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
有些展覽,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是有意義的,放現在則淪為滯后的先鋒。一直保持作品本身品質的杜尚才是真正的觀念藝術大師,百年之后,現在直面他的現成品,依然能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
畢加索 在安提比斯夜釣 油畫 1939年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這幾年,把杜尚、博伊斯掛在嘴邊是藝術粉絲圈的新時髦。熱衷于當代藝術的人許多是這幾年才開始追逐歐美當代藝術,他們以前崇拜的是國內當代藝術明星藝術家。在各類當代展覽的氛圍中,思維慢慢當代化了。
關于當代藝術范疇的這些東西,去歐美博物館現場看比較有整體性,體會和國內近年頻繁的舶來展是不一樣的。只有在梳理、了解了歐美藝術史之后全面消化原作才是最佳學習通道,僅憑一些民間藝術機構運作的展覽,看到的作品肯定不是你所熱愛的或盲目熱愛的藝術大師們最經典的作品。就算大師,他們的作品也不可能全是好的,精品更是少之又少,他們一般把最滿意的作品捐給博物館,而在畫廊等藝術市場流通的作品并非是他們最好的作品。在歐洲看博物館多了,你會發現,除了法國、意大利、英國、德國,其他國家博物館里大師們的作品大多也是差強人意的,他們把一般的作品給了沒有文化話語權的國家,說不定還是最高的價錢。前年冬天,在斯德哥爾摩當代博物館,我看到的畢加索、馬蒂斯、達利等大師們的作品是比較弱的,而在巴黎各大博物館的作品卻幾乎幅幅是精品級的。
不過,安迪·沃霍爾、博伊斯這類大師的作品如今看來已透出一股陳腐過時的氣息,他們作品的質地甚至不如韓國的白南準。去年博伊斯、白南準《見者的書信》展覽,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是有意義的,放現在則淪為滯后的先鋒。一直保持作品本身品質的杜尚才是真正的觀念藝術大師,百年之后,現在直面他的現成品依然能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
國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畫家,30多年前玩探索繪畫的時候,現在言必稱當代的先鋒們還在夢里徘徊。如今,有一些藝術家在把歐美現當代藝術那套吃透之后,開始有了批判性的獨立意識,重新回歸到本土傳統里汲取價值養分和流連回味,就在同時,原本那些曾經的夢中人開始當代了,這是一個多么值得我們思索的輪回。
好幾位朋友問我,畫文人畫為何還要去關心關注當代藝術?他們不知道現在的國畫家再也不能閉門造車了,在這個時代的藝術家包括文人,先鋒文化意識和歐美現當代藝術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修養,知道和不知道,了解不了解是不一樣的,當然你不一定去實踐,但去了解、去學習是必須的。這些積累一定會在你的畫面上流露出來,關起門來的藝術和開放包容的藝術是不一樣的。想當年,李叔同、關良、傅抱石如果沒去過日本是不可能這么優秀的,他們在日本接受的歐洲印象派藝術的洗禮,讓他們在回國的創作中受益無窮。
前兩天移民美國洛杉磯的抽象藝術家朋友發了一個朋友圈,嘲諷那些看不懂當代但以當代為時髦自豪的偽藝術分子們,我忍不住評論了一下:西方幾十年前已經玩過的藝術方式他們現在才出來兜售時髦。把滯后當做先鋒,把抄襲當做時尚,把看不懂的傳統當做保守,這些永遠搞不清楚藝術為何物只會趕時髦的淺薄人士,喧囂于業界是當代藝術全方位退化的根源所在。因為,虛弱的內心和虛榮的外表是無從窺見藝術的核心的。
(作者為藝評人)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