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
在主觀審美中尋找客觀意象
——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繪畫藝術的學術價值
觀察一位畫家的藝術生命力,以及作品延伸出的審美理念,單憑去看技法和筆墨功力是不夠的。首先要看作品的思想和哲學性,其次要把他放到美術史冊中,檢驗其是否具備承上啟下的學術價值。縱觀當下中國美術的整體發展,徐里的繪畫實踐可以說已經抵達到一定高度,無論從思想或學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及生命力,在中國美術界都屬于實力派人物。
中國畫的審美本質決定著作品是否能深入人心,從而達到凈化靈魂、升華感情,在審美過程中陶冶情操,同時表達出時代的意義和作用。當深入徐里繪畫藝術的學術性研究時,發現他的繪畫意識多表現在筆墨與意境的高度融合上,你會捕捉到他創作軌跡流動的一種精神。從創作意圖中體悟到作者的思想與理念,以及在技法和繪畫語言里蘊含的學術價值。觀察徐里大部分的繪畫作品會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中國筆墨的繪畫意趣,以及展示出了中國畫所表達的審美價值觀。
眾所周知,繪畫藝術的意義和作用不是以宏觀說教,以及借助于理性的啟示來表達觀點,而是以直觀的“美”引入精神世界,滲透進人類靈魂近乎宗教的信仰和希望,這也是徐里繪畫藝術的學術性所呈現出的特質。賞析他早期深入西藏創作的系列作品,會透過畫面感受到神圣與心靈凈化的過程,是走進對民族宗教的審美享受和體驗,在色彩的幻美空間里去讀懂生命。站在評論的角度,對畫家的創作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必須要對作者及創作歷程有深入了解,從而對作品的文本進行解構,進而才能給予審美的觀照。縱觀徐里的創作路程,從傳承和創新到形成自己的繪畫語言,都有著很明顯的理論和實踐軌跡,因此才會形成獨立的藝術性,從中再提煉出藝術所包含的學術價值。從另一個層面去解讀他的繪畫表現方式,在主觀審美中尋找對客觀意象的哲學語境體系,由于時代審美價值觀的介入,繪畫的本質意義得到了肯定和發揚,通過審美和欣賞,從感性的角度反映了對時代感的向往。古往今來美學家幾乎都十分強調審美以及藝術的獨立性和作品氣韻感。黃賓虹曾說:“氣力舉重若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是氣韻的人工與興趣合二為一”。“氣韻”是中國畫的靈魂,虛實相生算作法則,筆墨渲染是繪畫根基,而審美才是衡量藝術的坐標。
徐里繪畫所蘊含的氣韻,是以其獨有的人文情懷作為引線從而傾訴出對生活的醒悟,以及對大自然的深入關切。如果系統地解讀他早年的西藏組畫,作品中流動的線條、溫潤的色彩,都強烈地賦予了豐富的情感氣勢,而背景的時代氣息、人物的動態感所噴發出了一種精神氣質的魅力寫照。用對西藏組圖的解讀去觀察他作品中的藝術構建,看得出徐里儲存了厚實的藝術功底、積累了豐富而扎實的美學修為。剖析他的西域風情系列油畫,看運筆與色彩的走向,他在開拓的空間里抒發了浪漫的想象,以中國畫的意趣和靈動性牽引出西式抽象感,賦予了物象神韻般的奇特效果。
徐里對藝術的構想往往帶有哲學性,在靜與動的表達上,都顯示了形神兼備的趣味感,以及把自己的思想放大到超現實的想象中,從而讓作品的物象訴求裹挾到動態里,直至升華為一種精妙的、讓藝術帶動信仰的理想境界。實際上,觀察繪畫藝術的學術價值,往往是一個藝術家思想與經驗的直接體現,所有的過程都會在作品中真實顯露,淺顯和粗糙的筆墨終究都會成為過眼云煙。縱觀徐里的西藏組畫,無論是藝術理論還是技術創新,都增進在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無限想象中,他不斷在創作中實現對審美價值的表達,以求思想的表現效果能同步進入時代的軌道,同時把繪畫的表現技法帶入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客觀上說,看徐里繪畫的藝術表達方式,首先是從審美的角度去理解其間的學理性,而技法與功力只是作者賦予的表現手法,只有讀懂作品的文本意義才能體會到一種思想和哲學。