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4
成功美術館館藏萬鼎先生畫作《云橫秦嶺》
我們常說“胸有丘壑,目有山川。”于畫家而言,這不僅是一種藝術境界的追求,更是創作靈感與情懷的根源所在。當我們把目光落在萬鼎先生這幅《云橫秦嶺》(“成功美術館館藏當代名家作品乙巳新春線上展”)的潑彩山水畫面上時,瞬間仿佛被帶入了一方被翰墨丹青暈染的秘境之中,撲面而來的漶漫恣肆的國畫氣息,使我們不僅深刻感受到畫家將這份丘壑與山川之意,完美地融入到線勒與墨彩之中,而且讓我們在領略到自然山川的雄渾與壯美的同時,體悟到畫家內心深處的逸興幽思。
秦嶺之美,不僅在于其山川之壯麗,更在于其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往今來,為之傾倒的文人墨客不勝枚舉,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氣韻生動的山水畫作品也是不計其數。萬鼎為了真切感受秦嶺“陰晴眾壑殊”的磅礴氣象與“月出驚山鳥”的幽深意境,自2000年起卜居佛坪老縣城舊址,深入秦嶺腹地,將自己完全融入其中,創作出眾多以秦嶺為主題的山水畫作品,《云橫秦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這幅作品中,萬鼎先生采用了全景式的構圖方式,以獨特的視角捕捉到山水的氣勢與韻味,將秦嶺山脈的陣列參差、連綿起伏盡收眼底。畫面中,群山巍峨聳立,峰巒疊嶂,仿佛一條巨龍蜿蜒盤旋于天地之間。遠處的山巒在云嵐的籠罩下若隱若現,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深徹的幽思;而近處的山石則刻畫得細致入微、紋理清晰,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墨色運用上,更顯大家風范。畫家巧用濃淡迥然墨色,以濃墨勾勒秦嶺輪廓與主體山峰,盡顯山勢的堅實厚重;淡墨則用于云霧、遠山表現,營造出朦朧悠遠的意境,賦予畫面深遠的縱深感。干墨與濕墨完美結合,干墨皴擦出山石質感與滄桑;濕墨暈染出靈動與生機盎然。潑墨與積墨的深度融合,呈現出秦嶺的磅礴與深邃。潑墨塑造山體與云層,其自然流淌的特性盡顯大氣磅礴、變幻莫測;積墨多次疊加,加深山體暗部,豐富畫面層次與墨色厚度,使秦嶺形象飽滿立體,盡顯畫家深厚的筆墨功底與對墨色的精妙把控,讓觀者透過墨色領略到秦嶺的獨特神韻 。
在《云橫秦嶺》里,萬鼎對色彩的運用精妙且具匠心。他以石青、石綠這類傳統青綠山水的主色調,營造出秦嶺植被的蔥郁繁茂,石青的深邃、石綠的清新相互交織,展現出山林在不同光線與時節下的豐富層次,既體現出秦嶺春日草木的蓬勃生機,又彰顯其夏日植被的濃郁厚重,盡顯山川的自然活力與盎然綠意。在描繪山體的輪廓、脈絡時,赭石色與青綠相互映襯,既強調了山石的厚重堅實,又增添了歲月沉淀的歷史感,使秦嶺仿若承載著千百年的時光變遷,更具文化底蘊。
萬鼎以“云橫秦嶺”為畫作題跋,賦予山川以靈魂,繪就自然為史詩,這不僅是自然與藝術的深度交融,也是畫家對秦嶺山川摯愛與深刻理解的視覺呈現,更是人與自然、歷史與現代跨越時空的對話。他讓我們得以透過這方尺幅,觸碰秦嶺的心跳,感受傳統文化的回響,也激勵著我們在藝術與生活中不斷追尋那份山川與心靈契合的大美。
(文\成功美術館 蔣成蓮)
成功美術館館藏萬鼎先生畫作《青山自照圖》
畫家簡介:萬鼎,1955年10月3日生于西安,師承著名山水畫家何海霞先生。1987年就讀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碩士研究生,199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獲碩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陜西省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教授、西安中國畫院副院長。多次到日本、美國舉辦畫展和進行學術交流。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