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松山水畫《雨后多飛瀑》
成功書畫家網訊(記者 汪利利) “墨色紛呈繪清幽山野,風景最是雨后佳。張松先生的山水畫筆墨架構精妙、獨特,融情于筆墨之間,寫盡山川流水含蓄、曠達的內在韻致。”書畫愛好者賈先生直言。近日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聯袂成功美術館、成功書畫家網,再次推出部分成功美術館館藏作品,并在成功書畫家網線上展出,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也將與廣大書畫愛好者、藏友一起共同鑒賞此次線上參展書畫佳作。今日本網與書畫藝術評論員共同推薦的館藏作品是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張松先生創作的山水佳作《雨后多飛瀑》。
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楊先生向記者介紹:“張松先生是一位善于博采眾長并大膽進行筆墨實驗的當代山水畫家,在繪畫題材上南北兼擅,西塞邊關、江南風情,豐富多樣,尤以家鄉徽派山水和建筑為題材創作的國畫作品,為社會各界所關注。他筆下山水作品蒼潤雄奇,壯美宏闊,既有南方山水的草木葳蕤,又有北方山水的奇峰溝壑,畫面中水墨氤氳,云霧環繞,流水飛瀑,深幽靜謐,帶給人藝術享受的同時又令人心神向往。譬如本次展出的此幅《雨后多飛瀑》,畫面寫風雨之后的山嵐殘云,山寺廟宇坐落在林深草茂掩映的深處,雨后山間水量驟增,由遠至近,流水由大到小,山野的泥土清香裹挾著水汽撲面而來,山澗河谷水流潺潺,飛瀑歡快徜徉撞擊山巖的轟隆之聲仿若清晰可聞。整幅作品山石嶙峋,筆墨蒼潤,虛實對比中既寫出山野雨后的詩意情境,又抒發出畫家對大自然草木枯榮,生命生生不息的一種感慨和思考。”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安徽獨特的地域風貌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孕育出無數風流人物,張松先生作為當代畫家的佼佼者之一,他的水墨藝術中筆墨的呈現和表達方式與家鄉的人文意識有著很深厚的淵源。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中西兼具的東西,也可以看到傳統文化對他的深刻影響。筆情墨韻始終繞不開他心中熱烈的愛鄉情懷和對自然生命的崇尚。《雨后多飛瀑》一畫中,山石的平靜堅實,草木的繁茂明秀,流水的歡脫活力。筆墨在豐富的皴擦點染、疏密有序的線寫以及濃淡相宜的色彩中,讓欣賞者對山水畫面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那是濃得化不開的鄉愁,是對自然生命的執著追求。”成功美術館館長吳先生說。
畫家簡介:
張松,號廬州師山堂主,1952年生,蕪湖人,祖籍桐城。先后畢業于安徽教育學院藝術系國畫專業、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生班。長期從事美術創作和組織工作。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安徽省政協書畫社理事、黃山畫會副會長、農工民主黨安徽省書畫院院長、安徽省文史館特約畫師、國家高級美術師、安徽工商職業學院藝術系教授。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