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3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谷旻先生畫作《西泠夏雨圖》
古人對于中國畫水墨語言的神妙,是極為推崇的。多有論述散見于詩詞文章中,或如杜甫的“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或如王維的“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等等。筆者近來賞讀《西泠夏雨圖》《溪山疏雨圖》《秋風秋雨》等《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中國美院張谷旻教授作品,而作探究剖析可見,畫家于其繼承傳統墨法樣式又融匯現代審美語境的凝萃里,心師造化、隨類賦形;“以墨為形,以水為氣”而濃淡生情、枯潤傳神的表現中,寫生造景、寄情狀物,繼而生澀樸茂之象,清潤靈秀之景,幽寂靜謐之境,一一呈現、種種圓成。故而水墨落于紙面,音韻而律、氤氳成彩,山川草木、云煙明晦的活潑自然之象,與之畫家心中起伏變化的意趣情思,以及胸襟里蓬勃無盡的靈感氣韻交融互滲,于是那天地迷蒙的江南煙雨之意,亦隨之滃暈化開了;那萬籟俱寂的丘園詩性之境,亦因之躍然影現其間了……
從畫家表象狀物的語匯角度來看,張谷旻先生筆下濃淡、枯潤等層次差異鮮明的賦形造景宿墨相態反映,既有于筆墨的傳統程式中或取或舍凝慮提煉的主觀意趣表達,亦有江南丘園、水鄉山川、云煙雨象映照心懷而契合物態遴選的客體遵循體物呈現。這即如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所言:“中國畫運用筆法墨氣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態,內表人格心靈。”所以其呈現于畫面當中的澄明靜照藝象,既見畫家以筆墨為媒而立其形質、分其陰陽的江南煙雨之景寫照,亦見畫家假以這形神之征鮮明的具象江南畫面筆墨,而如詩般寓興的精神反映、生命表露、契道蘊含。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谷旻先生畫作《溪山疏雨圖》
如這幅《西泠夏雨圖》中,其源自傳統線皴語言又闡發開拓的山石形廓勾勒上,以宿墨枯淡含韻、筆跡續斷言情等主觀意識強烈的筆墨而寫,猶能透露出其形質肌理碐磳澀拙的質樸厚重之感來;其點厾積寫、其象繽紛的樹木密葉上,以濃墨沉厚飽滿、墨態濃郁豐潤等個人情感沛然的畫語而構,亦能凸顯其情狀姿儀濃郁蔥蘢的生機郁勃之征來;其鋪鋒擦染、神采煥然的朦朧遠山里,以墨賦而立其形、水漬又彰其韻等畫家意趣滿含的媒材造景,越能強調其煙雨之象朦朦朧朧的恍兮忽兮之狀來。再有其或深或淺的分明線跡、或虛或實的清透暈染,應物交映、隨形構筑的挺拔高塔、軒敞屋宇,點綴安布于葳蕤叢目、靈秀園林間,黑白對比其景越加分明,典雅古意詩境愈加卓犖。
這些既是畫家繼承并開掘國畫水墨的豐饒內蘊,通曉對比鮮明又統一協和的辯證法則,繼而筆墨畫語功力扎實、個性趣旨鮮明的心手雙暢。同時又見畫家以“搜尋生石,按形求法”而貴在求真的筆墨應用強調之下,這“陰陽蒸陶,萬象錯布”的“西泠夏雨”圖繪里,“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而心物熔冶、主客交融的淵然而深煙雨詩境,越加顯著起來。于是賞讀那或皴或寫而墨象萬千、意寄筆律的空寂草亭、深深籬院、簡樸柴門、蔥郁山林,宿墨漬寫、墨煙渲淡、含水旁瀋的橫斜石橋、靜照溪影、云翳遠天等諸相錯布的《溪山疏雨圖》一作。畫家以恒靜石橋銜接密林,用靜謐夜溪聯通遠天,借疏朗樹蔭蔭蔽安閑村墅,而由實及虛、音韻錯落運布,不覺間就有了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富于哲思的詩境涵泳,縈繞流溢于畫面之上來了。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谷旻先生畫作《秋風秋雨》
還有《秋風秋雨》一圖中,勾染有跡、水墨分離又相輔相成的粗樸溪亭、嶙峋怪石、群鴨戲水、幽林謐境、起伏遠山諸象間,畫家還以濃重宿墨于其山石骨力昭著、檐角形質突兀、樹木濃蔭繁密處著意提亮點睛。在突出畫家筆墨提煉客觀對象語言圖式的主觀意識強調中,于清新秀逸里又見生澀古拙之意,于蕭瑟秋景中又增郁郁盎然生機,而使之特征典型的江南風物愈加醒目傳神起來,亦使這黑白相照的寧靜畫面越加活潑生動起來。繼而“水墨開詩境,滃暈來煙雨”,凸顯出與北方秋意蕭蕭截然不同的“金風縷縷不覺寒,新雨點點洗青山。煙柳依舊如絲絳,鴨影重重水還暖。”似的別樣江南秋風秋雨之境來。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張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97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先后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曾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系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國美協河山畫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博士學位中心評審專家,黃賓虹研究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2018年獲中國美術學院最高榮譽“哲匠獎”。作品入選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并多次獲獎,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名家邀請展、雙年展、三年展等,出版個人畫集和專著三十余部。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