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生進先生作品《印度婦女》
中國的人物畫家主張以形寫神,抓住有利于傳神的眼神、手勢、身姿、衣著或者其它的重要細節,強調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在畫家張生進先生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將人物的生活狀態、精神世界以及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在他的畫面上,每一個形象都仿佛擁有了生命和情感,呼之欲出。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生進先生作品《捻毛線的拉毛草》
張生進在創作中擅長捕捉人物瞬間的表情變化,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沉思冥想,都通過生動的筆墨線條得以展現。在作品《印度婦女》中,畫家精準的捕捉到女子嘴角微揚、回眸的瞬間,透過黑白相間的紗麗,展現出印度婦女獨特的魅力。她是眾多印度婦女中的一個,但卻在張生進的筆下熠熠生輝,仿佛就在這回眸的一剎那,鮮艷的衣著和華麗的配飾黯然失色,只剩下那純粹而真摯的靈魂。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對生活的期許和幾分難以言說的滄桑,嘴角的那抹微笑,或許是對往昔歲月的釋然,又或許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堅定。而在《捻毛線的拉毛草》中,張生進則以寫實的方式,生動展現了一位“拉毛草”專注手工捻制毛線的畫面。藏族語中把仙女統稱之為“拉毛草”。畫面中的“拉毛草”和藹可親,黝黑的皮膚是歲月的沉淀,堅實的臂膀承載著生活的閱歷,從她的面部表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專注。這幅作品是雪域高原上平凡而美好的生活場景之一,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一種致敬。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生進先生作品《卓瑪》
張生進筆下的藏族人物不僅僅是對民族風貌的再現,更是對人性之美、生活之韻的深度挖掘。作品《卓瑪》和《雪域風情》,畫家巧妙地運用了較為豐富而明艷的色彩,譬如湖藍色的頭巾,黑色的藏袍,白色的襯衣,紅色的藏飾等等,這些色彩點綴既展現了藏族服飾的華麗與獨特,又為畫面增添了一份熱烈與活力。同時,他對于背景的擇選也極為考究,常常采用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物件,來反映出牧民的真實生活,繼而使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的突出,畫面層次更加的分明。例如《卓瑪》中,一筐金燦燦的果實做為前景出現在主題人物的旁邊,看似是刻意的擺放,但卻和畫面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雪域風情》中系著紅繩、駝著物品的牦牛,也增添了幾分畫面的生動性和故事感。欣賞這兩幅作品時,筆者仿佛也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和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她們面對艱苦條件,依然堅韌不拔的高貴品質。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生進先生作品《雪域風情》
在畫面布局上,張生進先生注重疏密有致、虛實相生的構圖技巧。如作品《獨釣一江秋》中,隨風起舞的繁茂蘆花和孤舟上安閑的垂釣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動一靜愈發呈現出江邊的寧靜和垂釣者的悠然自得。大面積的空白水面和氤氳的水汽映襯出江面的寧靜與深邃,身著蓑衣、頭戴斗笠的垂釣者并非是單純意義上的漁夫,而是中國文化中隱士情懷的象征,代表著古人“垂釣者”的哲學思想和人生境界。張生進先生巧妙的融合了現實與意境,抽象與具體,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幅寧靜致遠的“獨釣秋江”的畫卷。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生進先生作品《獨釣一江秋》
(文\成功美術館 蔣成蓮)
畫家簡介:張生進 1970年出生,甘肅華池人,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先后研修于李寶峰工作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首屆人物畫創作高研班,陳鈺銘水墨家園創作班,國家畫院陳鈺銘導師人物畫創作高研班,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畫名家推廣工程班,文化與旅游部全國畫院創作人才高級研修班(國家畫院),師承當代著名畫家李寶峰、馮遠、陳鈺銘諸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畫院專職畫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級展覽。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