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2024-03-20

2129次瀏覽


    ●全唐詩集大概收錄了4萬首,我認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平庸之作,因此古典詩、律詩、文言文只是寫作手法,與質量無關。如今文化語境不一樣了,再強調題畫詩必須采用舊體詩顯然不符合客觀實際,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用白話文表達來得自然。畫面的書卷氣本身就蘊含著詩性,而不是表面形式。


    ●如果在沒有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前,最好不要搶著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想法人皆有之,辦法卻不易找到,沒有辦法的想法等于空想。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葡萄牙寫生作品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葡萄牙寫生作品


    ●傳統寫意畫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因為傳統水墨寫意畫需要詩、書、畫、印全面的修煉,其學習過程如同文火熬中藥,急不來。如今的學習方式強調實用性,似在用急火煮中藥。“熬”與“煮”出來的藥性質量是不一樣的。

    ●作品被市場認可和被學術認可是不一樣的。藝術如同金字塔,塔尖與塔基代表質和量。塔尖是小眾,塔基是大眾,二者很難兼顧。“曲高和寡”不可能是頂尖的藝術品。

    ●每臨“國展”前期,美協領導與專家就特別忙,召開動員大會、講評入展條例、介紹心得體會、觀摩創作草圖、點評優劣得失、預測主流趨勢……恨不得畫一張圖表列出具體內容,以供大家依此對號入座。如此大規模造勢,類似打一場文藝攻堅戰。如果美術創作可以用搞運動的方式催生出優秀作品的話,那么“工藝美術百花獎”和“優秀美術作品獎”一定會像孿生兄弟。藝術創作一旦向標準看齊,“百花齊放”就成了一句空話。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西班牙寫生作品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西班牙寫生作品


    ●如今真正的藝術批評已經不復存在了,理論被市場化成為不爭的事實。靠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溢美之詞成為文化垃圾,真正在乎垃圾存在價值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垃圾制造者,一個是垃圾擁有者,另外半個是無腦的拾荒者。時風墮落導致垃圾泛濫。

    ●寫意人物畫尤以畫年輕女孩兒最難。當生活中的女孩兒走入你的畫面,求漂亮是普遍的要求(被畫者也如此希望)。要知道對美的認識是千差萬別、百人百味的,如果找一個大眾達成共識的標準,那就畫成了仕女,而且還不是唐代仕女或者唐寅筆下的仕女(不符合當代審美標準)。求美還是求漂亮,是雅與俗的選擇。

    ●中國畫講究虛實留白,實是技,虛是道。實處有形,相對容易掌握;而虛是修為,無法言說。大小、形狀、疏密……虛和實總是處于模糊的漸行漸遠之狀態。構圖排布就是尋找“境”與“意”之間的關系,所謂“意境”就是看實處、想虛處。(附圖為周矩敏作品)



    ●信息時代,世界變“小”了,人們的眼界隨之打開,畫種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其實,這對畫家來說并不是好事。視野開闊后容易失去自我,有時候畫家生活在封閉的狀態下反而會更專注內心的情感,比如莫蘭迪、凡·高等人,寂寞修正果。


    ●繪畫是否需要“雅俗共賞”?從公共藝術的角度來看應該沒問題,但是從專業的角度來考慮,藝術一旦去迎合市場,畫家引領大眾的審美責任就被削弱。黃賓虹生前的預言“我的作品五十年后會被人們欣賞”,即可說明非凡畫家的審美應該比常人先跨出一步。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一


    ●現在有人玩實驗性水墨,假借石濤“筆墨當隨時代”之言為所謂的“新水墨”尋找借口。其實石濤本意是“筆墨當隨時代,猶詩文風氣所轉”,說白了就是,筆墨如果隨時代風尚走就與詩文一樣一代不如一代。唐詩流傳千古,但后來的詩越來越像煮白開水了,毫無味道。黃賓虹說得好:“畫有民族性,而無時代性。”傳統筆墨已臻完美,如果再提筆墨創新,只能改變使用的工具?創新是指畫的圖式語言,就像文字不必創新但文章必須有真知灼見。


