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2024-02-28

2519次瀏覽

(一)


    ●寫生畫切忌把極目所見的客觀事物再現出來,要“師造化、師心源”,要有主觀的選擇,盡量體現出畫家的藝術個性。一位成熟的畫家不能在寫生時套用課堂作業的技法。


    ●一幅好的作品應該具有不可復制的唯一性、獨特性,包括畫面感覺和繪畫技巧,盡量避免自己老一套的程式化作業。作品如果有規律可循,可以復制。但可復制的都不是一流作品,只能算是工藝品。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周矩敏作品


    ●寫意花鳥畫最宜抒發個人情懷和筆墨功夫。它涉及線形、線質、線態,是個人綜合能力與素養的體現。“畫如其人”,八大山人一幅簡筆花鳥畫就把他對世態炎涼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寫意花鳥難畫鳥,特別是表現飛鳥的姿態更是不易。如果沒有嫻熟的筆墨技巧,很可能只求形似而難以達到神似。用活墨無死筆,將水墨把控在“失控”與“可控”的邊緣才會出奇效,才能充分表現出自然的生命和靈性。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周矩敏作品


    ●求畫面輕松是畫界的一種共識。“松”有兩種解釋:一是指繪畫技巧輕松,二是指造型輕松。前者是“技”,后者是“道”,將二者結合起來就完美了。


    ●中國的線描帶有程式化符號,不像西洋畫求空間維度,因此線的排列順序、方向感、節奏感都帶有裝飾性。許多人一提裝飾性就不由自主地往工藝畫上靠,嫌“俗”,殊不知古代的人物畫全帶有裝飾元素,敦煌壁畫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周矩敏作品


    ●畫家的風格不是追求來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風格一旦形成就容易結殼,想再次突破談何容易?因此,你的擅長就可能成為你的障礙。比如你擅畫人物,那就嘗試畫些花鳥、山水,寫寫書法,藝術養分越雜,壘成的基石越寬,你的空間高度才會更大更高。


    ●追求繪畫技法的“熟”要窮盡半生之力,再從熟練中進入“生”又要耗盡半生精力。一進一出,藝術人生就走完了。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周矩敏作品


    ●“史論”,學史就是為論,論無觀點,史也白學了。傅雷之所以被藝術界記住,就是他不避諱世俗所見,談事論藝能講出自己的觀點。


    ●中國畫本質上就是寫意性繪畫,從哲學層面來看,這話沒毛病。寫意精神是一個抽象概念,這和物理層面上存在的工筆與寫意形式是兩碼事。有時候妄議約定俗成的觀念,等于空耗知識資源,沒有實際意義。


(二)


    ●中國畫的筆墨具有豐富的精神性,這種可見可悟的狀態卻不可言狀。書畫表現出來的“味道”是視覺之“味”,只能品無法言,孰高孰低就是從“味道”中品鑒出來的。


    ●用中國畫手段去表現外國風情有點像紅茶里加奶做出來的“奶茶”,雖然是兩個品種,只要調和適當,也可以成為好“飲品”。摻入奶的茶還是要保持茶的口味,否則偏奶(西畫)偏茶(中國畫)都不是個味兒。畫中景、心中味,自己要把握好。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黃賓虹的山水畫是一座高峰,但奇怪的是凡學黃賓虹山水畫的卻無一成才。究其原因,眾人都在學黃的“技”卻忽視了黃的“道”。計較于筆墨技巧——干、濕、濃、淡、枯、疾、澀等變化的人,大多不成氣候,反而以道入技、依靠中鋒之變化而成大家者居多,八大、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皆如此。


    ●繪畫技法越繁縟越沒有難度,越簡單越有難度。凡是借復雜的制作技巧來豐富畫面效果的,只能算是“工匠”精神;用技的豐富來掩飾精神的單薄,藝術生命力就難以旺盛。當然,用復雜的技巧能呈現出單純的畫面,那就是高手了。


    ●隨著AI技術的應用,許多以寫實為主的名家作畫風格被科技手段所復制。現在只要輸入相關數據就可以作二次性、三次性再創作,這引起了美術界的關注。科技與人競爭,誰會贏?如何創作出無規律可循的圖式語言、模糊建立數據邊界,成為捍衛藝術成果至關重要的手段。人機合作是技術,“人文情懷”還是要以人為本的。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如今,傳統繪畫和當代藝術之間形成了一條鴻溝,各玩各的圈子,好像兩種藝術是兩條岔道上的火車,各自沿著自己的軌道前進,永遠無法并軌。其作者群和觀眾群也涇渭分明,展廳、畫廊、收藏圈就是分水嶺。但也有例外,故宮舉辦院藏古畫展覽時,蜂擁而至的參觀者中有老者但更多的是年輕人,他們很當代。藝術分傳統與當代?這是個偽命題。觀念決定存在價值。


