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兼具唯一性、歷史性、藝術性和文獻性的特點,這就造成了盡管紅色美術作品盡管進入拍場數量有限,卻往往能成為拍場明星。本期特約請研究者盤點、梳理了近30年來紅色美術作品拍場行情及未來趨勢分析,并圍繞一件杭州博物館藏張宗祥書毛主席詩詞談談為何紅色經典美術作品能成為經典。
中國藝術品拍賣隨著1992年的第一錘,至今走過了近30年,收藏家和投資者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收藏體系,這使得拍賣市場從最初的書畫、瓷器、西畫板塊延伸細分出了諸如文人書法、信札、學院藝術等,而以“紅色經典”為創作的繪畫作品也是細分板塊之一,且日益受到藝術品市場青睞,引起人們的關注。據統計,自1995年至2019年,成交價過億元的藝術品中紅色題材就有10件以上之多。如,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李可染《長征》成交價1.0752億元,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成交價2.3億元,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成交價2.668億元,2019年中國嘉德秋拍李可染《井岡山》成交價1.38億元等。
查閱相關資料,所謂“紅色經典”,指的是創作于1949年至1979年之間,采用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手法反映中國革命歷史題材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建設題材的作品,“它要求文藝家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去觀察、表現生活,把現實和理想、革命實踐和歷史趨向結合起來,塑造壯麗動人的藝術形象,熱情地歌頌革命的新生事物,抨擊反動腐朽事物”。也稱作“新中國美術經典”。而“紅色”一詞源自于1928年毛主席《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存在》,自此,“紅色”便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了緊密的聯系和不可估量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自古以來繪畫作品在我國社會發展中就扮演著比較重要角色,比起純文字來說更容易讓人接受,同時也可以感受藝術的美。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說:“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發于天然,非由述作。”從這里我們明白,繪畫作品是有教育意義的。我國古代留存下來很多這方面書畫作品,如顧愷之《女史箴圖》即是蘊涵了婦女應當遵守的道德信條。古今中外,文藝無不遵循一條規律: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
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創作的方向:“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于一定階級,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的。為藝術的藝術,超階級的藝術,和政治并行或者互相獨立的藝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文藝服從于政治”“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按照這個創作指示,國畫、油畫、版畫、書法、篆刻、宣傳畫等不同領域藝術家,圍繞革命題材、社會時事、毛澤東詩詞等為創作內容,都紛紛投入到這個主題的美術創作中,期間產生了很多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鴻篇巨制,油畫如張文源《紅軍過草地》、劉春華《毛主席去安源》、何孔德《井岡山會師》、董希文《開國大典》等;國畫如葉淺予《北平解放》,潘天壽《踴躍多交公糧》、錢瘦鐵《志愿軍進軍圖》、蔣兆和《把學習成績告訴志愿軍叔叔》、石魯《轉戰陜北》、李琦《主席走遍全國》、錢松喦《紅巖》、傅抱石、關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嬌》、周思聰《人民和總理》等;版畫如李樺《過草地》(套色木刻)等;書法、篆刻的創作以毛澤東詩詞為主,如西泠印社社員韓登安曾于1962年以毛主席詩詞創作了《毛主席詩詞刻石》36方,這本篆刻集雖只36方,卻是韓登安畢生功力的集中體現,在當時篆刻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檢索相關資料,1995年,“紅色題材”作品就在北京中國嘉德的秋拍開拍。當時,劉春華1967年創作的《毛主席去安源》作品拍出了605萬元。此后中國嘉德多次推出“新中國美術作品”專場。北京保利、北京華辰、北京瀚海、西泠拍賣、南京經典等各拍賣公司都有“紅色經典”作品拍賣,在引領投資潮流的同時,市場行情屢創藝術家的價格新高,如,2017年李可染的作品《雄關漫道》拍出了8797萬元,黃胄的《日夜想念毛主席》拍到了5750萬元,陸儼少《毛主席詩意井岡山》拍出了3461.5萬元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紅色藏品大放異彩。伴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發展歷史走過的“紅色經典”作品,為什么在市場中長盛不衰?筆者簡要做如下分析:
1.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重疊,使得“紅色經典”作品一直受到市場的追捧。藝術品的價值主要有以下四種: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價值、經濟價值,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藝術品市場中流通的藝術品,其經濟價值會更受關注。但是,我們經過大數據的分析,隨著藝術拍品和收藏家的細分,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價值、經濟價值重疊的藝術品,其作品會更受市場青睞,“紅色經典”就是這些“價值”因素的疊加品。
2.傳統功力深厚,創新性強,與時代同步。在這些創作“紅色經典”作品的藝術家中,很多都是傳統筆墨功夫深的藝術家,如齊白石、潘天壽、錢瘦鐵、唐云、徐悲鴻、陸儼少、李可染、石魯、錢松喦、葉淺予、郭沫若、林散之、黃胄等,以及像舊式文人吳湖帆于1965年還畫過展現我國國防建設重大成就的《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等。除此之外,提倡中西結合的林風眠、李可染、蔣兆和等也都畫過這類題材的作品。這些藝術家的其他類型作品也是收藏和投資市場的熱點。
3.紅色主題文化是我國特有的、具有獨特價值的一種文化。根據目前流通于市場數量來看,相比較于其他類別作品,市場上流通的“紅色經典”作品明顯要少,另外大多藝術家的主題創作都是國家收藏了。由此可見,作品的稀缺性也是受市場追捧和產生高價格的原因。
4.“紅色經典”作品把承載歷史事件及歷史意義集結在了一起,會與收藏家產生思想共鳴。目前收藏和投資藝術品的主力還是以60年代的藏家為主,這部分收藏家對紅色作品還是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情結,這也是推動紅色題材受歡迎的原因。
5.在現在市場中,“紅色經典”的主流書畫價格有些已經很高,適時可以關注宣傳畫、篆刻類拍品。黨的十八大以來,美術界越來越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隨著中國經濟大發展,民眾審美提高和收藏意識加強,適逢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相信“紅色經典”的作品在市場上會有上佳的表現。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