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現當代藝術板塊的基本概念
拍賣市場中現當代藝術的基本范圍有幾種詮釋,從美術史定位的角度劃分,歐美拍賣公司通常將現當代藝術板塊設置為“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與“戰后及當代藝術”兩大板塊,亞洲區域拍賣公司則更傾向于“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當代水墨”等專場定義。由于新生代藝術的逐漸凸顯,現在另有一種以時間分類的方法如“20世紀藝術”、“21世紀藝術”。
現當代藝術板塊的作品以現代性、當代性為旨歸,以張大千為例,其1949年前的書畫作品可歸于近代書畫板塊,但其后期的潑彩系列作品則可歸于現代藝術板塊,正如5月24日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張大千1967年創作的《碧峰古寺》,這件作品因其突破性的潑彩所反映的水墨現代性而被納入現當代板塊,在多輪競價中最終以1.8億港元落錘,加傭金后成交價為2.09億港幣,創下了張大千拍賣記錄中的第二高價。
中國現當代藝術拍賣市場現狀
筆者根據中國范圍內五大拍賣行(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華藝國際)自2017年至2021年這5年共9場大型拍賣中現當代藝術板塊的上拍量與成交量兩種數據制作了《五大拍賣公司2017-2021年現當代藝術板塊拍賣趨勢圖(上拍量單位:件,成交額單位:萬元人民幣)》。從這張趨勢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近5年現當代藝術板塊的基本走勢與行情變化,從整體趨勢來看,上拍量在2017春至2019春走勢相對平緩的態勢,2019秋開始出現下降拐點,2020年春因疫情的影響出現較大降幅,而在2020秋與2021春又呈現出反彈的態勢。反觀成交額,整體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因此,從2020年秋拍開始出現減量增質的市場現象,上拍量雖然較以往有所減少,但因為重量級拍品的釋出,使得成交額上升,顯示出中國拍賣市場經歷十年理性回歸之路后更加健康的狀態。
2021年春季的現當代藝術板塊表現可謂十分亮眼,從整體成交額來看,上文統計的五大拍賣公司2021年春拍現當代板塊總成交額為497409.3萬人民幣,如果加上保利香港、嘉德香港、北京永樂以及富藝斯與保利聯合拍賣的成交額,則達到66.45億人民幣。聚焦拍賣公司與專場,香港蘇富比首開行情,現當代板塊成交額達到18.6億人民幣、中國嘉德達到6.18億元、永樂拍賣現當代藝術板塊總成交額7.6億元、25日結束的香港佳士得現當代板塊也達到了16.3億元人民幣的成交額,唯一遺憾的是國之瑰寶徐悲鴻的《奴隸與獅》因買家長時間猶豫未達到最低估價而流拍,如果《奴隸與獅》在估價內成交,香港佳士得現當代板塊將達到驚人的20億成交額。
今年春拍現當代板塊出現了一些難得的白手套專場,如保利與富藝斯拍賣合作的專場“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場”與“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其中夜場奈良美智的《行蹤不明》以1.23億港元成交,格哈德·里希特《抽象畫940-7號》以9510萬港幣,王俊杰《夜景中的人物》超過低估價400%以3655萬港幣成交,三件作品成交成為全場焦點。
華藝國際的白手套專場“現當代藝術夜場”成交額為3.64億人民幣,呈現常玉《群馬》、潘玉良《雙美娉婷》、達明安·赫斯特《圣徒巴多羅買—劇痛》等重量級拍品。其中常玉《群馬》在拍前的期望值最高,首先這是常玉在馬這一類題材的作品中,尺幅最大、最具特色一件;其次是具有1930年代法國媒體的報道及相關參展記錄;最后常玉個人拍賣記錄TOP1-9都出現在2019-2021這兩年半的時間里,持續不斷的火熱行情與關注度將助力這件作品的高價位成交。最終這件作品經過34輪的激烈角逐,以2.07億人民幣成交,成為常玉拍賣史第三高價,并成為常玉動物題材的最高價。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際藝術家重量級作品在內地拍場上拍,也可看出中國拍賣公司在現當代板塊的國際化探索。華藝國際的達明安·赫斯特《圣徒巴多羅買—劇痛》、安尼施·卡普爾《袋子》、馬庫茨·呂佩爾茨的組合雕塑三件(組)拍品前兩者刷新了藝術家在亞洲的拍賣紀錄,而后者成為藝術家全球拍賣史的第一高價。內地拍場中海外重量級拍品的高價成交也意味著中國藏家的收藏趣味趨于多元化與國際化。
