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江蘇紫金標準草書研究院院長陳墨石先生在揭牌儀式上致辭
2018年11月10日,是辛亥革命元老、百年巨匠、標準草書創建者于右任先生仙逝五十四周年紀念日。在此于右任駕鶴紀念日,其第三代傳人、著名書法家陳墨石,也向社會正式宣告:“江蘇紫金標準草書研究院”成立了!
書壇巨星于右任
三原于右任先生,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和戰友,也是我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在他的青年時代,即以“倡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清廷革去舉人,密旨拿辦,幸及時得訊出亡,才得以脫險。此后,他在上海全力投入推翻封建帝制的活動,并于1907年加入同盟會,先后創辦了《神州》、《民吁》、《民立》諸報,發表了許多鼓吹革命的詩文。1924年后,他擁護孫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的主張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抗日戰爭期間,他支持第二次國共合作,為當時在武漢創刊的中國共產黨報《新華日報》題寫了報頭。1945年9月,毛主席赴渝和國民黨談判,他曾在家宴請,表示傾慕之。大陸解放前夕,他希望留在祖國大陸的愿望未能實現,被迫去了臺灣。1964年11月10日在臺北赍恨以歿。
于右任先生不僅是國民黨元老,革命的愛國詩人,而且是在海內外有巨大影響的書法大師。他對我國書法藝術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這里只略舉其中最突出的幾項:
第一,于先生珍愛古代書法遺跡,為搜集、保護古代碑刻,費盡了心血。他是尊碑的,在歷代碑刻中尤宗魏碑。早年曾四處奔波,苦心搜求魏墓志、魏造像記等書法瑰寶。抗戰軍興。為了避開戰火托專人將他歷年苦心購得的北魏、北齊、隋、唐刻石290余方,由北平護送回西安入藏聞名中外的西安碑林。由于先生的倡導、贊助,西安碑林更加蔚為大觀。于先生保護民族文化遺產之功,實不可沒。
第二,1927年前后,于先生開始研究草書。1932年,他在上海發起成立標準草書社,致力于草書標準化、規范化的工作。他將歷代草書作了系統的整理,并以《千字文》為底本,確定了“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選字的四條標準,經過反復甄別、推敲、擷取前人的精華,編選出了《標準草書》。在編選過程中,他系統地研究了草書結構的規律,給形體無定的草書定型歸類,實為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大創舉。
最后,關于于先生的書法本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于先生是我國近代書壇上的一顆燦爛的巨星。他的字個性特點極強,既有繼承,又有創新,雄渾奇崛,儀態萬方,而且愈到暮年,更達到人書倶老爐火純青的化境,成為晚清以來難得的大家。僅就書法一端而言,已足以不朽!
于先生羈留臺北十余年,風晨雨夕無時不在懷念大陸親人。直至辭世前發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的悲歌,其思鄉故土、熱愛祖國的心情躍然紙上。先生未能親見祖國統一而終老海陬,這是千秋憾事。現在,當于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際,在他的家鄉陜西,舉辦這次“于右任書法展覽”,使廣大群眾得以親炙先生的手澤,想見先生的為人,這對于繁榮我國書法藝術,促進祖國早日統一,都是很有意義的。作為于先生的晚輩和親屬,樂于為序介紹如上。
(屈武1984年11月4日于北京,為陜西舉辦于右任書法展覽而撰文。)
于右任
(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陜西三原人,祖籍涇陽,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后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追隨孫中山,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是中國近代書法大家,其書法雄豪婉麗,沖淡清奇,筆力雄健,大氣磅礴。他創立的“標準草書”是中國文字和書法藝術的一座豐碑,可謂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