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本周,一系列與博物館、美術館相關的活動引發公眾關注。隨著公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期待不斷攀升,博物館、美術館的角色和功能也發生了很大轉變。許多博物館、美術館更加注重觀眾體驗和展覽質量,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擴大“朋友圈”和社會影響,以創新思維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
上海博物館完成“歷代書法館”本年度第二次常設展覽的策劃與布置。展覽將新增書畫精品9件。其中《淳化閣帖》中東晉王羲之草書《遠宦帖》《蜀都帖》等諸帖頁亮相,這也是2003年入藏的《淳化閣帖》在書法館常規展中首次展出。此外,蘇軾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行書答謝民師帖卷》也在“休養”多后年,重歸公眾視野。山東博物館剛剛開幕的“香光馨遠——董其昌書風展”時間跨度500余年,76件(套)展品以時間先后為序展現了“董其昌要超越的目標”“董其昌的師友”及“董其昌的追隨者”三個主題。此次展覽以董其昌書法為切入點,將其書風放置到大的文化背景中考量,讓作品講述歷史,以個案探討傳統書法文化傳承,展示其對當下的借鑒意義。上述展覽均吸引了大量書畫愛好者和市民觀賞,也引發了業內對于書法相關問題的思考、討論乃至爭論,這也正說明文物展覽只有作用于當下,才會凸顯意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博物館學科編輯工作會議日前在上海大學舉行。博物館學科第一次單獨成卷列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意義重大而深遠。國家文物局對此非常重視,指導成立了博物館學科編委會,并劃分了16個分支學科。在當天的會議上,還舉辦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博物館學科編纂辦公室落戶上海大學的揭牌儀式。11月19日至20日,“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博物館展覽交流體系構建與完善”2019年中國博物館協會展覽交流專業委員會年會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舉行,全國29個省區市的81家單位參會。專家代表以展覽交流為主題,結合各自的實踐經驗作了分享與交流,總結了博物館行業陳列展覽傳播方式、質量提升、特色打造等新思路與新方法。
日前,廣東率先開展美術館評估定級工作。11月20日,廣東省正式啟動首批一級美術館實地考察評審工作,之后將全面推開二級、三級美術館評估定級,預計在12月底全面完成。此次評估定級將按照國有美術館與民營美術館兩種類別,依據“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業務建設”“人才隊伍”“安全保障”五大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級美術館、二級美術館、三級美術館。廣東省內國家重點美術館將不參與評估定級,可直接授予一級美術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2月,廣東全省共建有117家美術館,包括三家全國重點美術館,全省每年推出各類展覽超過400個,年接待觀眾1000余萬人次,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但是與美術大省的地位相比,廣東美術館事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藏品質量良莠不齊等諸多不足,期望此次評估工作能推動地方美術館建設,提高市、縣級美術館覆蓋率和美術館的策展水平及藏品質量,推動美術館事業向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為其他地區構建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出示范。(高素娜)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