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4
趙無極的拍賣市場表現
自趙無極作品進入二級市場以來,其市場需求量逐年上升,尤其是以香港為中心的亞洲藝術市場,匯集全球買家,有效提升其市場份額。這一現象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其作品價格的上漲,Artprice統計顯示,自2000年以來,趙無極作品價格指數上漲1000%,成為這個時代最矚目、讓人驚嘆的價格飛漲藝術家。
近兩年,趙無極的表現更可謂是狂飆突進。僅在2017年趙無極便完成了拍賣紀錄從9000萬到1.5億再到2億港元的三級跳,刷新拍賣紀錄就意味著其作品價格更上一層樓。2018年春拍保利香港、佳士得香港分別貢獻兩件超1.5億港幣成交的趙無極60年代的杰作;秋拍中香港蘇富比(微博)上拍的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更是以5.1億港幣拍出,將僅在去年創下的2億港元的個人紀錄直接突破5億港元大關。
▲趙無極《1985年6月至10月》在香港蘇富比上拍出的現場照片
從趙無極個人成交作品TOP10中,有9件均是來自17、18年成交的作品,其中18年更是占到7件之多。這股趙無極熱潮無疑是繼2013年趙無極離世后的又一個市場高峰,而且在速度和力度上均超越了前一個市場節點。如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國際董事張丁元所說:“在藝術品交易市場中,趙無極最好的時代顯然已經來了。”
▲趙無極個人成交作品TOP10
從上述圖表中我們看到趙無極主要高價作品都集中在其1960年創作時期前后。然而對趙無極而言,1960年代是悲喜交集的時光,其妻子被受精神病折磨,而這段艱難時期亦提升了他的繪畫技巧,建立出更成熟的技巧,運用物料的方式更靈活自如。趙無極曾如此形容那個時代:“那十年我一直全速前進,就像駕駛一輛高速飛馳的車。”此外,趙無極于1958年開始與紐約畫商森姆?庫茲(Samuel Kootz)合作,由庫茲向美國私人藏家和美術館介紹這位中國藝術家,并鼓勵他嘗試實驗更大型的畫作。1961年,趙無極在蒙帕納斯區設立一間更寬敞的工作室,讓他能在更大型的畫布上創作。這些都造就了趙無極在繪畫上更上一格臺階。
近些年,趙無極作品屢屢拍出天價,藏家分布很廣,主要有中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印尼幾個大區塊,還有海外華人。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趙無極作品開始走向國際化,已經成為全球藏家共同認知的品牌,藏家的接受度也非常高,需求量很大,而且每年都有新買家入場。而中國買家的加入,使趙無極作品的價格節節攀高,它們的市場和藏家已經獲得世界藏家的高度認可。
趙無極熱與收藏發展密切相關
如果往前倒推20年,在巴黎畫廊里出售的趙無極繪畫作品價格超不過五萬美元,而如今,只要它們出現在拍賣場,就會制造上百萬美元的紀錄。一幅抽象,甚至有點看不懂的油畫作品為何能拍出如此高價?
▲年輕時的趙無極
趙無極的作品受市場歡迎,絕對離不開其獨特的人生經歷、豐富的作品儲量以及歐美資本的介入。如此種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促成了趙無極作品行情的飛速上漲。
對此,博雅藝術投資基金執行董事李樂分析認為,趙無極近期的市場價格,是經過數年緩慢積淀,在近幾年爆發的一個市場典范案例,被其視為在吳冠中之后,又一個中國背景案例。臺灣藏家馬維建也表示,趙無極名氣上升是因為他的作品正成為中國富人身份的象征。在趙無極之前,臺灣人還在崇拜張大千,而現在趙無極則接過了“接力棒”。由于齊白石、張大千、吳冠中等已經精品奇缺而難以支撐二級市場,此時趙無極作為中國文化符號進入到頂尖藏家的視野。
從更深層面來分析,對趙無極市場關注度的變化其實是一種收藏趨勢演變的過程的體現。90年代,由于藝術市場對抽象藝術不感興趣,畫廊和美術館對趙無極的興趣有所減弱,甚至開始削價清倉。到2003年,紐約、巴黎、香港等地多次舉辦趙無極作品展,其中馬樂伯畫廊的展覽也是趙無極作品逾10年來首次在美國亮相,種種跡象表明,收藏家們又開始關注起趙無極的作品。在紐約多伊爾拍賣行一幅趙無極油畫以38.83萬美元被拍出,這個價格幾乎比兩年前翻了一倍;2005年,香港佳士得以240萬美元價格拍出趙無極一幅三聯畫作品;2008年,趙無極的作品《向杜甫致敬》在香港以590萬美元拍出,1992年這幅畫作在巴黎的拍價僅為4.6萬美元,16年時間翻了百余倍。
▲趙無極《向杜甫致敬》
