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6
1月13日、14日,在第四屆“馬云(微博)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系列活動中,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把這座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故宮“帶到”了《重回課堂》現場。得知有許多鄉村教師沒有去過故宮,他還向在場所有鄉村教師發出邀請:你們來故宮,我到門口迎接大家,免費!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博物館的第一重要職能,是教育
談起博物館,人們往往會習慣性的將它定位為收藏保管文物的地方。長期以來,博物館也是把收藏保管放在第一位,把學術研究放在第二位,把教育放在第三位的。但在單霽翔看來,博物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就是教育,國際博物館協會甚至將博物館的教育職能排在了首位。
博物館的優勢就在于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但要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單霽翔有自己的見解,首先,博物館要把這些文化遺產資源從沉睡的狀態喚醒,要把它們浮現到人們的視野中,博物館人要把博物館背后的故事,更多地講給同學們聽;這還不夠,博物館人應該把更多的同學引入到博物館的環境中,通過展覽的方式、環境營造的方式把博物館的文化底蘊融入到同學們的學習需求中;應該讓更多的同學們體驗,要把知識課堂、綜合實踐課程引入到更多的學校。
博物館“做”教育:資源挖掘永無止境,教育手段挖掘永無止境
對于故宮而言,發揮教育的功能的確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80%場館對外開放,1862690件文物藏品,一年61000多場次的教育活動,幾十個獨立庭院,較充足的教育經費(故宮文創所帶來的收入大量投入到教育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文化,人們在故宮里面看到這些壯美的建筑,嚴謹的形致、絢麗的彩繪、生動的空間,他們會感動于中華民族。”單霽翔說,“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故宮博物院長大,他們將會是對中國文化熱愛的一代。”
于是,故宮學院建立了。它不但要培養專業學者,還是群眾文物博物館系統的培訓中心。據介紹,在北京故宮學院基礎上,故宮在全國十個城市還建立了十所故宮學院分院,希望能夠使教育活動更加活躍。此外,故宮把更多的教育活動深入到社區、學校之中。
盡管故宮博物院在去年開展了61000多場次教育活動,單霽翔卻依然不滿足。他甚至坦言,“我們心里知道,我們開放再多的區域,舉辦再多的展覽,到故宮博物院參觀的觀眾仍然是全球人口很小的一部分,我們要成為億萬級的博物館,十億萬級的博物館,靠的是什么?靠互聯網技術、靠數字技術、靠馬云老師。”
所以在教育方面,其實資源的挖掘永無止境,不斷的深入挖掘教育的手段方式永無止境,不斷的根據新的技術發展,不斷的增加傳播的力量,在這方面博物館還有很大的潛力。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其實,在單霽翔心目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復興,更離不開年輕一代內心應該擁有的民族驕傲。”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悠久的燦爛的文化,何談文化復興?當燦爛的文化遺產得不到保護,年輕一代又能為什么而驕傲、熱愛?
擺脫“蓬頭垢面”,讓每一個藏品有尊嚴。分享1862690件文物藏品背后深重的文化積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燦爛的中華文化的滋養。故宮通過更具傳播力的方式,將中華文明的烙印刻在這一代孩子們的心里。“故宮的教育活動每次都爆滿,孩子們穿朝珠、畫龍袍、做拓片……所有這些全是免費的。我們把大量的營銷收入投入到孩子們身上。因為我們堅信,這些活動讓他們長大后一定會成為對中華文化熱愛的一代人。”單霽翔如是說。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