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剛先生作品《西隴山居》
“亦勾亦皴起梁峁,或墨或彩布煙云。筆跡恣肆意崢嶸,枯潤蓊郁氣氤氳。毫鋒不羈神飛揚,虛白留出味耐尋。更見斜暉入疏林,映在塬下三兩村。”賞讀甘肅美協原主席馬剛先生,這些以地貌獨特、景觀鮮明的西北山水,為其澄觀體物味象客體,為其寫意賦形創構載體,為其人文精神審美對象而創作的《西隴山居》《云山清曉圖》《野老墻低還是家》(《西部成功書畫家》近期刊載)等山水佳作,筆者應目會心而神游于其畫面之間,繼而有了這樣的賞讀感想和審美體驗來。可以說,馬剛先生的山水繪畫創構是皴染交融一體的創見性抽象筆墨,與西北砂石混雜自然客體地貌,形神相契的表現結果;是個人生命意義追尋,與蒼莽曠遠、雄渾博大山水景觀,主客交融的畫面結晶;是虛靜玄遠的中國山水繪畫契道人文精神,與西北人在其所處的艱苦自然生活環境里,又能怡然自樂、和諧共生時代風貌的志道游藝、象與境合畫語反映。
清人鄭績《畫學簡明》中說:“十六家皴法,即十六樣山石之名也。天生如是之山石,然后古人創出如是之皴法……”。所以賞讀馬剛先生的山水畫作,從其狀物表象的筆墨語匯而言,其筆鋒正側兼施繼而勾皴、擦染一筆而出的賦形筆跡墨痕,既有山水繪畫傳統筆墨富于秩序、語言成熟的基礎理趣體現,亦見任其自然生發而不經其意、神游忘我的“似與不似”筆觸融入,對西北黃土疏松、植被稀疏具象地貌特征,對其蒼涼荒莽自然神韻,頑強不屈人文精神的或形或神寫照。譬如這幅《西隴山居》中,畫家筆鋒起落、筆觸錯雜而赭石鋪染賦形的黃土山崖上,又見筆跡恣肆、虛實不羈的用意皴寫,給予的風雨侵蝕、斑駁陸離肌理實相體現;滃暈生發、其象朦朧而墨色濃淡營造的溝坎梁峁上,亦見濃墨枯潤、不飾雕繢的著力皴擦,帶來的高矮參差、褶皺碐磳地貌形廓強調;設色蘊藉、墨彩紛呈又其象模糊混沌的峰頭山陰、遠天之際,還見交融互滲、調和深淺的著意潑染,而山嵐霞光凸顯的山巒神采之貌;再有線態粗糲、虛實銜接且或疏或密的嶙峋樹木間,更見或線或面而水墨渲染、筆鋒點積的峰坳煙云狀物賦形強化,所呈現的或蔥郁豐茂或軀干虬曲生命榮枯彰顯。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剛先生作品《山色漸分云外霞》
畫家這既富于國畫山水筆墨語匯,“立其形質”“分其陰陽”的造物原則、本質趣韻,又顯搜尋生石而因形狀物、按形求法、得其真義的契象畫語表現,也還見于這幅《山色漸分云外霞》的造景創構中。如那構寫黃土山梁、溝壑輪廓的糙礪蒼拙筆觸,既有勾勒皴點、或積或潑又律動音韻而變,帶來的徐疾、長短、纖秾、枯潤等筆墨基本元素蘊含,還見畫家不落古人窠臼陳法,而應物象形、生機為運之下應之于筆端、落之于紙上的“寫照傳神”。再如峰礙云迴、溝壑縱橫處,霧靄蒸騰的濃釅醇厚、淡逸迷蒙墨相,不僅有那水墨之運得其上者,而濃淡漫漶滋潤、墨瀋層次分明的卓然神采反映,亦更見畫家取其“山色漸分云外霞”的立意,而天光晦明、霧靄起伏、云嵐流溢的得神寫照、映心呈現。于此也即有了“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西部客觀自然之景,與畫家品味咂摸、體物審美的情感生發,怡然交融的主客風云際會、心物熔冶的藝術典型落成。畫家神游其間,與之天光初曉、山色漸分里,山高地闊、云翳霞飛的西部山水諸相聚晤,體合為一而逍遙悠然矣!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剛先生作品《云山清曉圖》
