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2018年11月10-11日,由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本屆年會的輪值主席為上海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批評家李曉峰擔任,學術主持為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楊小彥和著名藝術批評家劉淳,著名批評家、策展人楊衛擔任秘書長。出席本次年會的有年會學術委員48人,包括出席嘉賓、特邀嘉賓等共計80位出席了年會。
“批評的現場”作為2018年第十二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主題,意在客觀、中性又有明確能指、所指地呈現年度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的視域、狀貌與特色。李曉峰認為,“批評的現場”包括了現場的批評,既是從批評出發審度現場,也是從現場出發審度批評,由此,成為批評的現場與現場的批評的雙向合題。批評與現場的相互依存、相互砥礪,使“批評的現場”具有了雙重屬性,“現場”不僅是批評的對象化現場,更是批評的主體化現場,批評因現場而在,現場因批評生長。本屆年會正是強調我知之“現場”也,強化與深化“請循其本”。離開現場的批評,將成為無水之魚、無本之木,也是舍本求末、緣木求魚。
隨后,由2018第十二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主持楊小彥、劉淳主持主題演講。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于長江,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員、旅美學者王瑞蕓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陳劍瀾,分別以《批評的人文社會語境》、《困惑與清醒真相與執作》、《中西體用與損益》為題做了主題發言。
11月10日下午,批評家們從“批評的理論現場”、“批評的文化現場”、“批評的藝術現場”三個方面進行了分組討論,討論現場氣氛活躍,并不時有觀點碰撞。
1、批評的理論現場
A組討論,以“批評的理論現場”為主題,召集人何桂彥作主持。何桂彥在“批評的理論現場”這個主題下,提出了三個話題讓嘉賓們參與討論。何桂彥介紹說:第一個問題是1987年至2018年40年中,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的理論話語。在每個十年,或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哪些理論成為了當時的主導。第二個問題,是批評和理論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產生的影響。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在過去的40年中,每個時期的特點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新潮美術時期,批評和理論引領了藝術創作;而在2000年以后,藝術資本、藝術的展覽制度等可能對創作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第三個問題,是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理論的本土建設,如何構建我們自己的批評和理論體系,如何形成我們自身的特點,以及譜系,甚至流派。
2、批評的文化現場
B 組討論,以“批評的文化現場”作為主題,召集人楊小彥作主持。楊小彥說:“我們的主題是‘批評的文化現場’,大家很熱情高漲地討論文化現場中批評空間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擴張。我覺得今天表達的最正面的信息,就是要堅持批評的有效性,堅持批評的個人性,以及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策展來提出問題,使批評通過展覽現場,而成為真正的批評?;蛘哒f制造一個批評的現場,使批評得以進行,來抗衡可能越來越受到某種局限的外部空間的壓力。”
3、批評的藝術現場
C 組討論,以“批評的藝術現場”作為主題,召集人劉淳作主持:“批評的藝術現場,大家討論熱烈,各抒己見,充分表達了各自在當代藝術發生、發展過程中批評的作用和展現的力量。每個人對‘現場’的理解和認識不一樣,從歷史的角度上說,現場就是藝術史初審的開始,而理論也是通過現場發生的。優秀的藝術批評一定能夠進入藝術史。會成為藝術理論的重要議程部分!從而構成藝術史,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的一個重要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說,批評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藝術的現場。沒有批評就沒有現場,沒有現場就沒有批評。在今天,批評依然要關注成長中的藝術家,批評的專業屬性和自身價值才能充分得以彰顯。”
11月11日上午,三個小組的召集人何桂彥、楊小彥、劉淳分別匯報了小組的討論綜述,產生了全新的一系列富有學術價值的理論和觀點,為藝術界的理論框架注入了新的生機。
匯報結束后,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作了年度批評總結,題為《中國當代藝術2018年度報告》,這場“不帶自己觀點”的報告,內容詳實,風趣幽默,也為批評家了解年輕一代的思維提供了另一角度的參考。
年會最后,輪值主席李曉峰致辭,他表示,本屆年會的順利圓滿舉辦要感謝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并從組織、主題和服務等三個方面對此次年會進行了總結,認為文章劃分之所以出現了不平衡的結構,其實也體現出當下批評的實踐熱情遠遠大于理論的熱情,當然,對批評的實踐熱情也印證了本屆年會的主題:批評的現場。
隨后,“2018第十二屆中國批評家年會”宣布下一屆的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輪值主席為楊小彥先生。
年會秘書長、主持人楊衛透露,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將與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合作成立批評大講堂,使中國當下的美術批評得以走進校園,影響年輕一代發揮不可限量的作用。
據悉,從2007年舉辦第一屆至今,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在這11年中,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始終堅持“民主、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堅持以“致力于中國美術批評的學術建設,促進批評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出美術批評新人,關注和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為宗旨,采取學術獨立的民間立場,不斷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反省,在業界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美術批評界一年一度的盛會。
第十二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2018上海)出席名單
與會委員(按年齡排序):賈方舟、皮道堅、陳孝信、鄧平祥、王林、王小箭、殷雙喜、吳亮、鄭工、馬欽忠、俞可、呂澎、王璜生、孫振華、顧丞峰、佟玉潔、朱青生、劉淳、楊小彥、陳默、李公明、徐虹、王端廷、李曉峰、管郁達、王春辰、高嶺、冀少峰、彭鋒、陳劍瀾、李旭、楊衛、郭紅梅、鄭娜、劉禮賓、何桂彥、付曉東、杜曦云、顏勇、胡斌、邱敏、盛葳、游江、鄭荔、張光華、段君、王萌、艾蕾爾、葛秀支;
出席嘉賓:于長江、王瑞蕓、陳劍瀾、余丁、唐堯、顧振清、漆瀾、李林、徐可、謝慕、嚴長元、韓晶、張長收、葉彩寶、吳寧、王曉東、張立行、林明杰、顧村言;
特邀嘉賓:王義明、陳志光、成澄、胡茂春、劉偉、柏濤、佟成明、周紅榮、熊平、何永苗、李會、秦曉珺、李詩文。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