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曠朗無塵》
文\吳辰旭
摘要:傳統文化的標志性符號,
中國書法的唯一性,
好看與藝術的距離,
書法的邊界在哪里?
金字塔結構的輝煌!
一
官員書法,是中國書法史的主軸甚或全部。這是書法藝術與其他藝術的很大不同。詩,還有民歌;戲劇,還有曲藝;小說,還有民間故事;繪畫,還有剪紙等,只有書法,僅歸廟堂,很少有草根。因為它的前提,是要能識字斷文,這在過去文盲國度里有其必然性。
漢唐以降,特別是科考取士以來,書法是硬條件,這更加強化了書法的極端重要性。但盡管如此,當官者大都有一筆好字,但未必人人都是書法家,書藝出眾者,畢竟鳳毛麟角。好看與藝術之間的區別在哪里?我一直在揣摩。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靜水流深》
二
作為中國文化的標志性符號,附麗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而來的全民書法熱,熱度持久未減,在求新求變的歷史呼聲中,又出現了怪誕、粗野、狂妄的丑書,打破了書法的邊界,引起民眾強烈不滿。那么,書法的邊界究竟在哪里?
三
帶著這些問題,我試著探析張瑞民書法藝術的妙諦。
認識瑞民很久了,我知道他自幼酷愛書法,求學和工作期間,一有閑暇即臨帖讀帖,求知若渴,各種書體、各個書家的法帖都臨都讀。他是個較真的人,干什么都全身心投入,直至離開工作崗位后,抱病讀帖!身體有所恢復后,各種法帖都臨,并逐漸向二王一路靠近,較集中地研習二王、王鐸、米芾等,并研讀了一些書法理論。觀千劍而知器,操百琴而曉音,始終堅持以傳統為根基,只想在如何融合各家上,同時加進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求有個人一些表達,絞盡腦汁,但往往又不滿意,這就是面貌不斷變化的根由。這個過程充滿迷茫、困惑甚至痛苦。好在他沒有誤入歧途,走求野求怪的邪路,而是廣交朋友,廣覽碑帖,遍觀藝展,苦心揣摩,所以他的書藝進步很快,加入國家書協無疑是對他書藝的認可。
尤為可貴的是,退休后他更專心致志,一門心思研習書藝,晨昏不廢,四季不疲,青氈日月,硯池毅魂,紙上風云,藝術面貌不斷更新,這是我跟蹤了十好幾年,想刻舟求劍寫點什么而未能的原因。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杜甫·望岳詩》
四
要探究瑞民的書法藝術,先要認識瑞民其人。歸納起來:他真誠、謙恭、低調、睿智,大家公認他有君子之風!
我很認同清代劉熙載在《書概》中的經典論述:“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賢哲之書溫醇,俊雄之書沈毅,畸士之書歷落,才子之書秀穎。”他的書藝在溫醇與秀穎之間。
翩翩君子!其書如也。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董其昌詠蘭花詩》
五
書卷氣,是人們對瑞民書藝的第一印象。行書或者行草書、榜書,是他得心應手的書體,中鋒用筆,一氣而下,結體端莊,中軸穩健,筆勢開斂有度,墨色枯潤相間,空間結構勻凈,意趣連綿。
在求新求變的時代,瑞民自然苦于如何在書卷氣中參入金石氣,讓自己的書藝面貌多一些色彩和骨感。為此他不斷研摩古今書風,不斷取法他人之長,想沖破拘謹,放開胸臆。很顯然,近些年他的書法,變得虬麗,灑脫,勁爽了許多。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杜甫詩一首》
六
看得出來,瑞民一直處在追求書藝的突破上。這是每一位有使命感的藝術家的宿命。但這談何容易!性格與理想的沖突,認識與習慣的悖謬,時風與向往的舛錯,學識與見地的抵牾,才具與觀念的碰撞等等,讓每一位藝術家受盡了煎熬。瑞民亦復如此。
七
然而,這種煎熬對于有良知的藝術家來說,也是一種美的邂逅。在與瑞民的每一次交談中,我都感受到這種煎熬后他取得一點進步的快慰!