    ●從藝術本體角度看,藝術創作是私人行為,拿起筆來求個性,這是常識。既然藝術講個性,就涉及藝術批評方面的問題。我們通常有一個習慣:專家們喜歡讓別人依照自己的經驗去改畫,結果集眾多專家意見,畫家初現的一點藝術個性被共性磨平了。這樣的尷尬現在已成為一種常態。特別是給有藝術天賦的后生們提意見,我認為采取“無為而治”比“好為人師”更具積極意義。(附圖為周矩敏作品)


(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了一條勵志的古訓。現在“行萬里路”的大有人在,“讀萬卷書”者寥寥無幾。古代讀書人去畫畫,讀書是正業,行路是見識,畫畫是修為,所謂的文人畫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誕生的。如今,文人和畫家沒有必然的聯系,因此行路、讀書看各自的興趣。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現在有個奇怪的現象:好畫,未必出自好畫家之手。許多國展獲獎作者在下一次國展投稿時,初選可能就被淘汰了。水平如此不穩定?這徹底顛覆了好畫一定出自好畫家之手的傳統觀念。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文講究層次。觀照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的作品,雖風格各異,但藝術層次相當;雖有精品和潦品之分,但總體水平是穩定的。齊白石的此蝦與彼蝦差距不會太大,這就是——大家。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自媒體的興起似乎沖擊了傳統官媒的威權,大有與之平分秋色之勢,但細想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官媒,能證明你存在的真實性;自媒,可以夸大你存在的娛樂性。前者可以沾染點兒廟堂氣,后者可以沾染點兒市場氣。因此,無論在廟堂辦展還是在市場吆喝,互為尊重、互相包容,“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人生不易,彼此看菜下飯,各取所需。


●從社會學角度看,畫畫對社會進步沒多大積極意義。但對個人而言,畫畫有點兒意思。能把有意思的事貫穿一生,對生命來說就是意義。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不知道啥時候出現的畫二代、畫三代群體。畫畫是極端私人性的文化創造行為,創造性思維還可以傳代?聞所未聞。從沒聽說過國外有畫二代群體。假如遺傳學上證明創造性思維可以傳代,那么大畫家的后代全是大畫家了。據說北京曾辦過名為“青出于藍”的畫二代、畫三代的畫展,捧場的人很多,江湖效應大于藝術效應,最后以“青出于藍不如藍”的結局收場。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如今的社會生態環境越來越令人難以適應。以專業為重的美術界也時興“圈子文化”了,此圈彼圈就像江湖幫會一樣各行其是。只要有圈子存在,文藝作品評選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職位決定地位,地位決定價位,權益總能跑在利益前面,彎道超車成為一種常態。此風不清,美術難有凈土。(附圖為周矩敏作品)


(四)


    ●有人問我,為什么畫家都個性張揚并且很自負?畫家分兩類:體制內和體制外。前者是少數,后者是多數。多數畫家屬于文化的創造者和勞動者,他們是一個最誠實最不善于偽裝的群體,但又急盼著人們能夠讀懂他們的畫,以畫換生活,喝幾聲也屬于“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雅舉。他們有的裝束怪異,這是在給自己做一個流動的廣告,沒毛病。他們自言自語為自己鼓勁打氣,遠比某些體制內大佬自吹自擂更具誠信。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說起文化代溝總有人喜歡和年齡掛上鉤,好像生理年齡決定了思想觀念。這種一概而論的觀點,既不科學也不人道。文化觀念因人而異,文藝批評尤其如此。“文如其人”,這里的“人”是指作文之人,不是指自然人。畢加索和趙無極至老都在創新,他們的藝術觀念一直是時代的風向標。


