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明久先生作品《初寒》
“學寫山石,必多游大山,搜尋生石,按形求法,觸目會心……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學貴心得。”每每賞讀李明久先生的山水繪畫,其獨到的點厾式皴筆映入眼簾,筆者總會聯想到清人鄭績《論形》中的這段話來,進而情不自禁地去探究如此特殊的筆墨樣式,所呈現的鮮明自然山石肌理真景,承載的客觀對象獨特稟賦,及其主觀神思運構所寄的深刻生命關懷和意義追尋。李明久先生所作往往不落窠臼而筆無妄下,畫中富于韻律、儼然成勢的斑斕山石、蒼莽天地,皆與造化同根、與陰陽同候,而得茫茫雪原、雄渾太行等諸相形神之真,亦見其澄澈心懷觀照之下的渾樸、巍峨峰巒境界之圓成。
譬如《西部成功書畫家》近來刊載的這幅《初寒》,其沉郁而斑駁的墨象皴筆層積之寫,還有濃墨、淺綠、淺赭交融又渴筆運化而來的灰綠基色賦彩之賦,所彰顯的太行初冬天氣轉冷、萬木枯寂景象,即見畫家對那“冬山慘淡而如睡”一般的萬千變化、自然生動景致,恰如其分的攝景抓取和妙到毫巔的畫語賦形表達。如那整體上繁茂恣肆而蒼拙枯渴的散鋒點狀筆觸皴語表現,既見畫家身入太行峰壑間應目會心的觀察體驗獲得,也更有其心入自然山野與之精神對話、心物交融,繼而“得其心源”提煉獲得的山川對象共性表現。還有峰嶺林立縱橫而或蔭蔽幽深或顯露分明處,以深淺不一、晦明有致的不同墨色、筆跡形態,音韻律動運構之下而形質昭著、陰陽錯布的畫面造景,不僅帶來冬寒料峭、天籟俱寂、百草枯萎、樹木凋零的山河表征之象,亦還見畫家得其性表、窮其源流,繼而與自然律變同機的深徹查察和至真體悟。
這幅《初寒》的深度味象反映,也還見于畫家對比統一的辯證性圖構置陳運思上。如那峰谷嶺崗高矮遠近的錯落布置,還有整體上左密右疏、明暗鮮明的峰丘排疊,以及綜雜如林山形之隙間的空置留白,等諸相云集紛呈的天高云淡初冬自然之象。如此圖繪既見富于樂感、陰陽相生的繪畫媾和統一理趣內蘊,亦有“囊藏萬物”“收斂眾景”一般,畫家主觀上抓取彼時彼地山水的荒莽且浩瀚之象收入筆端、落于圖構,繼而取舍強化、取質得勢的至誠體物反映。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明久先生作品《春日》
再如《春日》一作當中,山石表面鵝綠打底映襯烘托的濃墨澀拙皴寫,猶能襯托盎然春意里山崖坑洼凹凸的碐磳之象;枒杈攢簇的山頭遠樹上,以彩代墨的三綠皴點,益增萬物復蘇、草木蔥蘢的昂揚春日生機;還有中景參差山腳、幽玄谷壑間的淡墨干濕或擦或染筆跡,也又見澗鳴淙淙、春山空靜的生動韻致來。還如圖構上,畫家拉近對象山水而對山坐觀式的縱向主體景致突出運構,以及近景橫向綿延取勢的丘巒交合布置,顯然吸收了范寬《溪山行旅圖》“巨碑式山水”的構成辦法,而愈增高山仰止的自然磅礴浩瀚氣勢。再有空谷、溪澗、山徑、煙云等留白虛景的縱橫、疏密分割和構成,不僅增強了山水畫面的自然空間縱深,也將層巒疊嶂的崺崺之貌,湯湯瀑澗的瀰瀰之態,從木苔草的萋萋之情等等,這些太行自然山水的“春日”生氣,以近在咫尺、撲面而來的置陳布構方式帶到了觀者眼前。若非有畫家近觀采擷取質、遠察體物取勢而得其形神的真摯自然體驗,想來也不會有這種令觀者身臨“春日”其境,而與天地同節的欣欣向榮春景共情感染體驗吧!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藝術家簡介:李明久,男,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生于1939年,號長白山人,踏山者,別署抱山館主,蹊園老人,吉林榆樹人;擅長山水畫,師承關松房、王仙圃、尹瘦石等名家。
1960年入哈爾濱藝術學院美術系,專攻中國畫;1964年畢業后相繼在黑龍江省委主辦的《黨的生活》雜志和黑龍江日報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1978年始執教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曾長期擔任美術系主任,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河北省管優秀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美術在線藝術總監。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