同時,從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發展來看,從最早的西方標準到國內藏家逐漸掌握話語權,收藏的判斷標準也隨之轉變,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從早期的符號化作品到現在的注重東方精神性的作品。藏家對于藝術作品的處理方面也更加審慎。趙無極作品是東方抽象的精髓,藝術價值決定了其杰出地位和市場價值,的確實至名歸。近幾年來,趙無極、常玉、吳大羽這樣一群藝術家的崛起,他們既有中國文化和東方美學的傳統,又有中西融合的現代主義探索,這其實是未來收藏市場的一種趨勢。
保利香港執行董事張益修講道,“不難發現亞洲藏家現在對于西方藝術品的喜愛、關注及介入這個明顯的趨勢。尤其是現在的中國藏家不再只單一看亞洲藝術品,他們看的更多元,也有了更多選擇。我覺得東西方的藝術最終還是會有一個交匯點,而趙無極無疑是這個交匯點上最明確的藝術家之一。”
▲保利香港執行董事張益修
2011年,趙無極作品的價格觸及新高,《10.6.68》在香港蘇富比的售價高達880萬美元。在內地,雖然2011年當代藝術市場光芒四射,但趙無極(2013年去世)卻成為了拍賣會上身價最高的中國在世藝術家,其作品拍賣總價超過了9000萬美元。在當時,這一數字是曾梵志、張曉剛(微博)等當紅藝術家都無法企及的價格。
事實上,趙無極是唯一一個被西方美術界歸入主流當代藝術史的中國畫家,被拿破侖和日本天皇親自證明為當代世界級大畫家的。他接連榮獲過拿破侖制定的騎士勛章、軍官勛章與指揮官勛章;其中的指揮官勛章,按拿破侖的標準,只有享有世界聲譽的法國大藝術家才能獲得。至于他于1994年榮獲的日本皇室大獎,則無疑是當今國際藝術界的頂級獎項。
▲2006年,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授予趙無極二級榮譽勛位
背后的強大的運作團隊
趙無極作品能如此受歡迎,除了趙無極自己的藝術地位和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還離不開背后推手的助力。而說到趙無極背后的推手,則不得不談及他最后一任妻子以及晚年的一件事。
▲趙無極與第三任妻子梵思娃·馬凱(Francoise Marquet)
晚年的趙無極,雖然作品獲得市場認可,但家庭方面并不順意。趙無極在91歲時患上老年癡呆癥。1973年,趙無極認識了他的第三任妻子、法國策展人弗朗索瓦·瑪爾凱,兩人于1977年結婚。在趙無極晚年的生活里,弗朗索瓦包辦了他的一切。每當別人問起有關趙無極展覽、畫作銷售方面的事務時,趙無極就會說:“問弗朗索瓦,我不懂。”
2011年秋,在瑪爾凱的安排下,他離開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巴黎,前往瑞士,在日內瓦湖邊住下。這次移居,瑪爾凱還帶上了趙無極400多幅價值數十億元人民幣的珍貴畫作,這也掀起一場家庭風波。趙無極的獨子、畫家趙嘉陵于2011年5月底以“濫欺弱者罪”在巴黎提起訴訟,稱趙無極的遷居是弗朗索瓦為獲得趙無極畫作所有權而一手策劃的,并未征得趙無極同意,更是在2013年趙無極去世之后,因擔心繼母將父親以及400多幅珍貴畫作據為己有,彼此對簿公堂。
遺產的糾紛長達兩年,2015年馬凱對媒體宣布,糾紛雙方已達成和解,并說明她為趙無極“唯一遺產受贈者”,將專心“趙無極基金會”(Foundation Zao Wou-ki)的藝術推廣。
2012年,趙無極還在世時,“趙無極基金會”在瑞士日內瓦注冊成立,該基金會本身并未實際擁有趙無極作品收藏,也不會出售或復制作品,主要任務是承擔趙無極作品的真偽認證及推廣工作。
▲馬歇叟(Marchesseau)、元大基金會董事馬維建、趙無極夫人(Francoise Marquet)及‘無極蘭’培育者慕里耶(Moulie)
這也印證了為什么自2013年秋拍以來,但凡有重要的趙無極作品上拍,絕大多數拍品都會在來源一項中注明“此作將收錄于由梵思娃·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數據提供/趙無極基金會)”。
對于過世藝術家的推廣,基金會正在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活動能力決定了藝術家在展覽、學術、市場等多方面的表現。近年來在全球藝術界重新風生水起的賈科梅蒂、勞森伯格、考爾德等背后,都離不開各自家族及基金會的強力運作。
趙無極基金會同樣如此,在編撰目錄之外,基金會也在積極組織公共機構、私人藏家、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廣趙無極的藝術。在展覽端進行持續曝光,而后再加上市場端的持續操作,即畫廊的推廣。