一次,他看到一位有影響的青年書法家用逆筆結尾時,頗感驚奇,那一筆仿佛讓他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撼:字,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這似乎開啟了他對比法的深度思考!看得出在他近期的書藝中,多了一些衄挫和甩筆,尤其關注轉折和提按,腕力傳導,更顯硬度和趣味。線條在運行過程中有意追求對空間的表現力,速度急緩有度,虬媚相間,筆畫不再隨意,而像心電圖,以表達心靈的氣象為追求!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望遠》
八
好看是對書法家的初始要求,但字寫得好看,與藝術還有不小的距離。
有些人字寫得好看,但像塑料花一樣,缺少生氣和個人面貌,不耐看。這就是人們詬病館閣體的原因。有些人的字初看并不美,但有靈魂的香味,耐讀。藝術家往往從大自然和人類活動中汲取靈感,像錐劃沙、屋漏痕、鵝頸、墜石、枯藤、童趣、飛白等等,不一而足,所謂開悟、頓悟,就是從自然與社會活動中捕捉形象用于書法創作的形象思維。
藝術強調個性、生命體驗、精神特質,是“這一個”!
它拒絕重復和平庸。顯然,瑞民書法從線條的質量、留白、空間結構的疏密、奇正等關系的處理上,有了不少突破,不僅好看,而且耐看,有嚼頭。
張瑞民先生書法對聯作品
九
瑞民和所有書法家一樣,在法度與變化之間掂量、琢磨,甚至苦惱。法是必然的,變是必需的,問題是怎么變?凡物都有自己的規定性,即邊界,超出邊界就不成其物了。
人們反對丑書,就是反對一些狂人對書法邊界的無視,任意妄為!法內無法,意思是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邊界!就是書法之謂書法的根本!瑞民對丑書是很反感的,他敬畏傳統,崇尚傳統,但又尋求創新。變,他用了數十載的時間在求變,但他始終守住了書法的邊界。
十
那么,書法的邊界在哪里呢?
對此,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牙牙學語的小孩,高興了拿粉筆在墻上亂劃,那不是字;而上幼兒園了,再用粉筆在地上跟著老師寫雞鴨兔狗,盡管歪歪扭扭,但那是對應動物的字,無論誰看了都知道。同理,書法家把字胡亂寫成誰也不識它為何物時,那就超出了書法的邊界,不是無知、胡鬧,就是故弄玄虛,以無聊充創新!
所以,我認為能否從圖像中提取意義,就是書法的邊界!有些狂草、大篆、甲骨文大家,其作品一般人認不得,但專家卻可以認得,因為在邊界之內,能從圖形中提取意義。否則,連專家都不可讀的,就超出了書法的邊界,就不是書法,而是鬼符!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唐儲光義·詠山泉》
十一
借對張瑞民先生書藝的探討,拉拉雜雜寫了這么多感慨,借題發揮,以就教于瑞民和方家。瑞民書法一直求變不輟,這種精神值得稱贊,能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希望他體勢再開闊一些,布局再多些變化,筆性再硬朗一點,提按絞轉再有些個性特色,會更好。
我相信市儈與小人大約不會成氣候的,因為藝術的神性與他們是格格不入的。而坦蕩君子往往可以得繆斯青睞,沖過黑障之后,就會是黎明的霞光滿天!
張瑞民先生書法對聯作品
十二
毋庸諱言,社會上往往把離退休干部的書法稱為“老干體”,這多少有點嘲諷。但不可否認“老干體”大都是從傳統中來,歷屆書法大家如舒同、啟功、劉炳森、沈鵬、張海等等,誰不是從傳統中脫穎而出的?雖然這是一個極其艱難但又偉大的蛻變,瑞民自然也想,但站在書法這個道的起點上,前方雄關漫道,道阻且長,功成名就,站在金字塔尖者能有幾人?但奮斗的過程,讓人生更充實更有價值,這不是更值得贊美嗎!
2024-12-12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曠達》
文章作者簡介:吳辰旭,筆名東方亮、寇添吾、虞伏虎、方明等。甘肅臨洮人,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甘肅日報原高級記者。曾任甘肅省優秀專家暨國家津貼獲得者七人評議組成員等。現任甘肅省雜文研究會名譽會長、蘭州成功文化集團高級顧問等。主要從事詩歌、賦、雜文、詩論、書畫評論等創作,有12卷《吳辰旭文集》行世,《小西湖賦》《琴瑟賦》等十幾通碑鐫竣。
張瑞民先生書法作品《李白贈孟浩然詩》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