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
據介紹,“星河展”自一九八六年設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七十二回展覽,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的重要品牌項目。展覽一如既往地推介在藝術思考、語言探索、視覺經驗上有獨到見解和創新發展的優秀中青年藝術家,通過展現他們的實踐方式與成果,呈現當代美術探索中的階段性群體形象,為美術發展帶來前瞻性的思考。
其中,藝術家楊光的作品圍繞著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而展開,他以廢棄的電子物料進行創作,圍繞著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當代生態環境問題而展開。電子廢棄物是人類文明的廢棄物,利用它所創作的作品,本身就有一種批判和反思的意味。
許群波緊扣時代脈絡,用細膩的雕塑手法演繹出若干人文歷史事件相關的藝術作品,與觀眾建立對時代的情感共鳴,意蘊豐富。
呂學晶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美學特征,結合個人審美理念、藝術語言進行創作,他的木雕作品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精湛的技巧和富于表現力的細節相統一,尤其關注表現對象背后的社會意義;盧躍飛的泥塑作品圍繞風俗民情和市井生活主題,通過捕捉日常生活的有趣瞬間,述說著當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作品《傘》用寫意的表現手法,不拘泥細節地將一完整樹桿雕刻成為一把雨傘的形象,在保留鏈鋸與木頭相互作用所留下的粗獷痕跡的同時,將加工過程中用以定型的墨線加以夸張表現,在強化形體感的同時,將水墨作為表現內容,雨傘上流下來的墨汁浸透了散落在地上的木粉。
吳德灝的玻璃雕塑以獨特的造型手法和高超的鑄造技術引起關注,通過幾何形態、線條、虛空間、形體厚薄的不同設計,讓光在雕塑“體內”流動,產生變幻莫測的視覺感受,達到“以光寫神”的效果。
不同于傳統雕塑和裝置,占研熱衷“機器藝術”研究,他的每件作品零件都精致且復雜,外部造型新穎、獨特,通過機械聯動的形式隱喻萬物間的內在聯系、所蘊涵的規律之美;蘇錦駒善于從傳統中汲取養分,他把青銅器、甲骨文、書法、篆刻等藝術類型的形式趣味注入作品造型語言,將中國古典哲學、詩詞、中國畫的意象結合自身審美理想,營造出不一樣的美學意境。
此次獲邀參展的青年藝術家盡管有著不同的工作經歷和學術背景,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但在對新材料的掌握和運用,對微觀視覺和空間定位的把握,乃至與大眾交流的方式和層面上,都有著鮮明的優勢,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他們對傳統美學與現代審美有著基于內在知識經驗的深刻領悟,在藝術史和社會學的相互觀照中,在當代藝術觀念與新時代新要求的碰撞中,表現出應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本次展期至4月14日。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