓,我們依然采取洋為中用或為我所用的態度,吸收、融合而成為自己的營養,產生自己的面貌。我們要永遠記住這個真理:“藝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西文化從哲學上講就是有區別的,中國的哲學是感悟哲學,一如老子、莊子所言:大象無形,萬法歸一,空靈淡泊等。而中國寫意畫的哲學正在于此。西方是求證哲學,這對于油畫的透視,色彩的科學分析的產生有著直接的原因,這是世界兩大認識論所產生的藝術體系有著本質的區別。認清了這一點,更有利于我們恰到好處的吸收外來藝術。
記者:您談一下作為書畫家,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王闊海:借你的提問,我還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于6月21日召開了成立大會,并推選我擔任主席一職,我深感責任重大,應當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頭等大事,連同自己作為一位畫家的責任,從自己做起,從繼承、探索、創新、提高做起,更好的為中央國家機關的黨建工作和機關干部的文化生活服務,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落到實處。
相關鏈接
新漢畫 名家評
王闊海 出行69cm×69cm
王闊海的新漢畫中國沒有,世界沒有,獨此一家,獨樹一幟。
——徐才厚(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長期地探索、不斷地創新、明顯的風格。可謂镕古鑄今、鑒往知來。
——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闊海的新漢畫,是借漢代之杯斝,滿斟個性化的美酒,以澆自己胸中之塊壘,斗酒十千姿歡謔,故當代畫壇之豪杰也。
——范曾(著名書畫家、學者、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終身教授)
王闊海的新漢畫豐富了當前中國畫創新的景觀。
——邵大箴(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
王闊海的新漢畫是文人畫、古代繪畫與民間繪畫的嫁接與綜合。
——孫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王闊海的新漢畫很有漢畫氣勢,也很有古漢畫的形象,很值得向外界推廣。歸去來兮、漢畫魂魄。
——顧森(中國漢畫藝術研究學會副會長、秘書長)
看了王闊海的新漢畫,我必須用“震撼”二字來形容,他創造了新的中國畫筆墨原素。
——言恭達(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文聯黨組書記)
王闊海的新漢畫給我們帶來了大漢雄風,他對沒骨法的筆墨駕御能力非常強。
——何家英(中國美協理事、中國工筆畫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
王闊海新漢畫是將古漢畫之刻意變成了中國畫之寫意,以筆代刀。
——劉洪彪(中國書協理事、二炮政治部創作室書法家)
漢家風彩古磚墻,歌舞唐宮樂未央。
此日讀君新漢畫,淋漓氣韻蘊情長。
——陳志威(澳門美術家協會會長)
難哉——王闊海的新漢畫創造了自己的藝術符號。
——李存葆(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解放軍藝術學院原副院長)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