    ●常看到“當代最具實力大家”的介紹。是誰在給活著的人作歷史定論?評審標準哪來的?用最具“實力”來忽悠社會,還不如改為最具“實權”更為客觀真實。“實權”決定“實力”,成為權力紅利的常態。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二


    ●繪畫風格是指形式、技法、表現內容獨樹一幟,畫面識別度異于一般。它由兩種類型的人創造:一是后知開竅之人,二是天賦異稟之人。前者是天才,后者是鬼才。


    ●羅丹認為,雕塑就是把多余的東西去掉。繪畫亦是,把一切與形式和表現內容無關的東西去掉,盡量做減法,用最簡潔的手法去表達最豐富的內容。高者筆簡而意賅,低者筆繁而意疏。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三


    ●當國展的評委著實不易,因為評畫就像藝術高考評卷——量大質同。優劣沒標準,只能憑感覺。盡管是無記名投票,但評委自身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加上專業之外的“人情票”等因素,每次選出來的作品都很難服眾。


    ●國展評審可以建立公示制度,把入選作品和投其票的評委公示于眾,這樣可以有效抑制權力尋租的腐敗問題,能對作品抄襲與用科技手段作偽的問題及時糾錯。此外,可以讓不涉及利益的專業人士參與監審。只有程序透明,才能體現評選的公平、公正。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西藏人物印象”之四


    ●提倡畫家“下生活去寫生”,此說法在邏輯上不夠嚴謹。生活在當下的都是食人間煙火的尋常人,何來“下生活”?今人臨古畫仍是今人,不要輕易給畫家指引生活的方向,這樣反而會消耗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隨大流”的惰性。生活要多元化才能促進藝術創作的多元化。


    ●吳冠中曾說:“繪畫要讓專家點頭、群眾鼓掌。”乍一聽這句話沒毛病,但是細想又不太科學,因為專家與大眾的審美水平差了好幾個檔次。如果做到兩頭兼顧、討好,那太便宜專家了,稍微比大眾的審美能力高一點兒就可以應付了。塞尚、畢加索、凡·高至今大眾都不待見,但仍不妨礙他們在藝術史上的地位。藝術既要普惠大眾,更需要有引領作用。


    ●有些人太自信了,動不動就喜歡給別人“號脈”,喜歡“江湖排座”。要知道美術史就是一部淘汰史,唐、宋、元、明、清名垂青史的畫家有幾人?如果拿時代來說事,先給自己號一下脈,如果技藝不如古人,那就把創新的自信折疊起來,好好練練基本功吧。(附圖為周矩敏作品)



    ●畫畫的人自尊心都很強,容不得別人提意見。其實,給別人提意見是一門學問。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你沒資格進言;比自己水平低的人,你沒必要去提意見;與自己水平相當的人,你又沒意見可提。你的想法只屬于你自己,與別人無關,除非你們是師生關系,那就不叫意見了,而是教學。


    ●所謂“文藝”,文是情智,藝是才智。有才無情的作品是不會打動人的,也不屬于一流的作品。


    ●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而不絕,這在世界上算是個奇跡。翻看中國美術史,歷代能傳世的作品其傳承脈絡十分清晰。但進入當代,中國美術史被翻篇,傳統文脈好像被切斷了,“創新”多于傳承,抹掉傳承痕跡的文化還能入史嗎?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瑣憶》插畫之六


    ●如今的工筆畫是中國美術史上唐、宋之后出現的又一盛況,幾乎人皆習之,看“國展”猶如逛超市,花花綠綠令人目不暇接,雖接地氣但不走心。唐、宋經典成為絕唱,以后也難再復興。