    ●我很佩服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哪怕早已經退位還保持著在位時的那種優越感,他們出席活動對自己位置的安排很敏感,也很在乎自己在公共環境中的話語權。他們一開口就帶著廟堂腔,用正確的廢話作所謂的總結。他們處處用好為人師的態度給別人指點江山。他們有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信,發現別人的缺點就像發現自己的優點那樣容易。這樣的“高人”還少見嗎?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有一次亞明對董欣賓講,古代有十八描之說,如果你真有自信就再往前走一步,創造出第十九描。此話雖屬于亞與董談藝閑聊的激勵之語,但也提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如何為傳承發展定一個現實方向。為此,我一直在努力嘗試突破既有的樣式。我現在的白描人物用線異于傳統的十八描,雖不能妄言是第十九描,但個人風格的識別度還是很高的。如何在學術上定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之線為我用。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自從李震堅、方增先用水墨加素描的方式畫現代人物后,“水墨寫實人物畫”成為新浙派的主要特色而風靡全國,也成為表現重大題材首選的形式,幾十年沒有大的改變,當然其間也衍生出許多其他表現方法,但是手段都類似。水墨寫實人物畫成為最不能體現個人風格的畫風。寫實以“似”為主,嚴重阻礙了發揮寫意的想象空間,盡管有造景的畫面,但把寫實人物置于虛擬世界的浪漫情懷還是與意象相去甚遠。現在回想,潘天壽當年堅持中西繪畫必須保持距離、強調傳承創新以線造型的觀點是具有前瞻性的。豐富的水墨語言本是來自大寫意花鳥畫的手法,現在硬是和素描扯在一起,如此,筆墨與造型之間左顧右盼、顧此失彼,削弱了各自的長處。一幅畫出現了不同風格:頭像和手是寫實性素描,服裝、場景是水墨大寫意,此類畫可以作為美術作品,但不能稱為中國畫。反而以線為主、注重結構的人物畫更具中國味兒。(附圖為周矩敏作品)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書畫家網
杜滋齡
杜滋齡

杜滋齡先生是當代畫界風格鮮明而成績卓著的藝術家,其筆下人物汲取技法豐富,

 5件作品 333熱度

師恩釗
師恩釗

師恩釗先生的山水畫,著力表現北方山水的奇峻風光,構圖恢弘大氣,筆墨雄渾蒼

 6件作品 2106熱度

張捷
張捷

傳統和生活,是繪畫創作的兩大重要源泉。前者,不僅以古人浩如煙海的經驗總結

 7件作品 1712熱度

裘緝木
裘緝木

孫過庭《書譜》中,對古與今、舊與新的“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對比批評主張,

 5件作品 1640熱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畫作體現了關于中國畫的“形神”之論,歷代以來多有闡述。

 2件作品 3299熱度

張松
張松

“張松先生的山水繪畫,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鄉蕪湖的山水風光、湖中煙

 5件作品 4845熱度

王夢湖
王夢湖

中國山水畫是以“暢神”為主要宗旨,畫家在對傳統畫技法和現代創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6482熱度

尼瑪澤仁
尼瑪澤仁

尼瑪澤仁的繪畫體現了藏、漢族文化和西方現代藝術相融合的整體風格,充滿了玄

 4件作品 3480熱度

周矩敏的文章

筆含意趣 文氣氤氳——蘇州國畫院原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筆含意趣 文氣氤氳——蘇州國畫院原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

或品茗談玄于幽靜園林之中,或怡然垂釣于湖河溪澤之畔,或悠然聽琴于虬松古木

2024-06-05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硯邊隨筆(五、六、七、八)

周矩敏畫家,周矩敏人物

2024-03-20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硯邊隨筆(一、二、三、四)

周矩敏畫家,周矩敏人物

2024-02-28

筆富生趣 書卷味濃——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甲辰賀新春線上展)簡析

筆富生趣 書卷味濃——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甲辰

蘇州美協名譽主席、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的《松下駐閑士》《坐有清風

2024-02-20

筆寫心畫 文脈傳承——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賞讀

筆寫心畫 文脈傳承——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西

周矩敏先生作品《水邊照影》 清代石濤說:夫畫者,從于心者也,近現代潘天壽

2023-04-04

園林之趣 怡然之韻——賞讀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壬寅賀新春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作品線上賞鑒)作品有感

園林之趣 怡然之韻——賞讀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壬寅

周矩敏先生畫作《柳蔭垂釣圖》 簡文帝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

2022-02-10

周矩敏:先生

周矩敏:先生

周矩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

2022-01-27

筆駐園林 墨藏諧趣——賞讀成功美術館館藏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

筆駐園林 墨藏諧趣——賞讀成功美術館館藏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

周矩敏先生畫作《煙輕瓊花義滿園》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周矩敏

2021-05-26

筆墨意趣 別具一格——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在“翰墨丹青耀金秋?全國名家書畫展”展出

筆墨意趣 別具一格——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周矩敏先生作品在“翰

館藏周矩敏先生作品《湖中自有沽酒處》 本網訊(記者 馮宜玉)為迎接偉大祖

2020-09-18

周矩敏畫作入選沐盛世春風 賞時代丹青——戊戌成功美術館館藏作品春季線上聯展

周矩敏畫作入選沐盛世春風 賞時代丹青——戊戌成功美術館館藏作

周矩敏畫作《蘇園早春》 成功書畫家網3月21日綜合報道(記者 馮宜玉)

2018-03-21

園中造乾坤 鬧市得意趣————成功書畫網周矩敏園林山水作品賞析

園中造乾坤 鬧市得意趣————成功書畫網周矩敏園林山水作品賞

周矩敏畫作《蘇園早春》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1月3日報道 成功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