就今年春拍的特點來說,中國早期當代藝術除了部分代表性作品外,大多在估價內成交,甚至與10年前的成交價格不相伯仲。而與之相反的是70、80后新生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節節攀高,黃宇興的《黃河入海口旁的新興城市》以925萬港幣成交,超過低估價525%。中國嘉德當代藝術夜場也顯示了這一信號,嘉德把夜場一分為二,夜場(一)除里希特基本都是中國早期當代藝術家,幾件重要作品意料之中的高成交額背后,卻是大部分都在估價內成交,流拍率也不低,顯示出了這一年齡層當代藝術的整體疲軟趨向,而另一邊新生代當代藝術專場雖然平均成交額不高,但熱度不小,一半的作品高于估價拍出。針對新生代力量的崛起,不少拍賣公司為他們單獨設置專場,如北京保利“中國新繪畫”專場、華藝國際的“70后當代藝術”專場等。
重點藝術家市場行情與投資回報
從今年春拍的行情來看,有以下幾個重點藝術家的市場行情高漲,投資回報率也同樣驚人。
巴斯奇亞今年的市場及其火爆,香港佳士得3月23日上拍巴斯奇亞的《戰士》以3.2億港幣成交,創下了藝術家拍賣記錄的第七高價,在美國種族問題導致的暴力事件如火如荼的今天,作品表達的反叛意味成為一種精神旗幟,因而成為重點關注對象。《戰士》最早上拍于2005年紐約蘇富比秋拍,當時以180萬美元成交,在將近16年的時間里,這件作品的年化收益率達到122%。
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的《無題》也以2.3億港元成交,對比其17年在倫敦蘇富比的成交價格,4年的年化收益為22%。將視野放大到全球,紐約佳士得21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全場Top 1是巴斯奇亞的《In This Case》,以9310萬美元成交,同時也創造了藝術家拍賣作品的第二高價,巴斯奇亞為數不多的大幅骷髏頭涂鴉作品《In This Case》的高價在于其所體現的藝術品典范符號價值。
回到亞洲,奈良美智可以說是今年亞洲藝術市場表現最好的當代藝術家,今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而奈良美智的《十顆星》、《青蛙女孩》的成交價分別超最低估價66%、105%,其中《青蛙女孩》以加傭金的9628萬港元成交,成為奈良美智拍賣紀錄中第5高價,這件作品2004年在科隆倫佩茨拍賣時成交價僅為8.63萬歐元,17年的時間年化收益達492%。6月8日富藝斯與保利聯合呈現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奈良美智的《行蹤不明》以1.23億港幣成交,創下奈良美智拍賣史的第二高價,2015年這件作品在倫敦富藝斯以1933.9萬人民幣成交,不到6年的時間,年化收益為76.85%。保利香港春拍“現當代藝術專場”中,奈良美智的《1號室》以1億港幣落槌,加傭金后成交價1.2億港幣。創造奈良美智拍賣史上的第三高價,這件作品曾在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130萬港幣成交,9年的時間為藏家帶來107%的年化收益。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奈良美智的《無題》成交價為5425萬港幣,比較2016年的上拍記錄,5年的年化收益達到54%。
保利香港春拍“現當代藝術專場”中,奈良美智的《1號室》以1億港幣落槌,加傭金后成交價1.2億港幣。創造奈良美智拍賣史上的第二高價,這件作品曾在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1130萬港幣成交,9年的時間為藏家帶來107%的年化收益。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奈良美智的《無題》成交價為5425萬港幣,比較2016年的上拍記錄,5年的年化收益達到54%。
中國新生代藝術家黃宇興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其拍賣市場價格Top10均在近三年創造,今年春拍就已經貢獻了個人拍賣記錄的Top2、Top5、Top8以及Top9。作為近十年才從一級市場脫穎而出的藝術家,他近年的作品成交量、成交率、成交額均表現優秀,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黃河入海口旁的新型城市》以925萬港幣成交,創下藝術家第二高價,這件2019年的新作品為藏家直接購自藝術家工作室,其利潤空間可想而知。黑馬作品《氣泡》在富藝斯與保利聯合舉辦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日場”中經過北京、香港等多地33輪的激烈角逐,以超最低估價735.36%的579.6萬港元成交。以目前的市場趨勢看,預計今年秋拍將會出現更多刷新黃宇興拍賣紀錄的拍品。