    ●不要試圖從畫面中去解讀故事,因為繪畫一旦進入講故事狀態就是“不務正業”,走偏了道。繪畫永遠無法取代小說(宣傳畫另論)。有人曾問畢加索:“如何能看懂你的畫?”他反問:“你能聽懂鳥鳴嗎?”同理,繪畫首先是滿足視覺快感的。如果從繪畫中能受到啟發并產生遐想,那是個人造化,并非作者思想。


    ●如何看懂畫,是一個偽命題。從具象中引出抽象思維,從抽象中窺見人生真實,百人百解,與畫無關,畫僅是畫而已。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瑣憶》插畫之七

    ●從哲學層面上看,繪畫是沒有具象和抽象之分的。就像從宇宙太空看地球一樣,任何實體都是由模糊的點和線組成的。拉近都是具象,再擴大又成了非目所識的抽象。所謂“大象無形”就是能在無形中讀出具體的信息和啟發,這是中華文化的哲學智慧。


    ●畫畫靠感覺,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直覺,就是所謂的天賦。它不能遺傳,也無法用知識取代,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提升而達到自己心智的上限。因此,發現繪畫人才比教育培養人才更重要,徐悲鴻、林風眠就是“伯樂相馬”的典范。


    ●美術學院主要是授“術”而不是授“美”。從“術”至“美”不是人皆可至的,“美”不可授只能“悟”,給你指個方向,“造化”要靠自己。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瑣憶》插畫之九

    ●《芥子園》把各類樹石、翎毛花卉、車舟屋宇、才子佳人簡化為程式化的符號,以便傳承學習,這就類似中國建筑的榫卯結構,把部件拆開如“一地雞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組合后就成了皇皇之建筑。“營造”就是集微而大成,畫理亦然。


    ●中國畫不像西畫,它沒有系統性的理論。中國畫是集哲學、文學、美學、宗教于一體的繪畫,精研其“道”比傳授其“術”更重要。傳“術”主要靠畫譜,傳“道”則靠修為。“畫論”是個人經驗,但不是戒律,因此建立中國畫理論學非常有必要。


    ●現在民間出現了一些藝術網評人,給疲軟的藝術批評現狀注入了一股清流。網評說人論事不一定正確,“真話”不代表“真理”,但是能聽到久違的“人話”還是挺爽的。(附圖為周矩敏作品)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安持人物瑣憶》插畫之十




    ●中國寫意畫中的“意象”類似于“玄學”,講究感覺,并沒有具體的硬標準。包括謝赫“六法論”中所說的“氣韻生動”,盡管后人給了它許多注釋,但都是一家之言,而這種無跡可循的氣韻在畫面中又分明存在著,是“活”的,并且它會根據畫家各自的修養而變化,可謂“妙不可言”。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畫”系列之一

    

●繪畫的“原創”分為兩種,一種是先知先覺的天才型創造者,另一種是通過知識積累激活心智潛力的創新者。前者屬于精神偏執者(比如凡·高),后者屬于后知后覺者。當下優秀者大多屬于后一種類型。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畫”系列之二


    ●“書畫同源”的理論早在北宋荊浩《筆法記》中就被提出了。用寫字的方式畫畫,而不是精細描摹,這就對線形、線質、線態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元以后文人畫的興起,使“以書入畫”成為寫意畫的標準。不會書者,畫也難入佳境,自古至今丹青高手必是書法高手,觀其畫先看其字優劣即見分曉。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畫”系列之三


    ●“畫如其人”類似中國相面學,從畫中可以讀出作者的精、氣、神,只有中國畫才蘊含著這樣的文化信息。畫面中精、氣、神的傳遞自帶氣場,強弱自知,無法明說,畫分佳品、精品、妙品、逸品、神品大概就是指精神及情緒歸類。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畫”系列之四