這也即如唐代張璪所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也。馬剛先生長期生活工作于西北地區,俯仰之間目視心察所見,都是西北寥廓的天地、蒼莽的塬野、雄渾的群山、博大的黃土。故而長期與西部自然的精神交流體驗、繪畫私語落筆間,其對生命真義的追尋也即融進了以此為對象的山水創構中了。可具體以這幅《云山清曉圖》為之參照,來賞讀剖析之。“旭日破曉東升起,煌煌如照塬峁明。峰頭云煙難成雨,溢入疏林遠村清。”初陽照耀、朝云未散、梁隘裸露的天象地境里,縱深綺錯、橫延連綿的黃土溝坎峁梁,疏朗清逸、繁密郁茂的蒼松古柏樹木,素樸無華、藹然可近的墻垣相接村居,一一因情隨勢、立意定景布列于畫面之上。于是在畫家身處其間、目之綢繆而心融其里、神之同游的澄懷體物味象審視中,西北山川的蒼拙荒莽、純真無染質感越加鮮活起來,云山清曉的天際曠遠、村野質樸之境越加鮮明起來。同時,這或墨或彩賦形的山之向背晦明自然生生之理,日出清曉造物的景之藏露虛實、含道映物之懷,也在畫家代自然而言、與天地共鳴的主觀生命情調與客觀造化熔冶中,又歸于天地寂寥、萬物化醇的負陰抱陽、沖淡諧和中去了。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剛先生作品《野老墻低還是家》
筆筑塬峁而其貌昭昭,心寄山野而其神洋洋。賞讀馬剛先生的西北山水題材的畫作,其筆墨語言與自然景致相合,主觀神思與客體對象相洽之外,亦還見“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而又動靜常照、虛靈玄遠的契道精神,映之于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人觀念體驗當中。譬如這幅《野老墻低還是家》,畫家以蘊藉赭石和渾厚濃墨錯落渲淡充染,而盡顯黃土村野坡梁溝壑起伏之征,所飽含的對立統一志道游藝辯證規律,靜觀自得、沖和為美生命真義體現,天玄地黃無際無涯時序遐想。還有那郁郁蔥蔥的林叢里,間或以蕭疏枯木、萌動新發的點綴布陳,又見榮茂生發、枯敗寂滅輪替的自然生生之理;再如盤曲頑強、凌空橫斜樹木之姿,所象征的荒寒、艱苦黃土塬野里,人與自然盡皆生機勃勃的精神內質,凜然不屈的人文風骨。當然也還有隱于幽林深處、露于山巒之后、偃于峰麓坳地的屋角片瓦、墻垣半壁人文諸相,與之取自杜甫《漫興》“野老墻低還是家”詩句的欣然安樂言外之意,為之畫面立意點睛所蘊的安逸自適田園生活寓興。筆者的張之于壁、坐臥而觀,移情運思、遷想妙得賞讀,也還于這畫面間依山而筑、應勢而造的半掩居舍布置上,又仿佛心游天外、神涉畫中,安居梁峁、意寄黃土,自然而然就有了洋洋怡然之情來。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馬剛,1962年生于甘肅酒泉,1986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99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學習。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蘭州財經大學教授、西北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山水畫高研班指導教師。作品入選原文化部第十屆、十一屆全國美展,獲原文化部第四屆全國畫院展優秀獎,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甘肅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藝獎”“甘肅文藝突出貢獻獎”,獲“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教學名師等獎勵和榮譽稱號,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