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總書記的講話為美術、藝術進一步服務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美術、藝術在助力鄉村發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作用和使命任務,的確可以為鄉村蛻變升級、筑建美麗家園帶來新的發展視角與思路,提供新的騰飛動力和潛能,不僅能夠有效改變村容村貌、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對弘揚鄉土文化、樹立文明鄉風、活躍鄉村文藝氛圍、提高村民審美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地方旅游、增加村民收入與提升消費能力等方面,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有關部門,在進行鄉村設計規劃時,除了注重“硬件”投入、凸顯實用功能外,還要注重“軟件”開發,注重其外在形象和內在美感,特別在對待鄉村傳統美學的傳承、人文精神的弘揚、審美功能的彰顯等方面,要邀請專業設計師、藝術家一同把關、集思廣益、出謀劃策,在科學合理設計規劃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當地人文歷史資源,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的美的符號和元素融入其中,從而使得整個設計規劃更加錦上添花、盡善盡美,更加體現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時代鄉村新風貌。而作為設計師、藝術家,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自己的專業小圈子里,要以“美”為媒,以“藝”為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現實生活、鄉村振興等的大舞臺、大課題之中,以自己的專業特長為藝術鄉村、鄉村藝術的建設貢獻才智。譬如,以當地原有景觀特征和文化脈絡為靈感,通過建筑、雕塑、繪畫、攝影、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與具體表現手法來融入藝術鄉建,進行不同主題的創作;也可以尋找多元文藝形式的最佳結合點,通過環境藝術、大地藝術、裝置藝術、表演藝術、新媒體藝術等現當代藝術與民間藝術、民俗文化、鄉村傳統工藝等有機融合、同臺共技,來提供更多文藝樣本和觀感體驗,從而最大可能地激發鄉村文化活力,開闊村民審美視野,吸引游客駐足觀光。當然,藝術助力貫穿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其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關鍵在于精準聚焦、精心謀劃、精品創作,拒絕胡亂應付、粗制濫造,更要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與丑陋現象。
直言不諱地講,雖然藝術鄉村建設近些年稱得上如火如荼地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曝光出不少失敗的、虎頭蛇尾的案例。我們要從中及時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特別要看到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比如有些地區將其視為政績工程,太過急于求成,嚴重脫離鄉村實際,打著藝術的名義對鄉村進行盲目粗暴地改造與涂抹,甚至推倒重來、整拆整建,以致于出現了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弄虛作假,中看不中用,最終造成鄉村發展定位上的錯誤,以及大量資金資源等的浪費。再比如,有些地區為圖省事、搭便車、走捷徑,直接拷貝、照搬照抄,走上了千村一面、千篇一律的鄉村城鎮化路子,沒有體現出所在區域應有的優勢、特色和價值,沒有堅持一村一品、各美其美的正確發展理念等。
毫無疑問,藝術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須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落實,也必須根植于鄉村,真正融入村民生活,符合鄉村發展的規律及特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最大限度保護村莊肌理完整,保留其質樸風貌、原生文化、傳統習俗等的基礎上,借助和運用藝術的思維、理念與手段來喚醒、激活、賦能鄉村,來增強鄉村文化的內生動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同時也要清楚,無論是藝術振興,還是文化振興,歸根結底都屬于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也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重要一環,絕不能敷衍怠慢。它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也不是設計師、藝術家創作的試驗場、試錯地,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將其單純理解為藝術下鄉、文化移植,或簡單改造、掛牌成藝術家的寫生基地,隨便舉辦幾次藝術活動就草草了事,就算大功告成。遠沒那么簡單,也絕非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要高質量高效率地推進,要深度融合持續發力,并且要負責到底,不能有始無終、半途而廢。因此這就要求無論是相關職能部門,還是設計師、藝術家,在進行鄉村設計、規劃前都要反復考察、潛心研究、嚴謹設計、充分論證,尤其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而非主觀臆斷、一意孤行、隨便拍板。同時還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頭腦發熱,純粹為了湊熱度、趕進度、拼政績等置村民意愿于不顧,或嚴重違背鄉村自身發展規律,致使村民的獲得感、滿意度大幅下降,以及出現所謂“建設性破壞”“開發式破相”等的違規違法行為,都是不應該,也是不被允許的。
須知,鄉村發展經不起折騰,由不得任何單位和個人肆意妄為,它關乎百姓切身利益,也關乎國家發展大局,務必要保持其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所以每走一步、每制定一個規劃、每設計一張圖紙、每開展一個項目等,都要秉承高度負責的態度,以村民為參與和服務主體,尊重村民意愿,集中村民智慧,匯聚村民力量,而非大包大攬、主客顛倒、強制推行。
(作者為藝術評論家)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