現當代藝術板塊市場趨勢成因分析
現當代藝術板塊近幾年來上拍量與成交額趨勢向好,并逐漸成為各大拍賣公司的主力板塊,這其中有以下幾點原因:
1、藏品資源挖掘
眾所周知,古代書畫與瓷雜等古董藝術品為存量市場,而現當代藝術中大量的在世藝術家仍然在創作,屬于增量市場,因此在藏品資源的挖掘上具有一定優勢。并且隨著中國現當代板塊的強勢走高,國際現當代藝術家作品,海外藏家手中的中國現當代藝術藏品都將匯集到這一強勢市場中,進一步豐富其藏品資源。
2、藏家群體迭代
拍賣市場中不同板塊的行情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藏家群體的迭代,40、50、60代藏家大多興趣在于傳統書畫與古董瓷雜等,而70、80、90等新生代藏家在審美方面追求“獨異性”,大部分人是現當代藝術甚至是潮流藝術的擁躉。新老藏家的交替,是現當代藝術板塊走強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現當代藝術板塊內部也存在著新老藏家交替的情況,原來收藏投資中國現當代藝術的藏家群體主要以西方人為主,如尤倫斯夫婦、烏利·希克等,他們大部分于10年前左右將其收藏的早期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大量釋出,這就導致前文所述早期當代藝術的疲軟趨向,中國的新富階層以及千禧一代收藏家更加傾向個性化的新生代藝術(以70、80、90藝術家為主)。因此,在未來的藝術市場中,新生代藝術將持續走強。
3、介入全球化的加深
這兩年現當代藝術拍賣中有一個現象,國際藝術家的作品越來越多,香港兩大拍賣行自不必談,因其處于亞洲藝術市場中心,是全球藝術品交易的樞紐之一。國內的拍賣行也在逐漸試水國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拍賣,如今年中國嘉德當代藝術夜場(一)中上拍的格哈德·里希特《柱列》以8050萬人民幣成交,創下中國大陸最貴西方藝術品紀錄。華藝國際將在6月的春拍中帶來達明安·赫斯特、安尼施·卡普爾、馬庫斯·呂佩爾茨三位重要西方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華藝國際現當代藝術夜場中帶來達明安·赫斯特、安尼施·卡普爾、馬庫斯·呂佩爾茨三位重要西方當代藝術家的拍品也同樣刷新了藝術家各自的拍賣紀錄。這些拍品的高價成交一方面反映著國內藏家的收藏趣味,也同時讓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更多、更深地介入到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流通環境中。
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現代藝術與戰后及當代藝術板塊一直是市場的主流。根據瑞銀與巴塞爾合作的《全球藝術市場報告(The Art Market 2021)》統計顯示:“戰后和當代藝術是2020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大板塊,過去六年也是如此,占全球藝術品拍賣銷售額的55%(同比增長2%),占交易量的55%(增長4%)。該板塊的總銷售額為47億美元”,而2020年現代藝術市場板塊的份額達到26%,因此兩者共81%的份額成為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當之無愧的主力板塊,隨著未來國內拍賣國際化程度的加深,現當代藝術板塊的份額將不斷增加。
結語
整體而言,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的現當代藝術板塊正朝著主力化、年輕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前進。隨著全球貨幣的不斷超發,藝術品的保值增值功能得以凸顯。而現當代藝術板塊以其相對基礎的專業要求(無需書畫古董的鑒定技能)、部分作品的洼地價格以及多元審美訴求的體現,將隨著資源開發、藏家迭代、國際化加深等原因成為未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主力軍。
于蒙群(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博士)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