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久先生山水畫作《家山秋色》
每每賞讀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李明久先生的畫作,總會被其富于激昂律動的筆墨語言布陳陣勢而震撼、感動,并生生出與之作品同節同律的藝術共鳴。大凡有較高水平的中國畫,動人之處還在于其以“線”為基礎筆墨語言的衍生帶來的豐富變化。于此,歷代名家都有重要論述,如北宋郭若虛所謂“神采生于用筆”,韓拙“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觀李明久先生畫作亦可見其從傳統山水繪畫語言程式和自然山水本象的歸納總結中,獲得的“筆陣”式鮮明筆墨語言表達。
譬如《西部成功書畫家》近日刊載李明久先生畫作《家山秋色》,密實的散筆焦墨筆觸構成其山巒肌理、體勢,以形而布、因式而置結成“筆陣”,蒼莽筆象中又透著秀潤,于繁復密匝中亦見簡澹峻爽。又有水色滃暈的淡逸赭色、石青,涂染巨嶂高壁、山腳霧靄、遠山云煙;還有濃厚醇正墨色布植的峰巔、丘壑遠樹,豎列挺拔之狀,橫排蓬松之貌而三五成林,以山脊起伏而綿延連綴,又或左或右、或深或近。既見筆線墨象層層密排帶來的雄強大氣,也還有借山頭嵯峨、峰谷深幽之勢帶來的遠樹參差奇正、繁簡虛實本象之勢韻。

李明久先生山水畫作《夕照圖》
還有如《夕照圖》中,用中鋒勾勒橫亙如壁山形,或提或按、曲折頓挫而骨架聳立。再有形似“斧劈”“刮鐵”的皴擦語言表達,橫筆側鋒若即若離,積染成峰巒斑斕肌理。近景山丘上的葳蕤蓬勃雜木造像筆墨,畫家取沉厚渾圓粗壯線寫立其主干,以橫溢斜出的短線穿插添其枝丫;尤其是樹冠著色上取濃麗翠色,以富于“音樂”節奏的點染出斑駁而繁茂的草木情狀,更見畫家在以強烈的主觀審美熔鑄、提煉筆墨語言中,給予其中的鮮明“符號”意識和充滿辯證關系的音韻節奏。
畫家為山水立象造勢,其憑借在于用筆,也還在于其“立意”帶來的畫圖布勢呈現。郭熙《畫訣》有云:“凡經營下筆,必全天地……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間方立意定景”。王微《敘畫》中也曾說:“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李明久先生山水繪畫帶給我們的藝術美感,也還在其于尺幅之間凝縮山川、錯落布置,營構的廣闊天地之象;在于畫家以“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的審美觀照融匯于畫圖的主客心物熔冶和萬趣融其神思。

李明久先生山水畫作《金秋時節》
如其所作山水條幅《金秋時節》,整體上畫家借豎幅畫圖本身的瘦窄之形造景天高地遠之勢,又以浩浩蕩蕩的層疊溪瀑豎向分割畫面,帶來溪澗源流遠接天際的浩渺玄遠空間;橫向上,在水流上下銜接的留白空間處,陳置一山房樓臺畫面中虛實交合、元氣流溢交匯于此,畫家營構山水的精巧神思也盡在此處得以彰顯。再有如《夕照圖》一作中皴筆鮮明、“骨氣形似”的峰巒丘壑、草木山居之實,與暈染縹緲的流云,虛白空置的天地虛空,亦見挺拔駿茂實景與神思悠遠虛空對白帶來的玄妙、空寂的山水之境。還有《家山秋色》中飛瀑分際畫面帶來的峰巒錯置對比,以及寂寥山亭安放于山色蒼茫的畫面整體和山水自然中,賦予畫家主觀精神寄寓。
如上所析,李明久先生繪畫中,主觀意識給予客觀筆墨的音韻詩情內質,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化律動中,呈現出與道同機、與自然同節的蓬勃生命氣象。同時豐富的近、中景勾畫,帶來觀者精神遐想與之共鳴的神游萬里,以及對畫外渺茫無際的遠景世界的不盡追尋和向往。畫家于咫尺圖畫中線墨列陣,在有限峰巒、流水、煙云、草木等寥寥物象的苦心孤詣經營里,造化出“無往不復的天地之際”畫面空間,帶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畫面深境。讓人不由感嘆,真是“筆陣造山勢,咫尺營天地”也!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李明久先生畫作《望府曉月》
藝術家簡介:李明久,男,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生于1939年,號長白人、踏山者別署臥山堂主,吉林榆樹人;擅長山水畫,師承關松房、王仙圃、尹瘦石等名家。
1960年入哈爾濱藝術學院美術系,專攻中國畫;1964年畢業后相繼在黑龍江省委主辦的《黨的生活》雜志和黑龍江日報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1978年始執教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曾長期擔任美術系主任,河北省政協委員,現為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河北省管優秀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美術在線藝術總監。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