從徐里創作的西藏系列人物中,你會有一種浪漫的詩意發現,那種抽象化的意境表達,是在中國畫的概念中穿插了朦朧感。繼而會清晰地醒悟作品中所要表達出的理念,那種中西融合的繪畫描述,在人性與宗教、開放與含蓄、浪漫與飛揚中,都會淋漓盡致地集中到民族的人文精神里。這種意境也許被抽象化的東西所掩蓋,當你第一眼看上去,從朦朧到清晰會有一個過程,這種過程是一種對藝術的體驗和升華。徐里作品有著與生俱來的氣質,僅僅去觀照他筆墨上的氣韻和生動,只能是表象的簡單描述,并不能代表他繪畫中的全部靈魂。尤其是他對色彩的把握,可以說達到了一種強烈的情感訴求,猶如讓心中的熱情游走進畫面,纏繞于物象之間,彌漫出了對歷史文化的遙望。他在作品中所展示出頓悟通達后的空凈,無論詩情畫意或借景抒懷,都能讓你感受到一種大千世界的煙火氣,以及紅塵間的凡俗人生。再去讀徐里的西藏山水作品,一景一氣,都是生機、禪機無限,可以理解這是作品的氣韻,更為確切地說,這才是自然的生命,是藝術的靈魂和對人文精神的寫照。
事實上,中國畫創作離不開審美的過程,作者在捕捉美的感受中又要去理解美,創造出對美的發現和藝術構思,才能附加到情感的表達層面。因為畫家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是單純的美術技法,而是用藝術情感的表達來實現審美的價值。檢驗作者繪畫的學理價值,應該在欣賞的視角中融入精神與情感的訴求,面對豐富的“美”化景象,往往會賞心悅目或心曠神怡,有時會帶入一種“美”盲的誤區。這種潛意識的認同感需要通過作品的審美張望,同樣反映出人類情感的共性或一種精神的感召力,藝術創作是需要深度、與人性共舞的。藝術家一旦進入此境,便會深入進理想中的感性通道,隨著理性漸漸回歸,人性的啟蒙意識便會復蘇。正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所說:“只有在藝術中,人們才理解到一種能允許所有人去交流他們情感的韻律,從而使人結合成一個整體。”所以繪畫又被幽默地稱之為緩解精神壓力最佳方式。徐里的繪畫程式以豐富的意象和色彩表現生活和自然,去粗取精地以經典的動感具象了生命的活力,再通過獨立的繪畫語言實現靈魂上的凈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把握繪畫語言比傳授繪畫知識更為重要。深入進徐里的繪畫語言,可以感受到意象與色彩的完美融合,作品構想在“意”與“境”的分離和重疊中,所呈現出的夸張和運動感,有一種穿透人性的氣息變化,在唯美的幻夢中附加了自己的思想力度。意象和色彩在繪畫中的獨特運用,展示了他對千變萬化的物象表達,也反映了作者的品性和旨趣,傳達出獨立而又豐富的意識和情感。
論徐里繪畫藝術的學術價值,因當下中國畫的表現技法早已百花齊放、各顯神通,都表現在對過去的否定和超越,往往無法回歸到傳統上的承接和傳遞效果上。而徐里在藝術上兼容外來文化的繪畫語言,以中國畫的元素融合了民族精神,在傳統的框架中延伸出一種深邃而絢麗的想象空間。從繪畫的筆墨到文本意義的構想,表現出自然通透的審美價值取向,從而形成包容與創造性的宏大時代氣象,其間,純熟與精湛的技法增加了藝術感染力。徐里繪畫藝術的學術性,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突破了中西繪畫雙軌模式,以“意象”與“色彩”、“空靈”與“現實”、“趣味”和“自然”的融合來表現民族文化魅力,從而達到一種繪畫藝術新的生命傳遞價值。他超越了傳統上的寫實與意趣間的糾纏,走向了多元化的兼容態度,甚至包容了宗教與哲學,以及對未知藝術空間的想象,賦予人類生命一種新的啟蒙和思考。誠然,梳理徐里繪畫藝術的學術價值,是為了加深對作者繪畫藝術的欣賞和品鑒,因為讀懂了繪畫藝術的發展路徑,才能認識藝術家的學術價值。事實上,當藝術作品經歷了時間的沉淀,褪去了藝術家身份的光環后,還能留下的,唯有學術價值才是永恒。研究一位畫家作品的學術價值,是為了更好把握藝術的傳承與生命,洞見藝術的未來與走向,而對于欣賞者來說,讀懂學術價值,才能理性地看待藝術,從而對藝術價值的定位更準確。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