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5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聽泉悟道》
春榮秋寂、朝嵐暮靄、風云雨雪的自然天地,于中國畫家“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的體物契道、辯證運思藝術創構而言,既是其俯察仰觀時刻變化寰宇大千,而給予“目盡山川之勢,心窮萬物之源”審美對象反映,更是畫家與之天地諸相怡然協和、體合共舞的情之所鐘、神之所游。賞讀成功美術館“成功美術館館藏當代名家作品乙巳新春線上展”上,范揚先生這幾幅主觀生命靜照與客觀山水交融,而落筆抒胸臆,雄渾又飄逸的山水作品《聽泉悟道》《溪山行旅》《扁舟一葉 任意東西》,不正是這樣的審美體驗嗎?筆者于其兼容賓翁“五筆七墨”“積墨法”,及速寫繪畫語言的傳統國畫筆墨的時代呈現上,而見畫家對映入眼眸自然萬象的觀照體察所見,亦有亙古沉靜還律動飛躍的生命動靜之象,落入畫家精神里的一往深情所寄。
山水繪畫,是創作者借以筆墨、色彩,造景自然、運布天地的心象反映。即如潘天壽先生《論畫殘稿》所云:“筆墨取于物,發于心:為物之象,心之跡。”品讀范揚先生的這幅《聽泉悟道》可見,其蒼辣不羈、因情生發的沉著又飄逸、渾厚而飛揚筆跡間,其神游取象、隨類賦彩的繁亂亦精當、斑斕且蓬勃設色中,所營造的青山翠微、古松蒼郁、霞嵐縈峰、泉鳴澗響諸景,前后相照、高低輝映、左右橫斜、藏露有致、動靜相參而隨宜陳置、因情布勢。這既是自然山川形勝之景的客觀表現,亦是高隱文士寄生悠游的暢神寫照,也更是畫家澄觀一心、體味萬象的審美體驗,應之于畫面構成的起承轉合音韻性語言形式,與之同自然理趣、天地道機同律同節的情志傾訴,交融互滲的境之圓成。尤其是畫面雙松對峙、溪泉相伴的深幽寂靜處,側身搔首、聆聽泉鳴而形姿隨意放達坐臥的白衣高士,及由虬屈古木之后、叢林深郁之處,施施然而來的褐裳抓髻童子……畫家如此點睛的高士童仆悠游靜觀人物組合,不僅為這本就蔥蘢毓秀、生機蓬勃的山水之景增添了更為活潑的生命力量、賦予了更見豐富的生命內質,亦還于人與自然往來交互、精神對話的“畫外之畫”追求中,愈顯閑、靜、清、空、淡、遠的內心靜照和禪境示現來。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扁舟一葉 任意東西》
清代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中說:“夫為學之道,自外而入者,見聞之學,非己有也;自內而出者,心性之學,乃實得也。”范揚先生的山水繪畫創作,乃其“澄懷味象”而“含道映物”的筆、墨、形、意、氣、神所究,是提按跌宕、快意淋漓而超以象外的胸臆直抒,是對自然山川一往情深的心象映照,是胸中塊壘落于紙上的肉身具象也!如這幅“筆厚墨沉”又逸筆草草、飄逸靈動的《扁舟一葉 任意東西》一作。畫家這以筆鋒奇正、靈活多變而錯落律動,組合賦形的山水物象生動感強調;用墨由淡及濃、逐層漬染而滋潤厚重,因形造景的峰巒崖石體積感凸顯,在刪撥大要而與之客觀對象嶙峋崢嶸、奇峻險峭典型之貌契合的基礎上,更多是其主觀上體味獲得、審視運思的心象映射、情感吐露。其景之造型上草書入畫又筆雄墨厚的皴擦之運,愈顯奇峰險隘的異怪崚磳神韻,苔草雜樹的生機盎然意態來。而這由畫家主觀意識和生命情志,注入筆、墨、形之媒材承載,繼而構成畫面的意、氣、神之所彰,不正是畫家寄于山水的情致化心懷、虛靈化意境所寫嗎?再如于這心象山水里,衣褶自然而儀態閑適、自在淡泊的從容高士,于這瀑澗遠照、湍急激流間乘舟而游,因之墨象沉雄、萬象蔥蘢的山水映襯,意與筆會、情與境融,而有了“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一般的天地藹然、不拘于物、內心清凈的氣意抒發。
行旅題材,歷來是中國山水繪畫的經典表現對象,既是對人在自然間活動而跋涉、飽覽、體味的客觀記述和圖示反映,亦是創作者寄托精神情感,以之幽微難明胸壑氣意熔冶入筆端、移情于山水的象征表達。范揚先生這幅題跋以“大癡道人石田翁,吾之師也”的《溪山行旅》,顯然也是這樣典型的山水行旅題材畫作。無論是落筆豪邁、利落有勢而寫,清朗高峻、草木披拂、挺拔聳峙賦形的堂堂主峰;亦或是因形留白、藏露而布,左沖右突、曲迴蜿蜒、千里奔騰而來的潺湲溪澗;還有雙峰對立、廊橋橫架烘托,懸空如練、掛于崖壁、飛流直下而至的洶涌瀑布;線寫爽勁、濕筆點染賦形,根莖裸露、枝椏戟張、掩映道旁布植的蒼郁老松……以上畫面布列囊藏眾景,在筆者看來既是畫家以行旅者的身份,用畫家觀察自然的視角,立意定景契合理趣的章法,“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而寫其形、傳其神、寫其心創構的心物交融山水具象落成。同樣也是畫家主觀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詩性之境,因情、因意、因神遷想而至的“人格化自然”反映。那畫面中,笠帽騎驢慢行、童仆抱琴相伴、跨過土橋遠去的行旅高士,不正是畫家超脫物役而悠游于這深沉靜默、雄渾無涯、飄逸無際的自然天地里的逍遙精神畫像嗎!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成功美術館館藏范揚先生畫作《溪山行旅》
畫家簡介:范揚,1955年1月生,祖籍江蘇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82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曾任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后導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特聘院長。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0年被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國家科學藝術院聘為院士。2013年被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藝術院聘為院士。2014年在法國圣愛美隆市接受魯德拉騎士授勛冊封。2019年在北京獲得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親自頒發的顧拜旦獎章。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