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但不少名家作品的市場表現還是屢屢不盡人意,像吳湖帆、溥心畬、陶冷月、賀天健、馮超然、柳子谷、溥雪齋、溥毅齋、謝之光等書畫家,在民國時期一幅畫的價格,少則可以買齊白石10張作品,多則可以買數十張甚至上百張。時至今日,他們的價格卻是顛倒過來了,齊白石一幅畫的價格是他們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
那么,究竟如何來看待這種現象,筆者作如下分析:
民國時期,在吳昌碩之后,吳湖帆、吳華源、吳待秋、馮超然異軍突起,成為海上畫壇的風云人物,并被人們稱之為“三吳一馮”。他們的才藝,豐富了中國美術山水畫的發展。若就畫藝而言,“三吳一馮”都以山水造詣最高,吳湖帆、馮超然尤是個中翹楚。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們的畫價不僅高,而且銷路好,備受追捧。
張大千對吳湖帆的繪畫藝術向來十分欣賞。按照他的話說,若論才學、地位、修養和畫藝,當時中國畫壇真正稱得上傳統文人畫家的只有兩個半,一個是吳湖帆,另一個是溥心畬,半個是謝稚柳。1935年8月,當大古玩商、集萃山房老板周殿侯先生提出“南張北溥”一說時,張大千認為不妥,應改為“南吳北溥”。從市場行情看,民國時期,吳湖帆的作品在市場上十分昂貴,動輒以金條來計。當時他與張大千、吳昌碩、溥心畬、馮超然的作品價位是市場上最高的,買吳湖帆一張畫可以買齊白石、黃賓虹幾十張畫。可如今吳湖帆的作品價位卻遠低于齊白石和黃賓虹。
步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書畫作品屢創佳績,吳湖帆的很多精品開始亮相各地市場。2009年他的《稼軒詞意圖》在上海東方拍至806.4萬元,這已是當年吳湖帆個人作品的最高價了;2011年其精心之作《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在翰海以9890萬元成交,距離億元僅一步之遙,之后,吳湖帆時有精品價格過千萬元。應該說,近十年吳湖帆作品的市場勢頭相當不錯,但仍無法與齊白石、黃賓虹相比。至于“三吳一馮”中的吳華源、吳待秋、馮超然,市場行情更是不容樂觀,不要說同齊白石和黃賓虹比,即使同吳湖帆相比,也是相差甚遠。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北平和天津畫壇。當時北平和天津的金城、溥心畬、蕭謙中、陳少梅等與海上“三吳一馮”一樣,雄霸京津書畫市場,那時,他們的畫價也是最高的,并成為市場上的硬通貨,當時在北平的齊白石的作品價格根本無法與他們抗衡。然而,時至今日,藝術市場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齊白石如今畫價動輒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元,即便是書法也時有破千萬元的記錄,如齊白石1951年所作的《篆書馬文忠公語》鏡心,2018年在中國嘉德以1667.5萬元成交,轟動海內外市場。
而溥心畬、陳少梅作品至今能過千萬元的鳳毛麟角,更讓人寒心的是,民國時期北平畫壇領軍人物金城的作品價格,超過300萬元就顯得很吃力了,蕭謙中的最高價位也就在90萬元左右,他們與海上吳華源、吳待秋、馮超然幾位一樣,不為人們看重。因此,他們的藝術生涯特別是作品在藝術拍賣場上的表現,很值得當今畫家、投資者及收藏者回味和思考。同樣,作為有著20多年藝術市場研究史的筆者,也常常捫心自問,究竟民國時期的藏家眼光有問題,還是現在的藏家的眼光有問題?好在吳湖帆生前的一席話讓筆者茅塞頓開,他說:“我的畫要500年后再作定論。”所以,市場上的潮起潮落都是正常的、暫時的,時間越久,往往能夠看得越清楚。人們常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筆者看來,現在來下定論或許還太早。
所以,廣大的投資者和收藏者,在把玩中國書畫時不能被暫時的熱鬧所迷惑,必須學習、熟知中國美術史。因為在中國美術史上,宋元繪畫歷來享有很高的聲譽和無與倫比的地位,許多人甚至將宋元繪畫視作中國繪畫的最高峰。
記得康有為早年在上海美專演講時曾說:“周游全球,敢說,世界繪畫的高峰在中國,在宋代。”評價之高,由此可見。同樣,陳佩秋在論及中國畫傳統時說:“寫意畫一統傳統的天下,也與其明清以來的慣勢發展和人的惰性選擇相關。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我在國立藝專求學時臨摹趙幹的《江山初雪圖》卷,黃賓虹便認為這是工匠之作,不登大雅之堂。他要我學翁同龢游戲筆墨的山水圖,認為是至高無上的畫品。再早一點,張大千、謝稚柳去敦煌,當時不少人便認為那是工匠的水墨畫,不值得研究、仿效。之后,這種觀念就更加根深蒂固了。反對傳統的一派且不論,堅持傳統的,無論學院中還是社會上,都提倡昌碩、白石。直到六七十年代,在畫院中畫工整的宋人風格,不少老先生都是包小腳,寫意畫才是天足,畫竹子就該學鄭板橋。”
有趣的是,曾經花6500萬元收購清乾隆掐絲琺瑯胡人像的世界著名文物藝術品經紀人、倫敦古董商埃斯肯納茲對中國書畫尤其是宋元繪畫情有獨鐘,每當談到宋元繪畫就興奮不已,他認為:“宋畫太美了”“歐洲人作畫,是見人畫人,見山畫山,中國畫則不然。中國畫家先是看到山,然后思考,想像要畫什么樣的山,接著還要研究傳統山水畫中是如何表現山的。最終的作品是將三者結合的產物:意念的山、實際的山和傳統繪畫中的山。”盡管埃斯肯納茲只言片語,但極好地闡述了中國繪畫的精神所在。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之后,文人水墨畫占據了主導地位,無論是在學院里還是社會上,都提倡吳昌碩、齊白石。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畫的人大多學吳昌碩、齊白石;而藏家也把收藏的主要目標瞄準文人水墨畫。結果,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藝術拍賣,這一路眾多名家的作品價格漲勢可觀,而宋元一路的名家之作大多卻被市場冷落。實際上,走宋元這一路的畫家在上世紀的畫壇可謂陣容龐大、隊伍整齊,如張大千、吳湖帆、金城、溥心畬、傅抱石、黃君璧等。這些畫家很多都是以史入手、由理入道,成就非凡。
時至今日,隨著李華弋、陳無忌、任重、范民峰、郝量、江宏偉、任珮韻等一大批宋元一路畫家在藝術市場的崛起,尤其是廣大收藏者藝術鑒賞力的提高,宋元一路的繪畫必將影響和左右收藏者的收藏取向,未來能否成為畫壇乃至海內外市場的熱門品種,這是十分值得關注的。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