    ●書畫同源但不同體,它們雖是近親但各立門戶、往來稀疏。畫家不學書家的字,書家不屑畫家的字。書家認為畫家的字像是自家一畝三分地滲出來的地表水,不明源頭;畫家認為書家的字永遠處在高山流水的下游,隨波逐流,找不到方向,亦無個性。“五十步笑百步”,彼此,彼此。文人相輕是氣量格局問題。(附圖為周矩敏作品)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布衣人物畫”系列之五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書畫家網
杜滋齡
杜滋齡

杜滋齡先生是當代畫界風格鮮明而成績卓著的藝術家,其筆下人物汲取技法豐富,

 5件作品 333熱度

師恩釗
師恩釗

師恩釗先生的山水畫,著力表現北方山水的奇峻風光,構圖恢弘大氣,筆墨雄渾蒼

 6件作品 2106熱度

張捷
張捷

傳統和生活,是繪畫創作的兩大重要源泉。前者,不僅以古人浩如煙海的經驗總結

 7件作品 1712熱度

裘緝木
裘緝木

孫過庭《書譜》中,對古與今、舊與新的“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對比批評主張,

 5件作品 1640熱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畫作體現了關于中國畫的“形神”之論,歷代以來多有闡述。

 2件作品 3299熱度

張松
張松

“張松先生的山水繪畫,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鄉蕪湖的山水風光、湖中煙

 5件作品 4845熱度

王夢湖
王夢湖

中國山水畫是以“暢神”為主要宗旨,畫家在對傳統畫技法和現代創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6482熱度

尼瑪澤仁
尼瑪澤仁

尼瑪澤仁的繪畫體現了藏、漢族文化和西方現代藝術相融合的整體風格,充滿了玄

 4件作品 3480熱度

周矩敏的文章

筆含意趣 文氣氤氳——蘇州國畫院原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筆含意趣 文氣氤氳——蘇州國畫院原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

或品茗談玄于幽靜園林之中,或怡然垂釣于湖河溪澤之畔,或悠然聽琴于虬松古木

2024-06-05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周矩敏畫家,周矩敏人物

2024-03-20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周矩敏畫家,周矩敏人物

2024-02-28

筆富生趣 書卷味濃——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甲辰賀新春線上展)簡析

筆富生趣 書卷味濃——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甲辰

蘇州美協名譽主席、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的《松下駐閑士》《坐有清風

2024-02-20

筆寫心畫 文脈傳承——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筆寫心畫 文脈傳承——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

周矩敏先生作品《水邊照影》 清代石濤說:夫畫者,從于心者也,近現代潘天壽

2023-04-04

園林之趣 怡然之韻——賞讀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壬寅賀新春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作品線上賞鑒)作品有感

園林之趣 怡然之韻——賞讀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壬寅

周矩敏先生畫作《柳蔭垂釣圖》 簡文帝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

2022-02-10

周矩敏:先生

周矩敏:先生

周矩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

2022-01-27

筆駐園林 墨藏諧趣——賞讀成功美術館館藏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

筆駐園林 墨藏諧趣——賞讀成功美術館館藏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

周矩敏先生畫作《煙輕瓊花義滿園》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周矩敏

2021-05-26

筆墨意趣 別具一格——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在“翰墨丹青耀金秋?全國名家書畫展”展出

筆墨意趣 別具一格——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在“翰

館藏周矩敏先生作品《湖中自有沽酒處》 本網訊(記者 馮宜玉)為迎接偉大祖

2020-09-18

周矩敏畫作入選沐盛世春風 賞時代丹青——戊戌成功美術館館藏作品春季線上聯展

周矩敏畫作入選沐盛世春風 賞時代丹青——戊戌成功美術館館藏作

周矩敏畫作《蘇園早春》 成功書畫家網3月21日綜合報道(記者 馮宜玉)

2018-03-21

園中造乾坤 鬧市得意趣————成功書畫網周矩敏園林山水作品賞析

園中造乾坤 鬧市得意趣————成功書畫網周矩敏園林山水作品賞

周矩敏畫作《蘇園早春》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1月3日報道 成功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