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4月7日至4月8日,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將在成都舉辦兩場論壇及頒獎典禮,主題設定為“重建聯結”,意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時代”,通過獎項評選這樣兼具專業性和傳播性的方式,來推動一場關于中國城市社會價值和人文關懷的討論。
作為中國當代建筑師代表人物之一,劉家琨在成都留下了許多有溫度的作品,如水井坊博物館、東郊記憶、西村大院、鹿野苑石刻博物館等。劉家琨表示,市民生活層面是成都真正的底色,是成都獨特的時尚積淀所在,也是創作者的靈感源泉。
對此,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方案顧問、德國建筑師協會會員董灝表示,社會關系與歷史積淀形成一座城市的文化,而建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載體。“建筑營造空間,空間塑造人。建筑的外殼不是最重要的,空間與人的關系,才是建筑設計的核心。”
“過去我們做城市規劃設計習慣從宏觀的視角出發,希望能盡快落實建設方案,無意間否定了每個場地的獨特性。受西方現代主義工業化生產思維的影響,我們習慣從線條、塊面等簡單方式入手,造成了很多建筑和城市的單一復制。而人文城市呼吁寬容的氛圍,將被壓抑的人的個性、人對生活的不同理解彰顯出來。”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朱小地認為,人文城市需要對“人”本身的豐富性存在尊重與包容。
在知名服裝品牌“例外”、知名書店“方所”創始人毛繼鴻看來,成都不斷在用文創的方式和其他城市展開合作,以此向外界傳播文化訴求,將文化作為城市的精神去塑造,非常有遠見。“成都是一個愛閱讀的城市,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詩人、音樂家、當代藝術家、作家,文化就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他相信,未來成都會涌現出更多文化人才,并期待他們推出更多的國際化作品。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