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徐悲鴻(1895-1953)是中國現實主義繪畫一代宗師、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奠基人。《奴隸與獅》標志著徐悲鴻藝術生涯的第一個創作高峰,是其最具重要性與代表性的名作之一,也是中國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宏偉巨作,被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最重要的油畫作品之一。
當晚,單獨一幅《奴隸與獅》以專場形式拍賣,經過一番電話委托席間罕見的冷靜而焦灼的報價,這幅原本估價為3.5億~4.5億港元的拍品,在3.2億港元的價格上,被拍賣官宣布流拍。有分析人士在觀看視頻直播后表示:“賣家的底價要得太高了。”
《奴隸與獅》(1924年)是徐悲鴻藝術生涯第一幅主題性繪畫作品,后繼《田橫五百士》(1928-1930年)、《徯我后》(1931-1933年)、《愚公移山》(1940年)等作品,皆受該作開創性的重要啟發。為中國現代藝術開拓出一條改革創新之路,歷史價值極高。
《奴隸與獅》故事源于古羅馬傳說與伊索寓言——逃跑的奴隸被主人抓獲,即將被置于斗獸場中被獅子處決,而獅子不但沒有攻擊他,卻與他溫情相認。原來奴隸在路途中曾經替獅子將爪上的刺撥出而救了它,故事感動了所有人,最終奴隸與獅子都重獲自由。弘揚了二者的互相救贖的人文關懷精神。
畫中獅子受傷求助,神情卻威嚴與自尊,象征著正義與友善,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備受欺凌的奴隸不懼而博愛,也表現出生命力與神性光輝,實為民族形象的象征。徐悲鴻將原本寓言故事中的“知恩圖報”的思想,提升到悲天憫人的關懷精神,進而審思人性與博愛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及自救民族于危亡,強調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實現民族振興的偉大復興目標。
據了解,該作是私人藏家手中尺幅最大的徐悲鴻油畫,徐悲鴻主題性油畫極為罕見稀缺,市場上有史以來出現不超過6件。
徐悲鴻常以獅子寄托他對國家崛起的信念。獅子雖然是猛獸,但其性和易,與虎豹不同,所以被稱為獸王。徐悲鴻還創作過數十副以獅子為題材的中國畫巨作,例如《獅吼》,《負傷之獅》(1938年)、《會師東京》(1943年)等等等重要作品貫穿其一生。
《奴隸與獅》曾參加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徐悲鴻在南洋”大展,同年的素描草圖收藏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在《奴隸與獅》專場前舉行的佳士得香港春拍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張大千《碧峰古寺》以1.8億港元落槌,含傭金以209,100,000港元成交,位居張大千作品第二高價。據介紹,《碧峰古寺》中張大千以鮮艷的石青、石綠潑灑于華麗的金箋,使這幅瑰麗的巨碑式潑彩山水被視為張大千巴西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