趙無極在其生前,一直有專業的畫廊經紀為其推廣。從離開中國,1948年抵達法國后,趙無極便于1950年與巴黎畫皮埃爾·洛布(Pierre Loeb)展開合作,時間長達7年。而后由巴黎規模最大的法蘭西畫廊接手代理;另一方面,1958年他也與上文中提到的紐約畫商森姆?庫茲(Samuel Kootz)合作,開始拓展北美市場。
▲1950年代,初到巴黎的趙無極(右一)與巴黎畫皮埃爾·洛布(中)展開合作
從1980年開始,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的孫子皮埃爾·馬蒂斯于趙無極簽約,除歐洲外,也在美國推廣其藝術并收藏起作品。1990年代,瑞士知名的尚·克魯治畫廊(Galerie Jan Krugier)簽下趙無極,著重在亞洲推薦趙無極,隨著大未來、現代、新時代等臺灣畫廊的加入,使趙無極在臺灣、日本等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2003年,趙無極開始與紐約著名的馬博洛畫廊(Marlborough Gallery)合作。
在多家主流畫廊五、六十余年接力推廣下,趙無極在歐美有了穩固的市場基礎。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市場順利轉移至亞洲,構建了龐大的“國際盤”基礎。
2017年,一級市場中的標志性事件——列維·戈爾韋畫廊(Lévy Gorvy)畫廊加入到趙無極一級市場的行列當中。列維·戈爾韋畫廊由曾任佳士得戰后及當代藝術部門的主席及國際主管布雷特·戈維爾(Brett Gorvy)和世界頂級當代藝術經紀人之一的多米尼克·列維(Dominique Lévy)于2016年底成立,這一對超級藝術經紀人組合所制造出的一舉一動總在焦點之下,強強聯手下的運作能力也讓業界更看好趙無極之后的市場走勢。
▲布雷特·戈維爾(Brett Gorvy)和多米尼克·列維(Dominique Lévy
2019年趙無極熱勢還能延續嗎?
這兩年,無論是在宣傳方面,機構實力,還是市場表現,趙無極的影響力無疑是亞洲地區最盛的。但是2018年國內秋拍表現著實讓人不免擔憂,即便有5.1億港元拍出的《1985年6月至10月》,也有遺憾流拍出局的趙無極佳作《30.09.65》和《黃金之城》,雖然對此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給出了解釋,是佳士得估價過高的原因,但依然免不了擔心趙無極的市場也會受到整體拍賣市場走冷的影響。
不過就目前來看,拍行對趙無極的寵愛是絲毫未減。2019年保利香港春拍征集選用了趙無極的《大地無形》作為封面,這件作品曾在2018年。我們推測今年將繼續會是趙無極的主戰場。同時,基于2018年抽象藝術市場的驚人表現,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便是市場回冷,趙無極的抽象作品依然還是會占據市場主力。
對于全球買家來說,趙無極可謂是一位非常優秀、且值得投資的藝術家。其作品流通性較好,市場發育度較高,受眾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不過,千萬不能因此而太樂觀。
對于投資來說,如今的市場趙無極的價格已經在一個非常高的位置了。2013年趙無極離世之后,其作品成交額自2014年起幾乎一直在大幅度的上漲。而這瘋狂上漲的背后一定少不了運作的成分在。李樂表示,“趙無極被“發掘”并過度包裝,成為經銷商產生巨大利潤的工具。其價格已經遠遠超越他的價值,未來精品的價格可能還能持續穩定,但相應帶動起來的其他作品前景堪憂。”
不過也有資深藝術市場專家王從卉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趙無極的價格不是虛高。她分析,首先,最近幾年,整個現當代部分的二級市場上進行比較大的調整,尤其是當代板塊,經過近十年的輪回,從市場啟動到回歸,泡沫破裂,處于一個特別“青黃不接”的階段,“所以二十世紀部分,像趙無極、朱德群、常玉這樣既定價值大師類型的作品價格不斷飆升,這也是市場籌碼對于風險較小的作品的認可和資金穩妥的一個去處,所以,應該說是市場整體板塊調整的一種結果。趙無極作品價格是資金轉換、板塊移動趨勢所帶來的結果。”
趙無極作品近年來在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上的持續強勁表現,離不開趙無極基金會與一眾國際頂尖畫廊對其作品在學術、展覽、市場等各個領域的極力推廣,也是收藏趨勢的一種體現。然而一路飆升的價格始終會到一個瓶頸期,您覺得19年是否會成為趙無極熱勢的一個坎呢?歡迎留言來發表您的觀點。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